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6/11/29

中國作家/航鷹︰我和證嚴法師同席用齋

我因職業之便出席過各種宴會,走到哪裡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終生難忘的卻是幾頓素齋——和證嚴法師同席用的齋飯。自從有幸食過佛門雅餐之後,我的整個人生態度都改變了。

起初,我並沒有意識到證嚴法師允許我這個俗人同桌用齋是一種特殊禮遇,還以為因我是來自內地北方的遠客,主人宴請是很自然的事。後來我在訪問臺灣其他地方時,人們聽說我曾和證嚴法師同桌進齋,一無例外地露出驚羨的神色。

臺灣作家說:“你受到了很特殊的貴賓待遇,一般人沒有這樣的機會!” 佛教徒說:“你的福緣好深呀!向慈濟會捐贈幾百萬的老闆,都沒有你這種福氣呀!” 聽了這些話,一股受寵若驚的暖流在我心頭倏然湧起,可惜已經遲了,和證嚴法師告別的時候我只是禮節性的叨擾道謝,沒有來得及向他表達這深一層的感激。

陳若曦大姐陪我由臺北飛到花蓮的當天晚上,我們出席了“慈濟醫院行政人員聯誼會”,會前在醫院禮堂吃的自助餐。散會以後趕往靜思精舍住宿時已是深夜了。第二天的早餐,是我和證嚴法師同桌共用的第一頓齋飯。

清晨,下了整夜的雨仍然未停,靜思精舍的屋宇、回廊、花樹、草坪,讓天雨洗刷得一塵不染分外清亮。師父和殷師父喚我們去吃早餐,我們隨著他倆來到飯廳外面的回廊上。許多披灰色海青的尼師和許多穿藍色制服旗袍的志工委員陸續進入飯廳,或低聲問早或保持靜默,入席落座的人們也不急於動箸,大家都在等待著一個人。

我們站在餐廳門外聽候主人的安排,功夫不大,只見一行人簇擁著證嚴法師來了。他在微風細雨中款款而至,銀灰色的海青下擺長到能遮住腳踝,踏過一段雨路卻仍然未沾一星兒泥水,真有一種仙風道骨的飄逸。

“阿彌陀佛!”證嚴法師來到我們跟前口念佛號雙手合十含笑問候,雖然昨天晚上剛見過面,今晨仍舊禮貌有加,一點也不擺宗教領袖的架子。證嚴法師一舒廣袖請我們隨他入座,同桌的還有慈師父等隨侍法師多年的資深尼師。飯廳?有十幾張圓桌,先來的尼師和志工委員們一見法師進來,一齊起立合掌念佛號,法師還禮並請大家落座。大家在動筷之前全都斂目合掌默默祈禱,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雙手合十垂首閉目,但不知此時應該祈禱什麼。

我想起外國電影?的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用餐都要在胸前畫十字並誦頌一聲:“阿門!”那種儀式是在感謝上帝賜予他們食物。由此,我便猜測佛教徒的飯前祈禱也會是對佛陀感恩的意思。於是我也在心中默念著:感謝命運給我訪問臺灣來到花蓮的機會。

當我闔上眼瞼感受到自己的手心貼手心的溫熱時,一個早已逝去的遙遠的形象忽然飛近了,那是我的外祖母端著飯碗舉過頭頂在感謝上蒼……我在六歲以前隨外祖父母在山東臨清居住,家?每當改善膳食的時後,外祖母都不讓我動筷,她老人家必先把飯碗高舉頭頂“拜四方”,口中念念有詞,恭請東南西北四方佛先用餐,表達她的一份虔誠。 其實,那時家?最好的膳食不過是麵條或餃子,但只要吃上了白麵,姥姥就千恩萬謝上供蒼天……回想起童年的情景,再看眼前滿桌飯菜,雖是素齋也覺得分外誘人,舉筷品嘗清香可口,頓時食欲大振。

這頓飯雖是早餐,卻像正餐一般豐富,可能因為這?一天只吃兩餐的緣故。每一桌的飯菜相同,素齋的花色品種不少,青菜、豆製品、蘑菇、竹筍,很多都是師父們自己在菜畦?種的,現吃現摘分外水靈新鮮。我注意到所有的尼師的面龐都顯得光潔細嫩,皮膚上沒有粉刺癤腫之類。他們的目光都是一派柔和平靜,猶如小鹿羔羊,看來這是久食山野蔬果的好處。

以後的幾天?,在慈濟醫院,在臺北慈濟分會,我又有幸兩次和證嚴法師共進午餐。和證嚴法師同席用齋使我嘗到了從未品味過的全新的人生滋味。不知為何,每當我坐在法師身邊吃著那些清淡素菜的時候,心中都湧出了一種久違了的心態——感到快樂、滿足,覺得自己很幸運,對生活充滿感激。我在成年以後步入社會置身名利場煩惱纏身,很久沒有體驗過這種孩童般的滿足與快樂了。

八十年代我在中國文壇可以說名氣不小,但即使是到北京去領全國優秀小說獎,也因看到別的作家比自己更紅而覺得壓抑。名利並沒有給我多少歡樂,反而招人嫉妒引來一連串的是非。坐在證嚴法師身旁,我感到自己真是幸運,命運女神在推我攀上事業的顛峰領略了俗世繁華之後,又趁我還不太老的時候就給了我頓悟人生反思人生複歸平和尋求超脫的挈機。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真想歡呼一聲:感謝生活!感謝命運適時地賜予我那麼多好機會!感謝證嚴法師賜予我的人生啟示!

龍口含珠鳳頭飲水 宗教生活講究儀規,世界上各種宗教都有自己的儀式和規矩。古代交通不發達,更沒有電子通訊設備,相隔幾大洋的各大洲產生的各自的宗教,為什麼都在這一點上不謀而合呢?我想,這是因為把某種外在行為規範化習慣化可以影響人的精神信仰;或者說讓人的內心追求通過儀規形式表現出來。當這種儀規成為信眾自覺自願的統一行為時,宗教就能夠成為有巨大力量的社會團體。

我觀看過不少宗教儀式,有的讓人覺得神秘,有的讓人覺得繁冗,甚至有的讓人覺得恐怖愚昧。臺灣花蓮佛教慈濟會也很講究儀規,但這些儀規都給人一種典雅自然的感覺,甚至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表面看上去,靜思精舍顯露不出森嚴的戒規,處處洋溢著一種圓融祥和的氣氛,尼師們的舉止溫文有禮,說話輕柔親切,見了人永遠送上誠懇的微笑。 尤其是隨侍在證嚴法師身邊的尼師們,一個個全都是知書達理,舉止大方,善解人意,勤快敏捷,在世俗社會極難見到這樣一群不施脂粉聰穎靈秀的女子。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他們那種氣質上的高貴優雅決不是森嚴的戒規能夠塑造出來的,戒規再嚴厲也只能塑造出苦修者,而造就不出秀外慧中的智者。

那麼,他們這種教養是從何而來的呢? 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這一切都來自證嚴法師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證嚴法師在弟子們和隨眾心目中的威望,不僅表現在大家篤信他的宗教主張,也表現在大家都願意學習他的做人品格,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氣質風度乃至一切生活細節。一位宗教領袖不單以信仰、教規統領信徒,更能以個人魅力征服信徒,使得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經歷受過不同程度教育的弟子都自覺自願地仿效他,亦步亦趨,如影隨形,這真是一個我從未見過的奇跡。

在靜思精舍居住的幾天?,我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而過去出入社交場合時自我感覺挺好的,現在卻嘀咕自己身上哪兒都不對勁兒。和師父們相比,自己說話聲音太高,坐姿彎腰駝背,走路腳步聲太重,總之處處顯得自己太鬆懈,散漫,甚至很粗俗。其實,我是很注意教養的人,在家?時總是教訓子女:吃飯不許巴嗒嘴,喝湯不許出聲音,走路不許讓鞋底擦地面發出拖拖遝遝的聲音……。不知為何,來到靜思精舍竟發現自己坐沒坐相,站沒站相。 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我把自己的這種感覺低聲告訴陳若曦,陳大姐笑道:“咱們無法和他們比,他們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修行功夫了。你注意他坐的姿勢了沒有?咱們往哪裡一坐就歪歪斜斜靠在那?一堆乎,他們只坐椅子的前五分之二,這樣坐,腰背脖子都要挺直了,顯得很端莊。你發現他們端碗用筷的姿勢沒有?都是跟證嚴法師學的,叫做‘龍口含珠,鳳頭飲水’。” 我忙問:“什麼叫‘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陳大姐端碗拿筷作著示範:“雙肩擺正挺直,左手端碗時拇指輕輕按住碗邊,四指展平拖著碗底,拇指和食指之間形成一個‘龍口’,圓圓的白瓷碗像一個大珍珠,盛在碗?的米飯粒粒皆辛苦,粒粒貴如珍珠呢!這便是“龍口含珠”了,出家人托缽化緣都是這個姿勢。

鳳頭’指的是筷子頭,用筷子夾菜的動作應該像鳳頭飲水一般妙曼優雅。要輕巧含蓄,一點就起,多點幾次沒有關係,不能叉開筷子一次夾很多菜,更不能在菜碟?挑來撿去反復翻攪。端碗猶如龍口含珠,用筷猶如鳳頭點水,你想這該有多麼優雅!”

我偷眼瞧了瞧證嚴法師的用餐姿態,果然是龍口含珠,鳳頭飲水,優雅無比,真真看他吃飯也是一種享受。我仿效他的樣子做了,一下子就覺得自己很“淑女”了。

證嚴法師並不把衣食住行看作是生活細節,而是看作“人生美的文化”。他要求弟子們“你們要學習如何將道理落實到生活,以及如何將人生美態雕造在自己身上。”“人生最美的是親切、誠懇、和藹的笑容;說話輕柔,舉止穩當,文質彬彬,這是動態之美,也是人生美的文化。”

“龍口含珠,鳳頭飲水”是證嚴法師設計的“食儀”。做到這項要求,日常進餐也變成了修身養性,自有龍鳳來朝的尊貴莊嚴相。

進餐本是為了充肌,世俗多少饕餮之徒不僅暴殄天物,也露出粗鄙吃相。然而一位有精神追求的人竟然能夠從中開發出美感來,這又是我未曾料想的了。證嚴法師注重食儀,比世俗的“教養”更多了一層修行的意義。 幾十年來他都堅持做到“食前三口白飯”:“能時時發好願就能修得大福,吃飯也是一樣。食前要先吃三口白飯,第一口應發願——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願修一切善;第三口——誓渡一切眾生。

將道理落實到生活,將人生美態雕塑在自己身上,將修行求佛滲透在日常習慣中,多麼睿智精深而又淺顯易行的佛學法門啊!

由此,我回想起初讀《靜思語》時,書中記錄了證嚴法師這樣一段話:什麼是“德”呢?“德是下功夫,是有志於道;德在心?而行諸於外的就稱為“德相”,譬如走路,行儀……都可表現出一個人的“德相”來。德也因此是自我的教育,是內心的梳理,表現在外的行為的規矩。”

證嚴法師還經常用形象而詩意的語言,教導弟子們該如何“德在心?而行諸於外”。關於出家人的“行、住、坐、臥”,他比喻為“行如風,住如松,坐如鍾,臥如弓”,並一一作了解釋:“行,是走路。要步履平穩,舉止端莊。所謂‘行步如風’,就是走路要風吹雲動般的輕飄而穩重。住,是站姿。站時要挺胸直腰,不要東依西靠,也就是“住如松”的形態。坐的規矩是要“正坐如鍾”,坐的像巨鍾般的穩重。臥,是睡眠的姿勢。臥要如弓,也就是‘吉祥臥’。”

當初我讀到這些段落時,以為是一般性的說教未及多加思考,待到親臨花蓮淨土看見證嚴法師本人的威儀,及這麼多尼師的舉止修養,才由內心發出陣陣讚美和驚歎!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難以相信證嚴法師及其弟子們竟然能夠把宗教的約束與詩意的優美絕妙地集於一體!

成語“林下風氣”,古時形容女子體態飄逸,冰清玉潔,氣質高雅的用語。“林下風氣”多指女子中的世外高士,現代商品社會中俗豔女子比比皆是,“林下風氣”近乎絕跡了。所以,這個成語也幾乎派不上用場了。

那天在花蓮靜思精舍,晨雨清風之中,證嚴法師一席灰袍穩步而來,穿過了菩提樹林,寬袍廣袖隨風飄動,海青下擺長到能遮住腳踝,踏過一段雨路竟未沾一星兒泥水,雨中菩提在他身後閃著晶瑩的銀光……我望著,望著,搜盡枯腸尋找一句貼切的話來表達內心的讚歎,忽地想起了這句久違了的成語。

林下風氣,多麼富於動感的優雅比喻啊!在古典名著及武俠小說中如此形容的女子只能供人想像,而在現實生活中,誰能真正具備它所蓄含的仙風道骨山野韻致呢?在我的心目中,只有證嚴法師一人了。

醫院的那扇窗

有兩個人都生了重病,住在同一間病房裡。其中一個人,每天下午可以在病床上坐起一小時,以便排除肺部的積水,他的病床靠著病房唯一的窗戶,另外一個人必須整天平躺在病床上。兩個人整天聊個不停,聊妻子與家人,聊房子與工作,聊當兵與度假。

每天下午,靠窗的人在坐起來的時候,會向室友寒喧幾句,把窗戶外的景象一一描述出來,另外一個人也開始靠著這個小時,經由外面的活動與色彩,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開闊、更有生氣。從窗戶看出去,可以看到一座公園,裡面有一個美麗的湖,鴨子與天鵝在水面上,孩童在駕駛玩具船,年輕的情侶在繽紛的花叢裡依偎,遠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城市地平線。

靠窗的人在描述的時候,巨細無遺,另外一個人會閉起雙眼,想像這幅美麗的景象。在一個溫暖的下午,有一隊遊行經過,靠窗的人開始描述起來,另外一個人卻聽不到樂隊聲,但是他可以看,在他心裡的眼睛裡,看到靠窗的先生口中的話語。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一天早上,日班護士進來準備洗澡水,發現靠窗的人已經失去了生命,在睡夢中平靜安詳死去。護士很難過,醫院人員隨後把屍體移走。

不久,一切似乎恢復正常,另外一個人問護士,是否可以移到靠窗的病床,護士欣然同意,在確定病人舒適後,隨即離去。另外一個人忍著痛,用手緩緩撐起自己,想看看外面的真實世界。>他緩慢而勉強的轉頭,看到的卻是一面白色的牆壁。

他問護士,他那位亡故的室友為什麼要把窗外描述的這麼五彩繽紛。護士說道,這位室友是個盲人,是看不到牆壁的,「或許他只是想給你打氣」。

姑且不管自己的情況,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會帶給自己莫大的快樂。同悲會讓悲傷減半,同樂卻會讓快樂加倍。如果你想感覺富有,就倚靠你自己,倚靠那些金錢買不到的一切所有。

「今天就是一件禮物,這也是為什麼今天與金添同音」。

2006/11/27

寒假何處去


一年一度的生活營又來了!每一年寒假,總有一群來自台北、宜蘭、花蓮地區的各大學校院同學,齊聚在台北板橋慈濟園區,參加慈濟青年生活營。

這是相當特別的學習性的營隊,有別於一般娛樂性營隊,參加生活營,絕對可以學習到平時學不到的收穫與成長。給自己一個機會,生命將會因此變得更不同!

有人就會問:「參加慈濟青年生活營,該不會要念經、拜佛、打坐...等?」

其實,「慈濟」雖然是佛教團體,不過參加「慈濟」並不是一定要信佛教,因此,參加生活營不等於信佛教,或是非得要加入「慈濟」喔!

慈濟不分宗教信仰、貧富貴賤、權位大小,也不用去預設立場以及成見...只要你給自己「機會」,放寬心的去探尋自己、認識自己,進而勇敢「做自己」吧!

現在立即線上報名--> 2007年慈濟大專青年生活學習營學員報名(北宜花梯)

上人開示:半生戎馬兵凋零 志工關懷(20061126)



證嚴上人在昨早的開示,有講到這個住有很多退休榮民的空軍眷村,因為這些榮民年紀攏真大,所以咱的慈濟志工,會帶慈青大家定期來拜訪這裡,關心這群老人家,不少榮民因為受到慈濟志工的關懷與尊敬,非常感動,就將自己的退休金每個月捐出一部份,來救助艱苦貧困的人,看到這款愛的故事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應該要好好把握時間來付出,這樣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的人生。

台北市芳蘭山莊,是個空軍眷村,幾十年來,這裡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時間逐漸減少,從最初的七百多戶,到現在只剩下一百多戶,而且大部分都是獨居的老榮民,他們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現在需要的,是大家的關心。

證嚴上人開示:「想到了老,就感覺到一種有凋零的味道,所以人生到底有多長,趕快把握時間,能做的,那就是生命的價值!」

慈濟人把握付出的機會,每個月定期到這裡關懷,用熱情化解老人家心中的冷漠。志工們還帶著慈青一起付出,學習和長輩相處、學會付出關心,都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證嚴上人開示:「老人已經慢慢增加,我們慈濟人的愛心也是不斷的增加,社區志工也好,慈濟人也好,慈青也好,我們都是以社會教育的方式,投入了這樣的老人的世界,啟發年輕人的飲水思源。」

曾經以為自己是被遺忘的一群老人家,但是慈濟人走入了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歡樂,這群可愛的老人,現在又能用愛擁抱人生,他們定期捐款救助貧苦,換個方式,繼續守護蒼生的使命。

黃文琪 翁國嘉 花蓮報導

感恩節義診熱食 遊民歡度感恩節(20061126)



美國各地為了慶祝感恩節,舉行了許多活動,包括多宗教的祈福會和遊民發放。德州的慈濟人,則是配合當地政府的遊民感恩節活動,辦了遊民義診,為遊民朋友的健康把關。

醫師和志工逗著來到義診現場的小朋友,他們這才擺脫不安,露出笑容。小女孩的不安,是因為看醫生的經驗,對他們來說是少之又少。

美國德州慈濟人趁著感恩節舉辦義診,現場的遊民朋友,有許多人都是生了病卻忍著不看醫生,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人醫會醫師仔細看診,為他們的健康把關。現場還有義剪活動,要讓遊民朋友,漂亮迎接節慶。

同樣是關懷遊民,西雅圖的慈濟人在街頭舉行發放,包括有青菜、水果、麵包等食物。領到物資,大家的臉上都露出笑容,因為這些食物,不只能讓他們安心過好節,接下來的好幾天,都不必再為三餐煩惱了。

這時天空飄著雨,寒風中遊民朋友排著隊,志工體貼的送上熱茶,暖和遊民的身心。

而在新澤西,慈濟人和當地各宗教團體,一起舉辦祈福會,雖然宗教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天下無災難。

美國綜合報導

感恩四十研討會 證嚴上人親臨頒獎(20061126)



為了感恩慈濟志工在慈濟四十周年靜態展無怨的付出,今天 證嚴上人特地選擇在北區『感恩四十,慈濟人文精神研討會』中頒獎給辛苦付出的志工們。

團體獎部分,總共有二十四個區受獎,個人獎有四百位志工受獎,其中還包括二十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志工;另外 證嚴上人還特別頒贈每一個志工印有宇宙大覺者的小佛龕,勉勵大家都能學習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每一個獎項裡,都是充滿無限的感恩,慈濟四十周年靜態展,因為有志工菩薩們無怨無悔的付出,才能有精采、圓滿的演出。透過靜態展的呈現,期盼志工們不只要將愛落實到社區,也要開始教化人心。

證嚴上人開示:「開始我們要濟貧教富,也就是期待人人內心富有愛心,不是說常常都是接受別人來幫助,他也可以從我們幫助他的其中,他拿出一點點,他也可以捨。」

凝聚愛的力量,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證嚴上人還特別頒贈每一個慈濟志工,印有「宇宙大覺者」的小佛龕,勉勵大家要學習佛陀的智慧與佛心。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人要有佛心,我們也應該疼惜地球疼惜尊重生命,所以慈濟人做什麼,都要以學做大覺者佛陀他的愛心。」

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大愛,不只要落實社區,更要遍佈全球。慈濟人就像飛天菩薩一樣,無所不在,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四十這個數字,代表的是一個新的開始,引導的是一個新的方向,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只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江玉萍 張峻瑋 台北報導

2006/11/26

人間菩提--慈濟宗門法脈相傳(20061126證嚴上人開示)



淨智真常大覺者

靜思法脈入佛慧

慈濟宗門結法親

一心一志悉傳承

人間菩提--人生最好的教材(20061125證嚴上人開示)



悲苦零丁見孤老居家關懷啟心門長者回饋不遲疑德香如蘭在山莊

台北市的芳蘭山莊是個眷村,住著許多退休榮民,這裡也是慈濟志工定期會造訪的地方。志工們會帶著慈青一起關心老人家。慈濟人對長輩的關懷與尊敬,讓長者們相當感動。還有老人家捐出了自己的退休俸要救助貧苦。他們的付出,就如同證嚴上人所說,與其在意生命的長度,不如把握時間,能做就做,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台北市芳蘭山莊是個空軍眷村,幾十年來,這裡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隨著時間逐漸減少,從最初的七百多戶,到現在只剩下一百多戶,而且大部分都是獨居的老榮民,他們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現在需要的,是大家的關心。

證嚴上人開示:「想到了老,就感覺到一種有凋零的味道,所以人生到底有多長,趕快把握時間,能做的,那就是生命的價值!」

慈濟人把握付出的機會,每個月定期到這裡關懷,用熱情化解老人家心中的冷漠。志工們還帶著慈青一起付出,學習和長輩相處,學會付出關心,都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證嚴上人開示:「老人已經慢慢增加,我們慈濟人的愛心也是不斷的增加,社區志工也好,慈濟人也好,慈青也好,我們都是以社會教育的方式,投入了這樣的老人的世界,啟發年輕人的飲水思源。」

曾經以為自己是被遺忘的一群老人家,但是慈濟人走入了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歡樂,這群可愛的老人,現在又能用愛擁抱人生,他們定期捐款救助貧苦,換個方式,繼續守護蒼生的使命。

[愛的經緯度] 偏遠山區無醫村 仰賴赤腳做華陀



貴州偏遠山區裡有一種特別的人,叫做赤腳醫生,他們學過幾年醫術,雖然沒有正式的醫生執照,但在窮困的山裡,也只能仰賴他們來替人們看病。羅興德就是村子裡相當知名的赤腳醫生,小時候家人常生病,讓他興起了學醫的念頭,最高紀錄曾經七天七夜沒有睡覺,就為了到處替人治病。 ...

蔓澤蘭破壞生態 花蓮區慈青挽袖除草(20061125)



蔓澤蘭破壞生態 花蓮區慈青挽袖除草(20061125)

給學弟妹的期許期末短片

給學弟妹的期許期末短片。by 國立宜蘭大學慈青社

測試中Test

測試中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