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7/03/31

[我們的島] 愛憎蘇花高

本文取自2007.03.30公視播出的「我們的島」內容,線上免費播放至2007.04.05,

請點我進入︰http://www.pts.org.tw/php/vod/index2.php?VAENO=1&SUBLEVEL=596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慶鍾

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開通,台灣從此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1987年,北二高動工興建,西部平原橫跨著一座又一座水泥長程。
2006年,北宜高速公路通車,長隧道工程取代了九彎十八拐的記憶。
2007年,蘇花高速公路箭在弦上,有人愛它,有人恨它。一場公路興建與地方發展的拉力賽,在東部開跑。


民國七十九年,交通部開始推動「環島高速公路網」,也就是在北宜高速公路完工之後,繼續打通後山的屏障,興建蘇花高,甚至是花東高。國工局副局長曾大仁提到興建蘇花高的必要性:「目前花蓮往北只有一條蘇花公路,政府有責任提供花東居民一條更安全舒適的替代道路。」對於工程人員來說,這是繼北宜高之後,另一項令人磨刀霍霍的挑戰,「我們把它叫做第三代國道,第一代國道是注重安全的功能,第二代是注重景觀漂亮,到第三代則希望能跟環境融合。」

不同於以往西部的高速公路,蘇花高幾乎完全是隧道與橋樑,尤其是從蘇澳到崇德這段六十公里的路程,就有四十公里是在隧道內。國工局認為,隧道工程可以減少開挖面,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但是花蓮屬於多地震帶,蘇花高沿線又將通過許多斷層與破碎地形,地質學者李思根表示,這些將為隧道工程增添不可預知的風險。「這裡的岩層屬於片麻岩、細質片岩,節理非常發達,再加上斷層線,雖然不是活動斷層,但如果發生地震,它的危險性還是存在。」

事實上,蘇花沿線並不是第一次進行隧道工程,當年台鐵做北迴鐵路及第二次新北回的時候,已經開挖過兩個鐵路隧道,曾大仁說,「在同一個路廊五百公尺的範圍之內已經有兩個隧道通過,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第一手的地質資料。」然而當年台鐵在蘇澳南方開挖隧道時,曾經遇到比雪山隧道更大的湧水,穿越同一地層的蘇花高是否會遭遇相同的問題?地質學者劉瑩三提出質,「這些湧水到底是從哪一個地下水層湧出?開挖過程會不會導致地下水枯竭或其他地方水源不足?這些應該有更詳盡的調查。」湧水、斷層,或許可以靠工程來克服,但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是對海岸景觀的衝擊,「這些高架道路經過美麗的七星潭沿岸,如果為了要防範海浪侵襲道路,又再加上防波堤的話,對於整體景觀是很大的破壞。」劉瑩三說。

雖然蘇花高在地質安全、景觀衝擊上都被受質疑,但目前蘇花公路服務水準不佳,是許多用路人希望有另一條替代道路的理由,一位遊覽車駕駛說,「蘇花公路有些路段很窄小、轉彎大,對面車子過來看不到,很危險。」另一位家住花蓮的女士說,「因為我會暈車,如果有蘇花高的話,蘇花這一段會讓我比較舒服。」

落石、崩塌、道路安全性不夠,是目前蘇花公路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根據公路局的調查,蘇花公路沿線的危險路段分為兩類,一類是容易發生落石坍方的路段,總共有三十五處﹔另一類則是陡坡急彎容易肇事的危險路段,總共有二十二處。為了改善蘇花公路的品質,公路局在去年提出了蘇花公路危險路段近中程改善計畫,預計從民國九十五年起以八年的時間,分年分段改善蘇花沿線總計58處的危險路段。這項計畫目前仍然在行政院審查中,它所需要的經費是十五億兩千萬,是蘇花高建設經費的六十分之一。另外,公路局也研擬了蘇花公路長程改善計畫,將蘇花公路提升為五級山嶺區道路等級,以行車速率六十公里、三十公尺的半徑去拓寬道路,工程經費遠低於興建蘇花高速公路,但對沿線環境的影響仍需評估。另一方面,從今年三月開始,傾斜式列車「太魯閣號」也加入北迴鐵路的營運,從台北到花蓮不用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你做了鐵路建設提供了很充足的容量後,為什麼還要急迫的做公路,讓原來的鐵路投資白費了。」運輸學者張勝雄說。

當然,和有的鐵路運輸不一樣的是,高速公路改變的不只是點與點之間的速度,更改變了既有的空間結構以及土地帶來的利益。打開蘇花高的路線圗,花蓮的房仲業者郭汝台說,蘇花沿線的土地早在幾年前就被炒作過,現在花蓮吉安一帶的農地早已是論坪在賣,外地的投資客已經開始往花蓮的南邊炒作農地。「自從高速公路要開以後,有多少人要來花蓮投資買地看房子,尤其是要蓋飯店的非常非常多。第一大家看好所謂中國大陸遊客開放,第二就是看好高速公路通了,大型遊覽車都可以來到,可是他們都不曉得,當這個餅炒熟以後,花蓮環境品質開始下降,跟西部一樣,遊客要不要來花蓮都一樣。」在太魯閣經營旅遊業的鄭明岡說。

十多年來,執政者不分藍綠都把興建蘇花高當成是拉攏花東選民的一張政治支票,許多人也相信高速公路將是人潮與錢潮的保證,如今許多花蓮人開始質疑這樣的說法,「如果以近程的目標來看,人潮一定會很多,可是我們花蓮唯一的資產就是自然環境,從長期的眼光來看,當人潮過了,自然環境的優勢漸漸消失,你拿什麼東西去跟人家競爭?。」紅葉溫泉第三代的經營者呂理福說。在安通經營溫泉的詹瑞琴則說,「溫泉不是人潮的行業,這是休閒度假的產業,我們並不需要交通流暢帶來人氣,所以我並不期待高速公路的建造。」

運輸的方式決定了花東未來將走向哪一種觀光型態,是以小客車為主,大量引進車潮人潮的周遊瀏覽,還是以大眾運輸系統為主,定點停留的深度旅遊。受到北宜高通車與連續假期的影響,今年春節期間花蓮湧進了大批車潮,塞車是大部分人對這個花東假期的回憶。當蘇花高興建後,一天最高六萬車次的車潮湧進花蓮,會不會塞爆花蓮市區原本狹窄的道路,讓花蓮每逢假日就變成一個大型的停車場?而這樣的觀光、這樣的花蓮,是我們所期盼的嗎?

「當台灣變得一切醜陋複雜之後,我想起花東的時候,有一種空間。」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我們並不是不要花東發展,而是不希望花東發展成為為廬山和知本,如果它要變成一個觀光區的話,我們希望它是巴里島、夏威夷,希望它有內涵有遠景,是一個對於花東的住民有長遠的利益,對於台灣人有永遠啟發性的一個地點。」

在蘇花高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審查會的前夕,來自藝文界、觀光業界、科技產業等領域的代表集結起來,共同發表反對興建蘇花高的聲明。華碩電腦的副董事長,也是花蓮子弟的童子賢說,「在所有建設裡面,大規模的水泥建設應該在優先順序的最後,在完整的配套措施沒完成之前,用喊預算的方式,比賽看誰比較愛花蓮,愛護的方式就是做更多公路,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方向。」



想像一下,十年後高速公路橫跨花蓮時的情景…
當一座又一座水泥長城 不斷延伸
帶來無止盡地 呼嘯而過的車流
你突然懷念起 很久以前 沒有被高架橋分割的天空
你突然懷念起 在蘇花公路上 搖搖晃晃的滋味
你突然明白 這一切都無法逆轉
我們在後山 又複製了西部的一切
在那個決定性的 2007年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內容,版權均歸公共電視所有※

[經典雜誌] 鑽石的代價
The price of the diamond



撰文‧攝影/Sylvain Savolainen

「您的鑽石價值多少?」這是抵制購買鑽石活動海報上的句子。海報上的照片是一只被扯下的人耳朵,放在藍絲絨布上,耳朵上還掛著閃閃發光的鑽石。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證人」(Global Witness)用這張海報,將鑽石與戰爭做了血淋淋的連結。

記得美國已故影星瑪麗蓮‧夢露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鑽石是女孩的最佳夥伴」;但鑽石也有可能成為它出產國最恐怖的敵人。鑽石掛在一位美女脖子之前要經過一連串的試煉,可惜這試煉卻讓它的出產國經歷殘酷的戰爭,許多未成年少年因此受到威脅利用,而軍閥為了龐大的利益,大量屠殺無辜的人民(Massacre a great deal of innocent people)。

目前在獅子山(Sierra Leone)的戰爭大多屬於內戰,因此較少受到國際間的矚目。獅子山的內戰自一九九一到二○○二年,總共歷時十一年。這內戰造成二十萬人死亡,多達兩百萬人的家園被迫遷移。境內叛軍為了武器經費相互爭奪採礦權。十一年來的戰亂蹂躪痕跡至今猶存,受到摧殘的痕跡歷歷在目,難以磨滅。脆弱的和平短暫地在獅子山降臨。在此地產出的鑽石,每克拉價格平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所產的還要高。鑽石恆久遠,但它真實的代價到底為何?(What is it the really price ? )

獅子山鑽石盛產地為科諾(Kono)地區。從首都自由城 (Freetown) 到科諾的長路因故失修,路面不時布滿落地的爛芒果。天空看似晴朗,但山丘頂端的厚雲朵,卻給人山雨欲來的不祥之感。過了發利馬(Falima)河,通往科諾的小徑好似一條泥濘的水溝,流在碧綠的森林裡。小徑的盡頭是該地區大城瓜都(Koidu),為世上鑽石產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安特衛普(Antwerp)、倫敦(London)、紐約(NewYork)、或特拉維夫(Tel-Aviv)的首飾業者,均以此地的鑽石(Diamond)致富。小徑在科諾(Kono)入口有一門砲,這是戰爭殘存的痕跡;如同這區其他的地方,科諾好似一座巨大的廢墟(The Kono is like a huge ruins.)。大部分的房屋均被摧毀,給人的感覺像是垃圾堆,也像貧民區。(Most of houses are all destroyed, seeming the garbage heap for the person's feeling, also being like slum area.)

在這邊的鑽石商辦公室裡,談粗鑽價格的多半為黎巴嫩人(Lebanon's People)。大部分的鑽石商都住在城裡,要不然就是住在波城(Bo)或是戈內瑪(Kenema)。獅子山當局(Sierra Leone)的「黃金與鑽石辦公室」(GGDO)統計,總共有四十三個合法鑽石出口商。在這幾家當中,有五家為「外商」,這五家在二○○三年間出口了獅子山百分之七十四的鑽石。

位於城市邊緣的露天鑽石礦場,許多不同年齡的黑人勞工在毒辣的太陽下工作(Many different ages black labors work under the sun.)。有些是年輕人,有些卻是兒童。他們手持鏟子,彎著身子,賣力地挖著河床,累了就睡在廢墟裡。獅子山的鑽石在河裡就挖得到,開採時不需重金投資大型開採機器。戰爭時期,一支名為「革命聯合陣線」(Front Revolutionnaire Uni, RUF) 的叛軍,就奴役這些手無寸鐵的工人,並在短時間內,以開採鑽石牟取暴利。

開採權爭奪戰

「革命聯合陣線」被指控犯下戰爭罪,以及其他違反人權的罪。近日一部名為《血鑽石》(Blood Diamond)的電影裡,飾演男主角的李奧納多有句台詞說:「在美國,鑽石代表錢多多,但在非洲,鑽石卻代表戰爭不斷。(At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amond representative's rich.But in Africa, the diamond representative's war are continuously)」

世界鑽石委員會(World Diamond Council)會長伊扎可夫(Izhakoff),就不喜歡這部電影。他在西西里(Sicily)世界年會上發表演說時表示,近期好萊塢的某電影恐將威脅他們鑽石業。他也在年會上揚言,不會讓戰爭中獲得的鑽石毀了鑽石業的名譽。戴.比爾斯(De Beers)發言人荷莉形容該電影「太過情緒化」。她說片中所述早已是過去的事情,鑽石業已徹底改變。

戰爭確實在二○○二年就停止了,目前尚在國際法庭調查的階段。設在自由城(Freetown)的國際特別法庭把最後五年戰亂中,需負最大責任的人都定了罪。該法庭正審判著當地的幾個軍閥以及一位前內政部長。但是最大的審判將針對賴比瑞亞(Liberia)前總統泰勒(Charles Taylor),因國際社會公認他為主要煽動獅子山內戰的人(The person of Instigate Sierra Leone civil war.)。泰勒(Charles Taylor)於二○○三年被控多項罪名,當中包括提供武器、籌畫軍事活動、提供資金給「革命聯合陣線」叛軍等罪名。這一切當然是為了要擁有鑽石礦的開採權。

歷經四年的努力,泰勒(Charles Taylor)終於被逮,且於二○○六年三月被引渡到獅子山特別法庭(The Special Court for Sierra Leone);他將於二○○七年春季在荷蘭海牙受審。

獅子山的內戰終於停止了,但是卻沒有給科諾多達十二萬的採礦工人帶來太大改變。問題還是一樣棘手。許多童工日薪不到一美元(Many child labors days salary isn't to USD one)。他們每天所挖出的鑽石是在日內瓦(Geneva)、巴黎(Paris)、紐約(NewYork)各大鑽石店總交易量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弔詭的是,這些創造龐大利益的工人,生活卻是無比窮困(These workers who create a huge benefit, but the life is an incomparable destitution.)。當我們訪問他們的時候,有些工人乾脆豁出去,一邊揮舞著鏟子一邊跟我們說:「環境越來越差,水汙染越來越嚴重,工作條件越來越不人性,甚至還很危險。(The environment is worse and worse, the water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working condition less and less human nature, even still very dangerous.)」

當地民眾似乎沒有從鑽石開採中獲得任何好處。只有少數人享受這種非正規經濟活動的利益(Only a handful of men enjoys the benefit of this kind of not- regular economic activities.)。利益主要掌控在一小撮中間商與出口商手中,但會把獲利投資在當地建設的例子則少之又少。

根據官方統計,國家當局只收取鑽石出口利潤的百分之三。在這百廢待興的國家少數人坐擁萬貫家財,但數百萬人卻面臨三餐不繼,實在是強大的對比。

居住東波度(Tombodu)的居民深知這種情況,因為他們經歷過。這地方距離瓜都數公里,位於鑽石礦場之間,也是戰亂蹂躪的地方。這裡人們口中的「薩瓦吉水溝」(Savage pit)是以叛軍首領慕罕莫德.薩瓦吉(Mohamed Savage)為名。沼澤地埋有數百具屍體,多半是受到絞刑,有的屍體殘缺不全,有的被棄置在這兒時,甚至還是活著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證嚴上人新著作》百喻系列3──心寬念純:追求美善人生


●聯合文學、靜思文化合作出版
靜思文化:http://www.jingsi.com.tw/
 
「眾生病,故菩薩病」,《維摩詰經》如此明確且殷切的說明了:感應一切眾生之病苦,如是之故,菩薩生慈悲心。

「濟世救人,慈濟為懷」,正是慈濟的精神中心與志業之所向,從救濟的「慈善志業」起,證嚴上人深知貧苦多因「病」而起,是以賡續而有「醫療志業」之踐履,繼之「教育志業」、「人文志業」次第推廣施行,而有慈濟大學等各級學校、《經典》諸刊物及「大愛電視台」之創辦;揆諸過往,從一九六六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創辦至今,四十年倏忽而過,四大志業依序而進、同時並行,粲然有成,花開多瓣!直心即道場,「做慈濟」更是道場,慈濟人充分踐履師志,人間即靈山,自可拈花而微笑。

第五個十年的開始,上人提醒:不忘回到慈濟志業創辦之初的「竹筒歲月」,提醒慈濟人不忘本心、發心如初。希望慈濟人能做中覺知,知行合一,祛除根本無明,而見天心月圓。

因覺知眾生苦,悲心相契,因救拔眾生苦,而同體大悲,人命有其局限,慧命卻可無窮,追求慧命的路上,上人帶領新舊慈濟人一路而行,隨機逗教,法語如雨,可以洗去胸中之垢之塵,上人之言可以內求解脫,外助他人,勇猛精進,不憂不畏不怖矣!

「證嚴法師百喻系列」第三集名為《心寬念純》,上人說:「心寬是善,念純是美,心寬念純就是美善,就能令人歡喜;這就是人文的根本。」期待更多發心發意的菩薩以真誠的愛心、純真與寬大的心胸,共同成就美善的人間。

-------------------------------------------------------------------------------
書名:心寬念純(證嚴法師百喻系列3)
作者:釋證嚴
規格:25開(15 x 21公分) 256頁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定價:250元
ISBN:978-957-522-680-0EAN:978-957-522-680-0
劃撥帳號:1846922-9,戶名:靜思文化志業有限公司
劃撥帳號:1762352-6,戶名: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服務專線:02-27760111分機2103
全國各大書局及全省慈濟各分支會、聯絡處、靜思書軒有展售

「來自鉛筆盒的祝福」活動,號召小朋友捐出鉛筆盒助貧童


大愛電視台3月28日在台北誠品信義店五樓兒童館舉行「來自鉛筆盒的祝福」記者會,號召小朋友捐出裝滿文具和愛心的鉛筆盒,透過大愛電視台,轉送給更多貧困的孩子們。活動至今一個多月來,大愛台已經收到五千多個來自各地的鉛筆盒。

大愛電視台兒童青少年節目「地球的孩子」,透過節目內容呈現甘肅省教育資源匱乏的現象,當地有許多孩子,別說沒有鉛筆盒了,甚至連寫字的筆都沒有,有的孩子,鉛筆用到只有短短一公分還在寫,這恐怕是台灣許多孩子所無法想像的。於是製作單位在兒童節前,發起募集鉛筆盒活動,透過台灣孩童的捐助,藉由孩子幫助孩子,除了學習奉獻愛心,同時還能助人。而製作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親自製作「鉛筆存錢筒」,要發送給小朋友,希望讓小朋友透過存錢助人,讓今年的兒童節,更加溫暖、有意義。

大愛電視台總監湯健明表示:「感謝製作單位的投入和付出,「地球的孩子」播出一公分鉛筆的故事之後,受到觀眾的熱烈支持,上人常說見苦知福,我們要知福惜福再造福,這個活動一直會持續到暑假,募到的愛心將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地球的孩子」節目製作人陳芝安表示:「整個活動最重要的是希望啟發孩子們的愛心,還要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也許孩子們沒有很多錢,但是捐出一個鉛筆盒,應該是他們能做到的事情。」

記者會現場,四位小主播拿著一公分的筆,體驗甘肅孩童求學的辛苦。小主播表示:「拿這樣的筆寫的完功課嗎?可能至少寫兩三個小時吧!」「以前沒有用過這麼短的筆,這樣寫起來手好痛,別小看大家捐鉛筆盒只是一個小小的力量,小力量可以化成大力量,就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即日至4月1日,大愛電視台在台北誠品信義店五樓兒童館舉辦「來自鉛筆盒的祝福」系列活動,歡迎大家前往參加。

新聞提供: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執行長室秘書組 葛傳富

2007/03/18

[重新看世界] 當牛排大王貼近肯亞動植物
When the steak king come close the animal and the plant of Kenya's


留住自然比消費自然更有價
Keep nature to have price more than the consumption nature

曾經親身造訪肯亞馬賽族部落的戴勝益,對遼闊草原上的各種動物印象深刻,也震撼人和動物,可以如此靠近的生活在一起。

文\ 黃宥寧 Writer:Huang,You-Ning

雌獅蕾拉的脖子上,被裝上攝影機項圈,這是人類首次可以用獅子的視野,觀察牠們活動。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動物隨身拍--獅子」,記錄了這個第一次不以人類的角度攝影,而讓獅子掌控鏡頭的有趣畫面。

隨著鏡頭中獅子盯住獵物、在部落附近游走的鏡頭,遊歷過八十三國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彷彿又回到二○○三年的夏天:「才在山頭看到獅子,開車約莫五分鐘,就到了馬賽族的部落。在肯亞,人與動物可以那麼接近。(At Kenya, the person and animal can be affably. )

十年前的肯亞,還是開放外來客狩獵的死亡國度。肯亞人靠著動物的死屍賺錢,依照動物的種類,向打獵者收取一定金額。「我相信他們當時一定有所自覺,發現事情不對勁。」戴勝益說明。

與其獵殺 不如共存 Common existence

靠著販賣動物生命的經濟,無異是殺雞取卵,越是開放獵殺行為,所得越是急速減少。(Depending on economy of selling the animal life, seeming to kill a chicken to take egg, opening to hunt to kill behavior more, gaining is more rapid decrease. )所幸肯亞人踩了煞車,挽回人與動物合諧共處的機會,今天才有野生動物可以在街上閒晃,豪豬在公園裡跑來跑去……種種讓觀光客興奮的拿起照相機搶拍,「這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還有整個自然生態的協調 (People and the trust of the animal, also have the whole coordin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戴勝益分享。

這是為什麼戴勝益在工作繁忙之餘,仍然堅持與自然親近的原因,他再三的強調,與自然相處,可以讓人更關心周圍的事物,學會包容、理解與自己不同的想法。(The mankind get along with nature, can let the people concern circumferential thing more, mastering to forgive, comprehending and oneself different viewpoint. )

例如他在非洲波札那的國家公園,整台吉普車被象群包圍,三、四十隻象鼻對著他和家人噴氣,「當時真的嚇得冷汗直流,整個人僵在那,就這樣被牠們瞪了五分鐘,」戴勝益笑著說。事後當地土著解釋,大象不會怕人或是吉普車,牠們純粹把吉普車看成另一種「大動物」,所以前來察看這個「大動物」是不是想侵入牠們的勢力範圍,「所以只要定住不動,讓牠們覺得你沒有惡意,之後牠們就自己離開了。」

另外讓戴勝益記憶猶新的,是肯亞動物保護區中的樹頂旅館(Treetops)。那是該區唯一的旅館,以木柱為梁,與幾棵大樹互相建構而成。遊客都得住在樹上約兩坪大的房間,低頭就是動物的棲地,抬頭可見樹枝穿越樓頂,依舊茂盛。

這樣的房間一晚要價三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一千元),遊客卻甘之如飴,因為他們買到的是與野生動物共處的真趣,是其他地方無法提供的。(They get along with wildlife is true interesting, other places can't provide.)

而在哥斯大黎加,當地人在大樹上掛繩索,讓遊客可以像泰山一樣在樹林間滑蕩,當遊客離開休旅車,如猴子般,拉著繩索蕩進樹林裡,將隨之轉變看待自然的眼光,「我們不會因為那裡有豪華皇宮而去旅遊,反而會因能有和自然接觸的機會而去,」戴勝益表示,「靠觀光才能永遠吃不完,不一定要砍樹才能賺錢。(Depending on the sightseeing can make money forever, not necessarily needing to chop down a tree can make money)

適度建設 效益更大 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let the benefit is larger

然而這不表示戴勝益反對建設。適度的開發,讓遊客得以一窺自然無窮的面貌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let the visitors be able to see the natural feature),戴勝益認為這也是必要的。例如歐洲的登山纜車 (Cable Car) ,不論老少皆能體驗高山之美,從中學習珍惜這樣的資源,就是很好的教育。 (Experience personally beautiful high mountain, learning cherish such resource from it , that's a good education. )

「兩、三年前我是完全的反對高山纜車,但是現在我覺得這或許是讓更多人瞭解自然有多美的方法之一,這樣才會有更多人願意保護自然。」戴勝益談到自己在台灣爬山的經驗。

過去的台灣山林,多是帶著私槍的獵人上山盜獵,隨著登山客越來越多,要求保護山林的聲音就越大,讓台灣高山的生態環境受到大眾的正視。二月十二日戴勝益在台灣百岳之一的郡大山,遇到瀕臨絕種的藍腹鷴,只見藍腹鷴自在優雅的穿過步道,沒入草叢之際,還回過頭來看看這群興奮卻不敢擅動的山友。

以關懷的眼光看待自然的一切,而非偏執的刻板印象去解釋眼前的事物,會讓自己的世界更開闊,這是戴勝益從影片、以及旅遊中,所得到的感動。

資料來源︰商業週刊No.1008與國家地理頻道「 My NGC」節目

2007/03/16

證嚴上人開示--環保新世代


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地球需要人類維護保養,否則就會走向崩毀敗壞。

前不久,馬來西亞遭遇嚴重水災,全馬的慈濟人都動員救災,從緊急供應熱食、發放、義診到災後帶動掃街,當地人看到慈濟志工投入付出,也啟發整頓家園、幫忙清掃的動力。

在電視新聞報導上,看到志工們在清掃大水溝,溝壁邊緣破了一個洞,洞裡有條鰻魚,大概是大水來時,跑進洞裡,水退之後,鑽不出來。

有人想將鰻魚拉出來,志工趕緊阻止,因為硬拉出來,鰻魚一定會受傷,他就拿起錘子將洞敲大一點,鰻魚自行鑽出洞來,平安地游走了。雖然只是小小的舉動,但是這分尊重生命的心,真令人感動。

其實大家都是希望生活環境處處有陽光,誰也不願意遭遇天災,乃至家園被破壞而滿目瘡痍;需知天災也是起於人禍,人不愛惜大地,大自然也會反撲。

維護乾淨的環境、守護地球,就要不汙染、不破壞。現在人口太多,數十億人口飲食、生活,資源都來自於地球;為了維持數十億人口的基本需求,地球已經負荷沈重,若為了享受而大量開採資源,地球將如何承受?

生活應該節儉,少開車、多走路,就可以節省很多能源。能源運用過度,資源消耗太多,就會造成汙染;不僅如此,不斷開挖資源、砍伐森林,水土保持也會嚴重受到影響。

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消耗資源,尤其現在的年輕人,貪圖享樂,追求時髦,很令人擔心。難得人生,應該要追求道理,守住人倫道德,才是求學最正確的道路這條路沒有走好,就會如同迷失在深山叢林中,鑽不出來,浪費人生,結果吃苦的還是自己。

如何做到保護地球?其實大事也是從小處著手。如慈濟大學同學們正積極推動「新食器時代」,首先向同學們宣導──不要購買包裝不可回收的飲料食物;然後走出校園,挨家挨戶向餐廳、飯館宣導,請老闆們支持──若是自行攜帶環保碗筷用餐,可以便宜一些。

聽年輕學生們分享,已有50多家商家響應。優惠省下的錢,學生們就存入助人基金。儘管目前成果有限,但是只要有種子,就有希望。

此外,也有一群宜蘭大學的學生,定期清掃街道,他們希望在宜蘭求學期間,那裡是個乾淨的城鄉,所以他們不僅清掃街道,還做資源回收,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希望這條清流源源流長、生生不息,將會是人間的希望。

證嚴上人開示--美好心境界


內心紛擾,衍生煩惱;心寬念純、恬澹安然。

心靜無浮動,不逐貪欲妄想,心淨無雜質,不染人我是非,與人、與事、與世無爭,常在慈悲、禪定中,幸福人生在眼前!

2007/03/14

海洋酸化肇因是人為二氧化碳 而非氣候改變
Oceans More Acid Regardless of Climate Change

摘譯自2007年3月8日ENS伊利諾州報導;許念真、李育琴編譯;蔡麗伶審校

硬殼海洋生物面臨被逐漸酸化海水溶解的危機,就像一塊粉筆在醋中溶解一樣。但是海洋酸化與氣候變遷並沒有直接關係。伊利諾大學大氣科學家耶納(Atul Jain)、卡內基機構科學家卡拉得亞(Ken Caldeira)和研究生隆高(Long Cao)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對未來海洋酸度的變化沒有太大的影響。

海洋酸度會增加是因為海水吸收從工廠和汽車釋放到大氣的二氧化碳。高酸度的海水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包括珊瑚和貝類,即便地球暖化低於目前的預期,這些生物有可能在這個世紀末滅絕,原因是二氧化碳對海水造成的化學作用。

先前的研究只有指出,大氣中漸增的二氧化碳量導致海洋酸度增加及碳離子的減少,兩者皆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威脅。但是之前的研究沒有顯示,氣候變遷與漸增的二氧化碳濃度結合,會如何影響海洋化學組成和生物。

研究人員的新發現,也對於近期提出以工程方式減緩全球暖化抱持懷疑態度,例如把反射氣球投進大氣中,或在衛星軌道上,架起大陽傘。這些道具試圖以阻擋局部太陽光的方式,達到冷卻效果,以減緩溫室氣體效應。

CHAMPAIGN, Illinois, March 8, 2007 (ENS )

Like a piece of chalk dissolving in vinegar, marine organisms with hard shells are in danger of being dissolved by increasing acidity in the oceans. But the rising ocean acidity may not be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The study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mospheric scientist Atul Jain, Carnegie Institution scientist Ken Caldeira, and graduate student Long Cao suggests that future changes in ocean acidification are largely independent of climate change.

Ocean acidity is rising as sea water absorbs more carbon dioxide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power plants and automobiles. The higher acidity threatens marine life, including corals and shellfish, which may become extinct later this century from the chemical effects of carbon dioxide, even if the planet warms less than expected.

In previous studies, increasing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led to a reduction in ocean pH and carbonate ions, both of which damage marine ecosystems. What had not been studied before was how climate change, in concert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would affect ocean chemistry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ers’ findings call into question a number of engineering schemes proposed as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warming, such as lofting reflective balloons into the stratosphere or erecting huge parasols in orbit.

By blocking some of the sunlight, these devices would create a cooling effect to offset the warming caused by increasing levels of greenhouse gases.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7/2007-03-08-09.asp#anchor6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協會 http://e-info.org.tw
News From :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2007/03/13

證嚴上人榮獲第二十四屆庭野和平獎,為台灣第一位受獎人


證嚴上人榮獲日本庭野和平基金會(原名為財團法人庭野平和財團)之推薦與審查,獲得該組織之今年度第二十四屆庭野和平獎,是繼庭野和平獎成立以來第一位台灣受獎人。

庭野和平基金會已於二月二十七日在英國、瑞士、梵諦岡、日本等各國,正式舉行記者會宣布今年度得獎者為證嚴上人。五月十日將於日本東京舉辦頒獎儀式,十二日於該組織之總部舉辦英文研討會,研討佛教徒參與社會福利事務之實例。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表示,庭野和平獎是一個國際性的獎項,這個獎項已有二十四年的歷史,得獎者除了榮獲獎章、各國媒體報導外,還有獎金兩千萬的日幣,代表著最高的榮譽。證嚴法師在獲知榮獲此獎項後,曾經表示將以此獎獻予全球慈濟志工,互勉恪守佛陀教義、力行慈悲喜捨志業在人間。

庭野和平基金會為日本第二大佛教居士團體立正佼成會於一九七八年成立,懷抱佛教法華精神,推動跨宗教合作於教育服務、科學研究、文化發揚及世界和平等工作。自一九八三年起每年頒發庭野和平獎予各投入跨宗教交流與消弭宗教衝突之人士,至今已有十幾個國家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與佛教等人士獲獎。該財團會長庭野日廣在頒獎儀式前,將於五月初來台參訪慈濟。

庭野平和財團頒佈給證嚴法師的獲獎理由:「證嚴法師以一出家尼僧及高傑的人品,自一九六六年創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至今已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慈善團體,以傳統的佛教教法及精神,讓面臨貧困的人們,及時接受援助,並改變傳統佛教與醫療的既存模式,使之成為有意義的貢獻,展開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國際救援等種種活動,此外志工的團體活動以沒有政治色彩為方向。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

2007/03/10

亞洲空氣污染 增強太平洋風暴 加速北極暖化
Asian Air Pollution Fueling Stronger Pacific Storms

摘譯自2007年3月6日德州,大學城報導;
郭啟彬 、劉碧雲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項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亞洲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整個太平洋雲層及風暴增強,進而影響到全球氣候狀況。這項研究發現對於北極地區更為不利,作者表示,太平洋風暴增強也將加快北極的暖化速度。


報告的主要作者德州農工大學大氣科學家張仁義(Renyi Zhang,音譯)表示,這項研究顯示出大規模的風暴系統與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污染有「直接關係」。近20年來,亞洲地區日漸增加的燃煤量——尤其是中國與印度,不斷將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入大氣中,使得整個區域的煤灰與二氧化硫等各類微小污染分子含量急遽升高。 眾人早已非常了解這些污染對當地的衝擊,中國與印度的許多城市繼續在可怕的空氣品質下掙扎生存。


研究者認為,這些被稱為浮質(aerosols)的細小污染微粒,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產生煙霧,它們的增加也伴隨著「深對流雲」(deep convective clouds)的增生,因而產生許多太平洋風暴。張教授解釋,浮質影響水滴的大小,改變雲朵本身的動力。更多的浮質,意味著將生成更小的水滴,進而導致巨大的深對流雲層與更強的風暴。


研究團隊分析衛星影像及電腦模型,他們發現從1994年到2005年這10年間,北太平洋深對流雲層的數量增加了20%到50%。研究者強調,強烈的太平洋風暴路徑可能已經深深牽動著氣候。


COLLEGE STATION, Texas, March 6, 2007 (ENS)


Increasing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from Asia are affecting global weather patterns by intensifying clouds and storms over the Pacific Ocean,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published Monday. The findings are more worrying news for the Arctic, which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contend will warm more quickly due to the stronger Pacific storms.


The study shows adirect link" from large-scale storm systems to pollution from human activities, said lead author Renyi Zhang, an atmospheric scientist at Texas A&M University. Increased coal burning in Asia, notably China and India,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pumped massive amounts of pollution into the atmosphere, dramatically boos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tiny pollution particles, notably soot and sulfur dioxide, over the region. The local impacts of this pollution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nd many Chinese and Indian cities continue to struggle with the impacts of poor air quality.


But these tiny particles of pollution, known as aerosols, do more than cause smog, the researchers report, and their increase has coincided with a rise in the deep convection clouds that comprise many Pacific storms. Aerosols affect the size of water droplets and change the dynamics of the clouds themselves, Zhang explained. More aerosols means smaller water droplet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larger deep convection clouds and stronger storms.


Zhang's research team analyzed satellite imagery and computer modeling and found the amount of deep convection cloud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between 1994-2005 increased 20 to 50 percent over the preceding decade. The researchers added that the intensified Pacific storm track "likely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 on climate."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7/2007-03-06-01.asp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協會http://e-info.org.tw/
News From :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2007/03/09

慈濟推動「克己復禮」運動,各大媒體響應

由佛教慈濟基金會推動的「克己復禮」運動,3月5日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舉辦媒體主管新春茶會,邀請到新聞局長和各大媒體先進一起討論、分享,希望藉由媒體的力量,讓更多人一起來響應這個有意義的新生活運動。

茶會一開始由慈濟委員手語表演~跪羊圖,所隱喻對父母的孝道之禮揭開序幕,做為「克己復禮」的活動開場,禮是內修誠正信實,外修慈悲喜捨,唯有把禮 落實在平時生活中,社會、人心才能真正祥和。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表示,禮是非常重要的,禮者理也,這有道理,整個天地在有秩序、有道理的情況之下來正常運作,所以我們覺得這時候提出『克己復禮』是非常重要且必須的。克己,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學習,而這一切都要從個人做起,才能延伸到家庭,到整個社會國家,一場新春茶敘,邀請到新聞局和各媒體先進,來分享討論,因為台灣的良善與愛,是需要藉由大家的力量,傳播出去。

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分享時表示,促進良善的新聞報導一直是中國時報追求的目標,此時新聞媒體有點認不清楚新聞的正向或是負向的影響。中國時報一直關心河川的整治及污染問題,暖化對大自然的破壞,就有如暴力對台灣社會影響。人類對環境的不友善,也是另外一種暴力;人際關係要報導或不報導相當的難抉擇,找出有效的擴散,就可避免不良影響。

公廣集團總經理胡元輝表示:「克己復禮」這個運動,猛一看或許會有陳舊一點的感覺,外人會覺得是冬烘,陷入儒學辨正守舊過時,慈濟當然不會把它喊成口號,有是認同此一理念,公共電視一向以促進社會祥和進步為宗旨,會號召公廣集團從個人做起。

新聞局長鄭文燦分享時表示:「品德教育,是對目前的台灣是很重要的,從各種層面來發揮以禮,克己復禮,以禮來服人這樣的一些活動,相信應該可以引起很大的迴響。」

用愛接力,一棒接一棒,媒體主管輪流簽名響應「克己復禮」運動,海報上每多一個名字,就代表多了一份力量,除了以身作則之外,守禮還要守心,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未來孩子們的學習榜樣,響應上人開示:「我們真的要做到克己,要人人克己,人人在互動中,簡單有禮。家庭之禮要推動,我們應該要民德歸厚,我們如何做到脾氣很溫和,對人很恭敬,生活節儉,對人事物禮讓,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民德歸厚,都應該要學會的。」

今天除了新聞局長全程參與之外,還包含了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等十八人。

新聞提供: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執行長室秘書組 葛傳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