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7/01/11

做志工,實踐生命深層的價值
Be a volunteer worker, practice deep value of life


撰文:陳芳毓
Writer:Chen,Fang-Yu

多數人的生命,都行走在一條可預見的筆直軌道上,多拿幾張文憑,然後找個好工作。殘酷的事實是,即使你丟出辭呈,公司也只會懷念你一、兩個月,很快就會有人接收你的職銜、辦公桌和祕書。

《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Leaving Microsoft to Change the World) 中透露,前微軟大中華區事業發展總監伍德(John Wood) 決定辭職、成為全職志工前,曾經過以上一番掙扎。這位前程似錦的科技金童頓悟,錢愈賺愈多,職位愈做愈高,但快樂和滿足卻沒有成等比增加。

有類似想法的,不只伍德一個人。於是,這些人在職涯正軌外外闢了一條小徑,把履歷投到一個賺不到錢、卻能得到感激與快樂的組織。「只有在參與公益團體時,人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因為你為了一件拿不到錢的事在付出」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說。

荒野寄情
脫軌演出比照劇本走更精采

原本,李偉文也走在一條人人稱羨的職涯正軌上。他從小是個熱心助人、又常往野外跑的童子軍,看到許多非親非故的大人不計酬勞來帶活動,所以對『志工』概念習以為常,大學時代,他玩社團比讀書更在行,服務、政治、文藝性社團樣樣來。醫學院畢業後,順利在大醫院找到牙醫工作。

老實工作幾年後,這位大醫院裡的小醫師血液裡的志工因子,再度因野性呼喚而蠢動。1995 年,李偉文與友人成立『荒野保護協會』,推動環保概念,舉辦環保活動。為了有充裕時間投入志工工作,他自行開業,隱身台北縣三重工業區的大樓中。

即使是脫軌演出,也是個策略性的職涯選擇。工業區腹地大,上萬名上班族剛好可以應付診所營運所需;病人作息固定加上約診制,讓李偉文能自由安排行程,儘管演講、開會、寫作和戶外活動邀約不斷,他仍能兼顧生存與生活。

沒想到,脫軌演出比照劇本走更精采。成立荒野保護協近12 年,李偉文把賺不到錢的環保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協會現在約有一百個分支團體、三千多名義工和30 位全職人員。聽過他演講、看過他著作、參加過他帶領營隊的人,可能比坐上他的看診台的人還多。

李偉文選擇投入環保,是因為環保是沒有門檻的志工領域,他希望創造一個最多人參與的志工平台,「環保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不論你的興趣和宗教,都該關心環境吧

荒野的三千多名志工當中,有不少忙碌的企業大老闆和經理人。「經理人是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就要對社會多負點責任,」李偉文說,有時間的,會親自來參加活動;沒空的,就引進資源,捐錢也出力。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就是荒野的會員,剛開始時是緯創出錢請荒野辦環保活動,後來緯創直接認養溼地,由公司員工擔任維護調查志工。 7-Eleven也連續 5年,每個月讓員工擔任一日志工。其他與荒野進行短期志工合作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體驗生命
『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

許多志工組織都鬧窮,但荒野卻希望企業『捐人勝於捐錢』。

「這是一個體驗經濟的時代,」 李偉文解釋,許多經理人加入志工,是因為當他們走出玻璃帷幕辦公室,投入與土地親密接觸的野外活動後,童年裡那些爬樹、抓魚的美好回憶,也隨之被觸動。

「談正事的時候,他們就像普通人,但一談到與自然接觸的經驗,他們的眼睛立刻發亮!」李偉文笑著說,許多副總級會員告訴他,擔任志工後,他們學會如何激勵,讓員工主動負責,因為志工團體就是靠組織成員主動負責才能運作 。新的組織運作模式,讓經理人的創意和思考方式都像重新冒出嫩芽的大樹,生命似乎又活了起來。

李偉文也聽過不少「等我賺夠錢後,就可以來當義工了。」之類的說法,這時候他都會反問對方:賺錢的目的是什麼?」 得到的不外乎是「要在3年內賺存兩百萬」之類「目標管理式」的答案。

「我認為,夢想愈抽象,實踐的過程就愈具體 ,」李偉文解釋,人生目標訂得愈具體,就會發現,生命中的機緣似乎都與這個目標相違背 。比如說,當你把目標設定為「3 年存兩百萬」時,可能就得放棄其他進修或旅行的機會,因為若是捉住這些機會,兩百萬的目標就達不成了。這些衝突,會讓你非常痛苦。

所以,訂目標時,應該要往更深層的動機追溯 :「為什麼要在3年內存兩百萬?」如果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選自己喜歡的地方進修兩年,再去旅行一個月,少存 100萬,生活是不是也還過得去?更重要的是,進修、旅行,都是「過更好生活」的方式,這樣一點一滴地在過程中實踐,是不是比忍耐 3年存到兩百萬後再來享受,更具體?

「當你想做的時候,其實就是做這件事最好的時機!」 李偉文直言,許多人都是在大病一場後,才領悟生命有限,除了賺錢之外,其實還有別的事好做。等到那個時候,往往大半輩子賺來的錢都捐給了醫院,而身體也已吃不消上山下海的折騰了。

「要是沒弄清動機,等賺到錢時,真正的目標可能已經不見了。」 李偉文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的目標,是要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所以他選擇少賺點錢,但賺到更多適合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為社會存下無數的環保資本。

對欲望妥協
尋求心靈的富足

李偉文花在賺錢的工作時間比例,大約是6 比4。他把心態調適得很平衡:和在野外跑來跑去相比,回到診所看診就是一種休息;和在病人口中那幾平方公分大的空間搏鬥相比,到大自然中伸展筋骨就是一種放鬆。

物質與心靈滿足無法兼得,志工通常要學會如何對欲望妥協 。有次,一群志工為遊說環保法規和立委吃飯,立委不解地問:「現在是上班時間,你們怎麼不去上班賺錢?」一位鋼琴老師想了想,說:「常往野外跑之後,就不再需要用化妝品和買新衣服了;開銷小了,自然也就不用花很多時間教很多學生了。」

李偉文常把這-些小故事掛在嘴邊,逢人就說。他有一套『說故事』管理理論,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前5 年,每一份文宣或刊物都是透過他診所的電腦發出去,陳述的是他所認同的人物故事。這麼做,為的是建立組織共同的文化與價值

「組織裡有人要做某件事,不論任何位階的人都能對他說:『你這麼做不符合我們的組織文化』時,就代表組織文化已經建立起來了!」即使荒野已經快滿12 歲,李偉文每隔一、兩天,仍會透過電子郵件發送文章給所有志工,繼續說著荒野保護協會裡,那些人與自然的感人故事。

「從上星期天到下星期三,連續 11天,天天都有演講 ………,更麻煩的是,每天我還是得正常上班看診養家活口,同時還是有許多活動與會議必須參加,而且還有幾篇老早就答應寫的約稿,這星期就得交卷。不過,即便是最近非常累,壓力非常大,但是還是很珍惜能夠到山裡頭與當地朋友一起思考,是否能在環境保護與謀生發展中間找到雙贏的機會……。」

12月 13日 ,李偉文在部落格裡留下了這段文字。他在過去 12年中,成功的在生存與生活中找到了雙贏;你也可以,不要再等賺夠錢或等孩子長大, 只要有當志工助人的念頭,現在就是投入的最好時機!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