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民國96年04月05日
地球「溫室效應」升高,造成氣候暖化,早已是明顯的事實。全球氣候嚴重變遷,到底是自然抑或人為的因素使然?最近科學界對此問題已有共同答案。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今年二月發表的「二○○七年氣候變遷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是加速全球氣溫升高的主因;而地球此刻的溫室氣體,比過去一萬年來任何時期都還要高。
地球暖化加劇,將對人類生存造成難以想像的威脅,包括水患、乾旱、颶風等天災頻仍,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疾病增加等。據預測到了二○八○年,全球將有十一億至三十二億人口無水可用,且飢餓人口至少增加兩億。
造成溫室效應升高的氣體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碳足跡」是近來常見的名詞。證嚴上人在開示中也屢屢提及「人走到哪,碳足跡就到哪」。我們居家使用電器和空調,外出搭乘交通工具,以及垃圾處理等等,都會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天候異常。
人類對氣候變遷難辭其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少環境的惡化,自然應當是「人人有責」。心態上的調整十分重要,深切有所體認後尤需付諸行動。
慈濟刻正推動的「克己復禮」運動,亦呼應此一迫切需求。「克己」是內修、「復禮」是外行,反求諸己節制欲望,不但能減緩對空氣和水等生存資源的污染,表現在人與人間,也會形成相互尊重的和諧關係。
《禮記》云:「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當前地球環境危機重重,其實反映出人心失序、放縱私欲,行為不只失禮,也造成對大地的無盡剝削與破壞。富而好禮原是社會進化的理想,可惜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雖然經濟繁榮、人們生活富足,人際關係卻常陷於緊張對立與疏離的狀態,待人之禮蕩然無存。不久前讀者文摘進行一項「禮貌城市」調查,台北在全球三十五個都市中竟然排名倒數第八。
「克己復禮」是為挽救環境和人倫關係而提倡,將節約的美德化為救地球、救人類的功德。我們希望減少「碳足跡」,希望由此顯現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共容與相互關懷。《論語》云:「禮之用,和為貴。」證嚴上人常勉勵大眾,人人以「和」相待,則一團祥和之氣就能醞釀成人間善的氣流。這亦是慈濟推動「禮」的一大目標。
資料來源:《慈濟》月刊第484期‧社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