【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屏東縣報導】
2007.08.07 04:06 am
2007.08.07 04:06 am
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屏東墾丁附近海底珊瑚最近大量白化或死亡,且珊瑚白化現象正繼續擴大。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說,全球性生態浩劫預料會愈來愈嚴重。
樊同雲說,海生館在核三廠出水口海底兩公尺處設的水溫溫度計,在六月底及七月初都測到水溫超過32℃,其中七月廿七日更高達34℃,是海生館記錄海底水溫以來的最高溫。
七月十日,他帶助理前往核三廠出水口附近潛水調查,發現對水溫比較敏感的支狀珊瑚,如千孔、軸孔、鹿角珊瑚白化嚴重,部分葉狀珊瑚也開始白化;三天前他又帶助理到出水口潛水調查,發現部分白化的珊瑚長出藻類,證實已死亡。這是核三廠出水口繼民國七十六年及八十七年珊瑚出現大量白化後,最嚴重的一次珊瑚白化現象。
當天他們也到出水口東側的後壁湖海域及距出水口兩公里的後灣海域調查,發現部分團塊型珊瑚、藍珊瑚、軸孔珊瑚都開始白化,顯示整個墾丁海域都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樊同雲說,今年台灣尚無颱風過境,有點怪異,颱風會帶來湧升泉,可以降低海水溫度,或有助減緩珊瑚白化。
目前對於墾丁海域珊瑚白化並無良策,曾有學者建議用大型遮陽網減少太陽照射,但不太可能;治本辦法應是大家如何減少溫室效應,降低溫度。
珊瑚白化… 共生藻沒了
珊瑚白化,就是生長在珊瑚體內色彩鮮艷的共生藻離開了,珊瑚本身的無色鈣質骨骼組織因而清晰可見。
一九八七年九月中旬,潛水人員於波多黎各西南海岸首次發現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原本色彩繽紛的珊瑚礁上,冒出混濁的棕黃色液體,這些混濁物就是從珊瑚組織中釋出已死掉的共生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