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中華民國98年06月09日
高雄縣旗山區共有十三個鄉鎮,地形山多平地少,社區、部落依山而居,交通不便,導致當地缺乏醫療資源。慈濟愛心不放假,慈濟高雄分會自2009年6月7日起,將結合南區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志工與社工等近百人,包括醫護人員、志工與社工,分六條路線,前往醫療匱乏的鄉鎮進行往診、居家關懷,為行動不便或受限於交通、經濟、心理等因素,而無法順利就醫的慈濟照顧戶與居關戶進行往診。
往診隊伍穿梭窮鄉,六條路線分別為六龜及桃源線、內門線、甲仙線、那瑪夏線、杉林線與茂林線。山路崎嶇,促成每一次慈善往診關懷能夠順利進行的背後,其實是慈濟志工在往診前訪視時瞭解到社區裡弱勢家庭的需求,於是興起一個照顧偏遠地區民眾的心願,希望給予他們需要與關懷,並從中落實慈善醫療人文,也做到人本關懷。
住在甲仙鄉7歲的江小妹患有極重度障礙,無法坐立及說話,對於特殊孩子的家長而言,志工訪視時發現孩子的療育與照顧費用很重要,遂於2007年11月與早療機構合作,讓她開始就讀全日班,主動協助發揮最佳的潛能。
現代雙薪家庭多,父母忙於工作,忽略親子互動。江小妹的爸媽住在鳳山,開設紅茶店養家也要償還家中債務,而無法照顧兩姊弟,便由甲仙的祖母照顧。
人口老化,單親、隔代教養,最容易忽視孩子的心智發展,慈濟全人全家的關懷,以家庭為主軸。江小妹的弟弟由於缺少環境刺激,早療中心曾到宅服務後建議進行殘障鑑定與就讀幼稚園,但江家認為弟弟只是"大隻雞慢啼"。
弟弟十分活潑,喜歡志工到訪,此次到訪關懷江小妹照護狀況外,並藉由人醫會的專業評估與慈濟人提供多元訊息,在自然的環境下,以家庭為本,幫助江家解決困難與疑惑,重視弟弟發展遲緩問題。
慈濟人常態性的付出,身體力行的史懷哲的精神,真正將醫療服務落實社區,將親情般的關愛帶進人人的家中。同住在甲仙鄉49歲的陳先生早年離婚,前妻帶著長子離家。陳先生再與一女子同居後,生下次子陳小弟,一家三口過著平淡而安逸的生活,但一切的幸福就在同居人離家後不復存在,陳先生開始與就讀小六的小兒子相依生活。
1999年陳先生因皮膚乾癬及髖關節開刀而不良於行,2001年便癱瘓在床,由乖巧的陳小弟學習照顧爸爸生活起居。陳小弟年紀雖輕,他卻用瘦小的肩負撐起了一個家,照顧癱瘓父親,幫他按摩、餵飯、喝水,也懂得爸爸的不便。
陳先生表示:「我不能沒有他,只有他才能照顧我,罵他一句他就會抱在我身上,要我不要生氣。」親友們會協助父子倆的三餐,生性樂觀的陳先生歡喜慈濟人的到訪。志工洪宏典教導陳小弟幫爸爸做復健的方法,除了進行居家照護,並提供衛教與諮詢。
愛,讓世界變得更美,愛也讓弱勢者能勇敢面對。盤山過嶺來到那瑪夏鄉,44歲布農族的徐先生正主持著部落教會禮拜,帶領族人詩歌讚美及朗讀聖詩。2007年徐先生一次工作意外右眼嚴重受傷,就醫時意外發現他的左側頸部有一腫塊,診斷為鼻咽癌。
人醫會醫師邱益煊瞭解化療與電療造成徐先生耳鳴、聽力受損情形,在徐先生放射腫瘤回診同時,安排耳鼻喉科診療與眼科的鑑定。103歲的徐爸爸心繫兒子健康,總是靜靜坐在一旁,志工把握因緣以徐爸爸的長壽之道,做衛教宣導。邱益煊表示:飲食習慣不正確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要徐先生不要吃燒烤、醃漬、太鹹的食物,注意農藥含量,多吃蔬果。
面對人生的無常,徐先生始終以平常心看待,相信這是上帝要藉此重病來翻轉他的生命,沒有悲觀與埋怨,反而是更積極分秒不空過,工作之餘並在教會幫忙,想為有需要的人多做一些事。
而大自然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六龜鄉98歲的阿嬤與兒子生活在林木大自然的社區,阿嬤認得村裡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這裡沒有平地的忙碌擾攘,遠離塵囂就能沉澱心與靈,是最好的照顧者。
懂得愛的人,更懂得什麼是真摯的情,阿嬤與兒子的天倫樂卻叫人動容。用餐時,兒子將碎布一鋪是餐巾,童褲倒掛是阿嬤的圍兜,兒子逗樂阿嬤餵食,是世間美味。阿嬤一家雖然沒有富裕的物質生活,領受到家庭的溫暖,看見人與人之間及與大自然之間相互的關懷與尊重,引導我們重新思考以自然及正面的態度去詮釋生命,包容生命的多元性,是生命教育與親職教育的最佳典範。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不只關懷病患的身病,還關懷病患的家庭生活。住在桃源鄉的29歲布農族青年吳先生,2006年因車禍變成植物人,60歲的吳媽媽患有痛風、高血壓疾病,只會說布農族母語,儘管兒子躺在床上毫無行為能力,透過眼神交會傳遞的母子親情,是媽媽與兒子唯一的溝通方式。為照顧兒子,聲聲呼喚曾經活潑好動的愛兒,她發願只要一息尚存,絕不離開親生骨肉。
技術一流、愛心一流,志工考量如果提供醫療用的氣墊病床,除了能減輕吳先生受病苦折磨,也能讓年邁的吳媽媽照顧時可以不費力,便將慈濟環保站裡回收來的病床重生,整修改造。志工的巧手維修、全是一手包辦,不僅落實資源再回收利用,人人所追尋的幸福,對植物人及其家屬來說,不再是一條遙遠的路。
往診的29戶照顧戶,開出34張轉介單,大部分是窮而病、傷而殘的苦難人,他們無法走出來,他們所受的苦,是長年累月的。慈濟特別準備了結緣品,每戶一袋,裝有牙齒保健手冊、外科醫藥包、補體素、面紙、奈米口罩、鉛筆盒、鉛筆與削鉛筆機,除了是拌手禮,也是教育正確的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觀念的教材,給孩子的鉛筆盒內,除了有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用來勉勵與祝福孩子外,連鉛筆都用心削好。
有愛,人就不貧;有情,就不孤單。往診如同拜訪朋友,為了照顧好弱勢家庭的心,志工將「靜思與好話一條街」活動帶到山城,在社區部落慈濟照顧戶與居關戶家中張貼勵志、引人深思的好話海報。
社區裡每一個家庭都是活的道場,慈濟人將親情之愛推進了人人家中,問診也問心,一張海報,溫馨人間!帶動人人口說好話淨化人心,讓好話可以時時看見,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也帶來一股清新氣氛。
資料提供: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 鍾易叡
高雄縣旗山區共有十三個鄉鎮,地形山多平地少,社區、部落依山而居,交通不便,導致當地缺乏醫療資源。慈濟愛心不放假,慈濟高雄分會自2009年6月7日起,將結合南區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志工與社工等近百人,包括醫護人員、志工與社工,分六條路線,前往醫療匱乏的鄉鎮進行往診、居家關懷,為行動不便或受限於交通、經濟、心理等因素,而無法順利就醫的慈濟照顧戶與居關戶進行往診。
往診隊伍穿梭窮鄉,六條路線分別為六龜及桃源線、內門線、甲仙線、那瑪夏線、杉林線與茂林線。山路崎嶇,促成每一次慈善往診關懷能夠順利進行的背後,其實是慈濟志工在往診前訪視時瞭解到社區裡弱勢家庭的需求,於是興起一個照顧偏遠地區民眾的心願,希望給予他們需要與關懷,並從中落實慈善醫療人文,也做到人本關懷。
住在甲仙鄉7歲的江小妹患有極重度障礙,無法坐立及說話,對於特殊孩子的家長而言,志工訪視時發現孩子的療育與照顧費用很重要,遂於2007年11月與早療機構合作,讓她開始就讀全日班,主動協助發揮最佳的潛能。
現代雙薪家庭多,父母忙於工作,忽略親子互動。江小妹的爸媽住在鳳山,開設紅茶店養家也要償還家中債務,而無法照顧兩姊弟,便由甲仙的祖母照顧。
人口老化,單親、隔代教養,最容易忽視孩子的心智發展,慈濟全人全家的關懷,以家庭為主軸。江小妹的弟弟由於缺少環境刺激,早療中心曾到宅服務後建議進行殘障鑑定與就讀幼稚園,但江家認為弟弟只是"大隻雞慢啼"。
弟弟十分活潑,喜歡志工到訪,此次到訪關懷江小妹照護狀況外,並藉由人醫會的專業評估與慈濟人提供多元訊息,在自然的環境下,以家庭為本,幫助江家解決困難與疑惑,重視弟弟發展遲緩問題。
慈濟人常態性的付出,身體力行的史懷哲的精神,真正將醫療服務落實社區,將親情般的關愛帶進人人的家中。同住在甲仙鄉49歲的陳先生早年離婚,前妻帶著長子離家。陳先生再與一女子同居後,生下次子陳小弟,一家三口過著平淡而安逸的生活,但一切的幸福就在同居人離家後不復存在,陳先生開始與就讀小六的小兒子相依生活。
1999年陳先生因皮膚乾癬及髖關節開刀而不良於行,2001年便癱瘓在床,由乖巧的陳小弟學習照顧爸爸生活起居。陳小弟年紀雖輕,他卻用瘦小的肩負撐起了一個家,照顧癱瘓父親,幫他按摩、餵飯、喝水,也懂得爸爸的不便。
陳先生表示:「我不能沒有他,只有他才能照顧我,罵他一句他就會抱在我身上,要我不要生氣。」親友們會協助父子倆的三餐,生性樂觀的陳先生歡喜慈濟人的到訪。志工洪宏典教導陳小弟幫爸爸做復健的方法,除了進行居家照護,並提供衛教與諮詢。
愛,讓世界變得更美,愛也讓弱勢者能勇敢面對。盤山過嶺來到那瑪夏鄉,44歲布農族的徐先生正主持著部落教會禮拜,帶領族人詩歌讚美及朗讀聖詩。2007年徐先生一次工作意外右眼嚴重受傷,就醫時意外發現他的左側頸部有一腫塊,診斷為鼻咽癌。
人醫會醫師邱益煊瞭解化療與電療造成徐先生耳鳴、聽力受損情形,在徐先生放射腫瘤回診同時,安排耳鼻喉科診療與眼科的鑑定。103歲的徐爸爸心繫兒子健康,總是靜靜坐在一旁,志工把握因緣以徐爸爸的長壽之道,做衛教宣導。邱益煊表示:飲食習慣不正確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要徐先生不要吃燒烤、醃漬、太鹹的食物,注意農藥含量,多吃蔬果。
面對人生的無常,徐先生始終以平常心看待,相信這是上帝要藉此重病來翻轉他的生命,沒有悲觀與埋怨,反而是更積極分秒不空過,工作之餘並在教會幫忙,想為有需要的人多做一些事。
而大自然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六龜鄉98歲的阿嬤與兒子生活在林木大自然的社區,阿嬤認得村裡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這裡沒有平地的忙碌擾攘,遠離塵囂就能沉澱心與靈,是最好的照顧者。
懂得愛的人,更懂得什麼是真摯的情,阿嬤與兒子的天倫樂卻叫人動容。用餐時,兒子將碎布一鋪是餐巾,童褲倒掛是阿嬤的圍兜,兒子逗樂阿嬤餵食,是世間美味。阿嬤一家雖然沒有富裕的物質生活,領受到家庭的溫暖,看見人與人之間及與大自然之間相互的關懷與尊重,引導我們重新思考以自然及正面的態度去詮釋生命,包容生命的多元性,是生命教育與親職教育的最佳典範。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不只關懷病患的身病,還關懷病患的家庭生活。住在桃源鄉的29歲布農族青年吳先生,2006年因車禍變成植物人,60歲的吳媽媽患有痛風、高血壓疾病,只會說布農族母語,儘管兒子躺在床上毫無行為能力,透過眼神交會傳遞的母子親情,是媽媽與兒子唯一的溝通方式。為照顧兒子,聲聲呼喚曾經活潑好動的愛兒,她發願只要一息尚存,絕不離開親生骨肉。
技術一流、愛心一流,志工考量如果提供醫療用的氣墊病床,除了能減輕吳先生受病苦折磨,也能讓年邁的吳媽媽照顧時可以不費力,便將慈濟環保站裡回收來的病床重生,整修改造。志工的巧手維修、全是一手包辦,不僅落實資源再回收利用,人人所追尋的幸福,對植物人及其家屬來說,不再是一條遙遠的路。
往診的29戶照顧戶,開出34張轉介單,大部分是窮而病、傷而殘的苦難人,他們無法走出來,他們所受的苦,是長年累月的。慈濟特別準備了結緣品,每戶一袋,裝有牙齒保健手冊、外科醫藥包、補體素、面紙、奈米口罩、鉛筆盒、鉛筆與削鉛筆機,除了是拌手禮,也是教育正確的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觀念的教材,給孩子的鉛筆盒內,除了有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用來勉勵與祝福孩子外,連鉛筆都用心削好。
有愛,人就不貧;有情,就不孤單。往診如同拜訪朋友,為了照顧好弱勢家庭的心,志工將「靜思與好話一條街」活動帶到山城,在社區部落慈濟照顧戶與居關戶家中張貼勵志、引人深思的好話海報。
社區裡每一個家庭都是活的道場,慈濟人將親情之愛推進了人人家中,問診也問心,一張海報,溫馨人間!帶動人人口說好話淨化人心,讓好話可以時時看見,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也帶來一股清新氣氛。
資料提供: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 鍾易叡
靜思語:體會人生的苦難,就是在會通佛法的妙理。
世運31項精彩賽事門票,即日起於7-11-ibon便利生活站及元氣售票網24小時全面熱賣,詳情請上http://www.worldgames2009.tw/。
世運比賽項目:撞球 Billiards
2009/7/16~26 讓世界看見高雄!! The World will be Watching!!
7/16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後山慈青部落」一同為高雄世運加油!
世運31項精彩賽事門票,即日起於7-11-ibon便利生活站及元氣售票網24小時全面熱賣,詳情請上http://www.worldgames2009.tw/。
世運比賽項目:撞球 Billiards
2009/7/16~26 讓世界看見高雄!! The World will be Watching!!
7/16高雄「世界運動會」開幕!「後山慈青部落」一同為高雄世運加油!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