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8/12/31

11國慈青互抵勵 圓緣典禮發心願


一連兩天在花蓮舉辦的全球慈青日,上午舉行圓緣典禮,來自海內外十一個國家的慈青,大家發心立願,互相期許,未來一年要更加精進。

慈青們上台分享參與活動的收穫外,也報告自己實踐「晨鐘起,薰法香」的心得,期許在新的一年裡能更加克己精進。715位的慈青,雖然來自不同國度,但卻有著相同心念,就是堅定傳承法脈,學員們還彼此激勵,要做心地農夫,將菩提種子帶回各僑居地播灑。

大愛新聞
林國新 鄧明怡 花蓮報導
2008/12/28
靜思語: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The World Games 2009 Kaohsiung

無量義經晚會 全球慈青走入經藏


慈青研習營舉行了一場無量義經晚會,來自各國的慈青一起走入經藏,透過音樂手語劇,了解最初加入慈濟大家庭的心念,也堅定立下走入人群付出的意念。

來自亞洲、美洲、非洲、澳洲,四大洲慈青化身千手千眼菩薩,打開無量法門。

舞台上,兩百四十五位慈青共同演繹無量義經,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是佛法,整齊的手語、認真的神情,就是希望能讓靜思法脈去到一切眾生心中,讓善的種子能從一而生無量。

要完美呈現經典的意義,全球慈青從十一月就開始反覆練習,用心研讀體會無量義經的含義,工作人員也利用屏風做出一頁頁經書,讓台上的入經藏菩薩能走入經典。

悲智相運行,聯誼起慧根,十六年前慈青從臺灣發芽,這一刻全球慈青以虔誠心念,發願成為年輕人的典範,承擔起弘揚慈濟宗門的使命。

大愛新聞
黃思齊 劉泓志 花蓮報導
2008/12/28
靜思語:修行最主要的目的即是無我。若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接受你。


The World Games 2009 Kaohsiung

2008/12/20

蓋房子

證嚴法師說故事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故事──在印度的鄉村,有一個人去拜訪朋友,看到朋友新居落成,心想:這幢房子怎麼蓋得這麼漂亮,連牆壁都抹得很平。他就問朋友:「你是用什麼材料把牆壁抹得這麼平?」朋友說:「我是用稻梗泡爛之後,再混合泥土抹上的。」他聽了心想:我也學他用這個方法來蓋一幢房子。

他回去後就開始蓋房子,但是,他想:光用稻梗泡水就能將牆壁抹得那麼漂亮,要蓋一幢更漂亮的房子,不如用稻子泡水來抹,因為稻子裡還有米,泡爛之後,米漿抹上牆壁一定會很白。

於是依計行事,抹了之後看來很不錯,但是經過太陽一曬,牆壁卻慢慢地龜裂了,稻子也一粒粒掉下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論學佛或學做事,必須依循正確的方法,不是憑空想像就能做得好,一定要循規蹈矩,事情才容易成功。

比如,有人修行要求得解脫,卻誤會了「解脫」的方法,以為捨下這個身體,將來生到天堂就能解脫。忽略了發心修福之外,還要時時修心養性;在人群中,要懂得自我磨練,修得心靈上的清淨;在現實的人生中,要積極服務人群來造福、修福;更要從人我是非中,學會不起煩惱、心平氣和,日日歡喜輕安,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靜思語:能盡力守本分的人,就是能肯定自己的人。



The World Games 2009 Kaohsiung

2008/12/10

護一念心,立一分志

證嚴上人開示

日常所需,究竟一天要用多少?一個月需花費多少?有的人一個月可耗用數十萬、百萬元,有的人一個月1,000元花不完。

有位張先生,過去經常應酬得昏天暗地,美其名是為事業找客戶、談生意,應酬到健康亮起紅燈,還曾動過心臟瓣膜的手術,醫師警告他不能喝酒;但是沒多久,酒友再邀約,他又去喝酒,抽菸、賭博樣樣來。

平常他是位沈默的好爸爸,一喝酒就發酒瘋,半夜叫孩子起來罰站;太太若回嘴,就會打她,還趕她出去。有一次太太忍無可忍,真的離家,等到他酒醒,知道自己做錯,苦苦地哀求太太回來。

太太不捨孩子而回家,期待他能真正地省悟;可惜他不久仍原形畢露,照常喝酒、應酬。

後來孩子讀國小時,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邀請慈濟人到學校辦活動,他太太以家長身分參加,受慈濟人的現身說法感動,深感做環保不但能救人,也能救地球,很有意義,就投入做環保。

張太太愈做環保愈歡喜,常常做到樂而忘返;起初他抗議太太為何將時間都花在慈濟裡,他太太回答:「與其在家生你的氣,不如出門做環保。」

1999年,南投的慈濟人柯居士為了「921希望工程」,安排慈誠隊志工前往幫忙,一通撥錯的電話,陰錯陽差,讓張先生參與了慈濟的希望工程。慢慢地,他感到慈濟很不錯,甚至主動問太太:「我可以和妳去做環保嗎?」

柯居士看他做得很歡喜,邀他參加志工培訓。培訓過程中,課程都參與,也不缺席,只是偶爾酒友一邀,還會去喝酒;直到受證那日,他才真正地省悟:我已經受證,是師父的弟子,要守十戒。並且發了三個願:第一、要買部環保車,全心投入做環保;第二、要完成榮董;第三、希望家鄉有個共修處,以傳揚靜思的法。

其實當他發願時,仍負債在身,可是他表示:一個月光是應酬、酒錢,就要花十多萬元;將惡習一一戒除,省下這些花費,數月後就可以買一部環保車。後來還以貸款方式買下一處地方,作為共修的道場;同時持續地繳交善款,終於也圓滿榮董,完成三個願。

常聽人說,等我存夠錢,再做善事,其實只要有心,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隨時都能做;就如張居士省下平常浪費的來做,如今一個月花費不到1,000元。

錢財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漏失的、消費掉的,也可以累積起來做許多好事、結許多善緣。

我們提倡生活勤儉、克己復禮;能克已,還有什麼習氣改不過來?在生活中只要能護一念心、立一分志,觀念一轉,沒有做不到的事。

靜思語:心中歡喜,處處好風水。

2008/12/09

化仇為愛

證嚴法師說故事

人生,若能守好崗位,盡自己的本分,那麼即使有再多的波折,也能平安地度過。

有位計程車司機開著車想去買東西,當他向路邊停靠、開門時,豈知有一位摩托車騎士很快地撞上來!傷者是位警察,因勢嚴重變成了植物人,警察的太太最近常感不適,檢查後證實已是癌症末期。

車禍之後,警察這一方提出告訴;司機敗訴必須賠償一千八百萬元,但因無力承擔而自殺身亡,房子也將被查封。慈濟人獲悉後,就去關心、了解狀況。司機的太太又瘦又蒼白,還要帶三個孩子,往後不知要在哪裡安身、生活要怎麼過?

慈濟人便居中協調,司機的太太說,她並不埋怨先生,想到那位警察的遭遇,她也感到很難過;她向委員表示想去看看對方,要把計程車的保險金六十萬元送過去。

委員就陪著司機太太去,警察太太看到瘦弱的司機太太,心裡很不忍!真是見面三分情,她決定取消所有的賠償費,也取消查封房子。司機太太要把保險費送給她,她很誠懇地說:「這些錢妳留作安家用吧!」

在彼此體諒的互動下,後來警察的太太也拿出四十萬,加上保險費想捐給慈濟推展希望工程;警察的父親認為很好,就以媳婦的名義捐做慈濟榮董。

可見一念心轉,化仇為愛,惡緣也可成為善緣!她們同樣遭遇不幸而能互相體諒,這就是「同體大悲」之心,若能時時保有這分心,人生就沒有怨恨;並且能展現溫馨的人性光輝!

靜思語:以感恩心待人處世,持之以恆,必能日日歡喜自在。

傳揚美善、用心教育

證嚴上人開示

大愛電視臺是立體、立即的媒體,所以,讓我們能天涯若比鄰,立足臺灣,宏觀天下,開啟我們的智慧。佛法說:「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很多神通,現在我們真的達到了。

能聽得到的,還有廣播,坐在車上,不論在哪個地方,只要節目時間一到,你就可以聽到今天慈濟在做什麼,哪一個地方有什麼活動。

像我每天早晨,就在「出廣長舌相」,因為我坐在花蓮講話,其實,大林馬上就可以回應,我們是兩地視訊,所以我說話,他們聽得到,他們說話,我聽得到。你看,這不就是天眼、天耳,而且是出廣長舌相,先進的科技創造了這種不可思議,在現今生活中,可以給我們很多智慧。

譬如在志工早會,簡副院長在大林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他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學者發現打領帶容易得青光眼,他一看到這樣的報導,就馬上去找眼科醫師,去幫打領帶的人量眼壓,結果打領帶時眼壓正常,領帶拿下來再量,還是一樣。所以,他說那一位學者說打領帶容易得青光眼,實在是無稽之談。

後來,早會過後,我想一想,英國打領帶已有三、四百年了,為什麼他們都沒說過打領帶容易得青光眼。再想一想,女人也有罹患青光眼的,女人不打領帶,為什麼也會得青光眼?為什麼那位學者會寫這樣的文章?讓人很疑惑。

用眼科實驗來檢試,沒有這一回事;我們再想一想,西洋人穿西裝、打領帶,是從英、美而來的西洋禮儀,也是一種紳士裝扮,他們長久以來都不曾有問題,為什麼現在會冒出「打領帶容易得青光眼」的說法。

後來,又聽到林院長的一段話。他說打領帶是英、美的應接禮儀,這是一種禮貌,向來不曾有易得青光眼這回事。不過,他後來說,英國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

有一位孩子,他從一上學開始,就要服裝整齊,要打領帶。所以,一直到畢業,當上教授,更是西裝畢挺,領帶不離;但是這位老師到了中年以上,發福了,跟年輕時代不一樣,比較胖了,就發現常常會頭痛,眼睛好像快凸出來一樣,尤其是到下午。他就去檢查身體,可是,怎麼檢查都沒有毛病。

有一次,他去訂做西裝,要先量身,量了之後,他說:「這尺寸不對啊!」做衣服的人就告訴他:「不過,你現在的身材,就是這樣啊!」他說:「不管,我一向都是穿這樣的尺寸。」

這位服裝店的師傅就說:「你如果決定要做這樣,到時候穿到頭痛,眼睛凸出來,可不關我的事,你自己負責喔!」因為瘦的時候,是這個尺寸,現在胖起來了,他還要堅持年輕時候的尺寸,這樣當然就會很緊,難怪會有此說,一旦繫緊,不只是青光眼,眼睛都可能會凸出來。

所以,智慧就是要解除迷惑,就能成長智慧。

在慈濟裡,就有可以看到很多立即的大愛文化;現在有菲律賓、非洲、印尼等很多地方,遍布五大洲,都有窮困的國家,落後的地方,孩子沒飯吃,沒得上學,環境簡陋,很多可以讓他們看,因為慈濟裡有很多這樣的題材。

所以老師們要攝取體材,不論是從大愛、月刊,或是從經典、道侶等等,都有很多現成的。有年、月、日;有地點、有人、有姓名,很多都是現今、現成的。只要老師多動一點腦筋,多發揮你真誠的愛心。但是,最重要還是真誠的愛心。

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動他,去膚慰他,去陪伴他;這樣一來,我相信你所說的每一項故事,不是故事,是真人實事,都會感動他。

靜思語:志業精神無上、下班,分秒不離義務。

2008/12/08

心轉境

證嚴法師說故事

我常常聽到委員或會員以心轉境的例子。有一位委員,由於她的父母已不在人世,跟兄嫂的感情又不好,已有十年的時間沒有回娘家。她的母親在世時,曾在兒子及女兒面前說:「妳只有一個兄長,要以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而且要尊敬兄長,這樣兄長才會疼妳。」接著就對兒子說:「我們年紀大了,你要像疼女兒一樣疼妹妹。」大哥回答:「妹妹跟女兒怎會一樣?女兒是很親的,是我的骨肉;妹妹不一樣,妹妹是你們的骨肉。」妹妹聽了很不高興地說:「這樣的話,你跟我的關係就很疏遠了。媽媽在世時,我會回來;不在時,你是你、我是我,沒什麼關聯了!」兄妹就這樣對答,嫂嫂就說:「妳也不要這樣。妳哥哥說得沒錯,骨肉親情就像媽媽關心妳,我們關心女兒也沒有錯。」

聽嫂嫂這麼一說,她就賭氣說:「你們跟我已經沒有關係了!從現在開始,媽媽想看我就到我家,我不會再來這裡;因為這裡是哥哥的家,不是我的家!」從此,她就不再回去娘家。只是一句不重不輕的話,就埋藏在內心長達十年;直到她走入慈濟之後,常常聽到:「別人跟妳沒有關係,妳都去關心,都去付出愛、結好緣;為什麼同是兄弟姊妹,卻不能呢?」

於是她轉變了,不久便回去找哥哥、看嫂嫂;回去時,她的兄嫂都很驚訝,覺得妹妹已經十年沒回來,怎麼忽然間回來了?其實十年不見,他們內心也有一分思念,因此看到妹妹回家,都很高興。這幾 年來,兄妹及姑嫂都相處得很好;所以,他們現在是很幸福的菩薩家庭。

兄弟姊妹是手足,是不可解開的緣。如果好好珍惜就是很好的種子,這種好緣就是菩薩伴侶;曲解的話,就是雜草、就是惡緣。所以,人生一定要好好把握時間、利用空間、珍惜人間的因緣。

靜思語:待人處世,要如圓月明亮柔和,不要如烈日刺眼。

打造全民之福

證嚴上人開示

富有,不僅止於財富,也含括心靈之富;如何才能獲致真正的心靈之富?

一般人常汲汲營營追求富有,因貪婪而造成許多煩惱;諸如現今國際間的金融風暴,為何會起風暴?其實源自人類的貪念,為了享受而好逸惡勞;未能踏實地扎穩一技之能,以致眼高手低、投機取巧,形成泡沫經濟。一旦泡沬破滅,什麼都是空的,最後吃苦的還是自己。

人生重要的是顧本,培養好自我能力,俗云:「賜子一藝,勝過萬貫家財」與其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給予可依靠的本領,用自己學來的功夫,循規蹈矩地付出,踏實地生活而不畏苦;不要虛幻的享受,那隱伏著許多危機。

倘若人人能安分守己、量入而出,照顧好自我的根本,怎會有金融風暴?我們應啟發人人本具的愛心清流、植福田;如高雄慈濟幼兒園,有位五歲的學童,每天媽媽給他十元,他一到幼兒園就將十元存入竹筒,每日如此。問他:「為什麼要投入竹筒?」他簡單地回答:「救人。」「怎麼不拿去買糖果?」他說:「太浪費錢了。」小小年紀知道多餘花費就是浪費。

看到新聞報導,由於這波金融風暴,英國提倡節儉生活,女王以身作則,將衣服改一改再穿,推動簡樸、節省,英國人民很響應。

有人認為,景氣不好應鼓勵消費;其實應引導人以清淡的生活面對。人人簡樸節約、互相有禮,不要迷失於埋怨、仇恨,互相對立、粗暴的行為,這只會傷己害人,造成社會紊亂;社會需要祥和,人人要安下心,克服自己的行為與心理。

慈濟人提倡善與愛的循環,有力量的人要付出愛心;人助自助,受助者接受愛心人幫忙,自己也要提振精神、發揮自我的力量,即使一時困難或在貧困中,也可以付出助人。

如有位賴先生因為截肢,經濟狀況與心境都陷入谷底,慈濟人獲悉後及時給予幫助、陪伴與輔導,後來他靠政府的福利補助維生,還發揮自己的力量做資源回收,並將回收所得回饋幫助苦難人;這就是人助、自助再助人。

這波金融風暴的動盪,正是大家反省的時機,當務之要是修心安分、勤儉務實、顧本齊家。倘若人人能互助互愛、勤奮,社會不致動盪,就是全民之福。

靜思語:勇往直前為人服務,就是幸福。

2008/12/07

剪紙花

證嚴法師說故事

回想起我年輕時,從臺東要到花蓮期間,曾在玉里的一間寺院住了幾天。頭一天,在寺裡看到牆壁上貼了各形各色的「剪紙花」,剪得維妙維肖:有好像展翅在空中飛的鳥兒,也有在水中游的魚,還有在陸上走的,像老虎、獅子,還有人。尤其是人的圖樣,有小孩、老人,也有中年人的模樣,各種工作的形態都不一樣。我好奇地想:有這剪紙工夫的人,到底是何等人物?

寺裡有位老尼師,差不多七十歲了,給人的印象並不起眼,她的性子很急,因為整天就對寺裡的一位小女孩喊:「夾!夾!夾!」這句客家話,也就是「快!快!快!」的意思;剛開始我真的很不習慣。

我被那些剪紙所吸引時,便由衷地讚歎:「這是什麼人,手藝這麼好,紙花剪得這麼生動?」老尼師說:「那很簡單啊!我教你。」我問:「這可不簡單,你能教我?」她說:「這些都是我剪的啊!」我真的有點不能置信──她性子這麼急,會有耐心做這麼細膩的剪 紙作品嗎?

她就去捧了一些紙,要剪給我看,她問:「你要學鳥、還是學魚?」我就挑個鳥。看她把紙折來折去,然後剪刀繞來繞去,一會兒展開來,果真是一隻鳥栩栩如生,好像要飛了。後來我又請她剪一隻鹿,鹿角彎來彎去的,我想那實在不容易剪,但是她還是不到三、五分鐘,就剪好了一隻生動的鹿。

這是我當時的一個經驗,也體悟到──千萬不要以貌取人,也不 要因她日常生活中的習氣,就懷疑她的功能。對人不要起懷疑之心,要以尊重心對待。用佛心去尊重人,對方便是佛;假如用鬼心看人,即使佛出現在面前,也會起疑。所以,一定要培養出這分信心。

要信自己所選擇的,做我們所信的,謹慎選擇該信的事情之後,就不要再懷疑了,這才能「一門深入」,若能專心、用心於一門,將來必能有所成就。

靜思語:十方三世一切佛,依願力行,依行成佛。

2008/12/06

學佛的目標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不離讀經、誦經,為何要每天誦經?就是經由反覆誦讀經文,對照我們所體會的外在境界,檢視自我心境能否合於經文的道理?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深入道理原來空中有妙有,妙有有真空,兩者會合,就是一條康莊大道;走在大直道,得一法便要拳拳服膺,若知道方向正確無誤,就不能再遲疑,因為生命有限,人間無常迅速,誰也不知究竟有多少時間。

誦經不只是讀誦而已,還必須落實生活中,所謂「持經法者,如行人道」,懂得道理就要實踐,譬如走路般,一步步向前行,一分分愈深入,才能掌握正確方向不偏移,不至於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無論讀哪部經都相同,對經的道理、解釋,不能偏差。

在生活中要不斷地入經藏找道路,確認方向,看看今日走的路合不合昨日讀誦的?深入道理判斷向東還是向西?一而再,再而三,了解道路,確定選擇;所以我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規律守則,就是經,就是道,就是路;若是覺悟者,生活能如法、如經、如道,按照道理,不脫離自然法則,即是日日行經。

何處尋經?何處找法?什麼人可以常為我們說法?其實處處為法,人人說法,因為三人行有我師焉,人人示現人間,都在教育我們。

尤其是我們的道場,面對不同的群眾,每天都有一群菩薩,將他在外的行化回歸道場,分享世間苦難事,讓我們知道──人生有貧中富也有富中貧,很多不同的人生。這些菩薩遊化人間,分享的每個個案都是藏經,是我們讀經的註解,最好的字典。

所以人間菩薩道是一條康莊大道,方向正確莫遲疑;要走得毫釐不偏移,需要自己注意,常有戒慎心,同時不要停駐起疑,趕緊向前走,將法用在人群中,自利與兼利他人──我們心中有佛,行中有法,自我受用後,也要將法注入人人的心,讓人人也能受用。

佛典中說到「時間」常出現「劫」,到底多久?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少一歲,到人壽減至十歲,為一減劫;然後一百年多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一增劫,如此一個增減叫做一小劫。佛經中常提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常引用的數字都是「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是什麼?其中隱藏的道理為何?以一天的時間為例,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常有八萬四千煩惱;可從一日延為百劫,也可以將百劫促為一日,如此反覆,其意思不就是日復一日?

一天內可長可短,就是由於一念之間,一個錯誤的動作,可能引發天下大亂;心念偏差,可以造惡業墮落六道輪回、三途苦難,要再離開就很難。所以佛陀要我們秒秒保持好一念,這就是我常說的「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學法要用心,佛法聽入心,得一法拳拳服膺、刻入心版,是「剎那恆持長相應」,不斷地延長、互相相應,而能一生受用;若能如願推入人間,從清平的生活中,能就於正道,則社會平安、人民幸福。

靜思語:不斷發揮生命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2008/11/29

因果由己

證嚴法師說故事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天早上帶著弟子進城,城內人群聚集,人來人往,遠遠就看到一位老人流著淚、提著一個籃子,以哀怨的聲音在叫賣著。他手中的籃子裡,有一條才從水中撈起來的大魚,正在做生死掙扎。老人一邊叫賣,一邊埋怨地說:「為什麼我的兒子年紀輕輕就死了,讓我這麼老還出來賣魚?天啊!好不公平。」當佛陀走過這老人的身邊,就微微地嘆了一口氣。再往前走,看到一隻豬,渾身都是爛瘡,沾滿了污穢,遠遠就傳來陣陣的惡臭。佛陀走過這隻豬的身邊,同樣也是輕嘆一聲。

在佛陀身邊的阿難尊者,看到佛陀嘆息,心想:這一定有因緣,但到底是什麼因緣呢?這個疑問就放在心上,直到回精舍用了午餐,佛陀安詳入座,眾人也都坐定圍繞在佛陀身邊,阿難才起身,很恭敬地來到佛陀面前頂禮。佛陀就問:「阿難,你有什麼事嗎?」阿難就說:「我心中有一些疑惑,想要請教佛陀。早上入城時,看到您和賣魚的老翁擦身而過時,微微地嘆了口氣,這是什麼因緣?之後,看到那隻身上長滿爛瘡,又髒又臭的豬,您又再次嘆息,這又是什麼因緣呢?」

佛陀說:「阿難,這的確是有因緣。我跟你們解釋,大家好好聽著──那位老翁,你們看他的表情多苦,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長年累月在捕魚,有多少的生命在網中掙扎,瞬息間落網了,命也斷送了。他獨生兒子夭折就那麼悲痛、怨天怨地。他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平時造殺生業時,卻沒想到眾生的痛苦,所以我嘆息天下眾生的愚癡。」

「而那條掙扎的魚,牠在過去生中是一位天人,生在天堂,福盡而業報現前,所以墮入水族中。這時被老翁捕捉,生命就在旦夕之間,令人慨嘆的是──他過去生中,雖然曾造福,但福享盡了,還是墮落到魚身,魚離水命必斷,這就是欠缺持續造福的那分緣。」

「那隻豬,過去生是有權勢的人,也享盡了人間的福報,但是剛強自大,心中只有自己,不顧別人。現在捨身受報,投生為一隻滿身潰爛、又臭又髒的豬,所到之處都遭人厭惡,這一切無不是因果,所以,因緣果報都是自作自受的。」

佛陀教育弟子要以事明理,由這則故事可知──人生若只知道「我」而胡作非為,所做的一切業,最終還是要自嚐苦果。但是,有多少人能在行動前,想到後果呢?

多數人都很短視,只想到現在要享受,喜歡的事情,有什麼不可以做呢?或是有比較勞苦的工作就不願承擔,常與人計較,這都會在日常行為中,造就著將來的果報。

靜思語:造福人群,就是為自己造福。

2008/11/22

走出賭博的迷思

證嚴上人開示

俗云「人生70才開始」,慈濟有位程老太太可說是名副其實。她曾沈迷簽賭17年,有時半夜到墳場求明牌,即使被狗追都不怕;這種財迷心竅而迷失自我,令人難以想像。

當她執迷賭博時,不僅讓家人困擾,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對她敬而遠之;相信她自己也很苦惱,只是人在迷中無法自拔。

人會誤入迷途,有其因緣;她是因為娶媳婦時,所認識的媒人帶她去賭博、簽賭大家樂。原本是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婦,因一念受誘惑,想回頭都有困難。

有次她媳婦看到大愛台,報導慈濟人投入救災工作等等,於是主動打電話到分會了解慈濟,並表示要捐款,請人到她家收善款。

一天程老太太賭輸,身上只剩500元,回到家裡,剛好看到有位師兄前來收善款,心想:我若布施,能否得到明牌?趕緊捐出所剩的500元;這就是賭徒的迷思。

一個月後,這位師兄又到她家,這次她的心情不同,對師兄說:「我們不是有錢人,你別再來騙錢。」

這位師兄知道她有所誤會,就翻開隨身攜帶的《慈濟月刊》,與她分享內容;月刊裡有我們援助南非的照片,她雖然不識字,不過看到照片中的飢童,很不忍心,也想起自己的女兒因車禍往生,留下四個幼子,已經很心疼,何況那些孩子連飯都沒得吃。

之後媳婦會將月刊裡的靜思語讀給她聽,她聽後也覺得有道理;當時我鼓勵人人做環保,她想:我也能用賭博的雙手來做環保。心念一轉,開始投入,只是偶爾仍會賭博,改變並不容易。

到了2003年,有次聽到我說:「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人生使用權」,她才下定決心,要把握時間去做,否則會來不及;自此真正地戒賭,投入慈濟,結束17年的賭博史。

她不僅專心投入環保,還發願做慈濟委員。起初家人不相信她能專心做慈濟,甚至兒子還說:「媽媽要做環保,是不是賭輸到拾荒變賣賺賭本。」

後來常有慈濟人邀約做環保,兒孫們才相信;不但支持,還在家裡整理出一個角落設為環保站,全家都和她一起做環保。

此外,慈濟人帶著她關懷個案,膚慰苦難人,她逐步學習慈濟人的行儀,在去年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她75歲,距發願時正好五年,可說是名副其實的「人生70才開始」。

人生只要願意改變不怕遲,能付出就可以開啟智慧、造福人群。就如程老太太願意轉變人生,分秒不空過、時時做環保,親朋好友對她完全改觀,這就是轉賭博的迷思,走向康莊大道。

靜思語:做事踏實,心就穩;心穩,路就穩。

2008/11/21

讓人敬愛的阿嬤

證嚴法師說故事

宜蘭礁溪有一位九十八歲的阿嬤,是一位很可愛的阿嬤,每天打扮得很整齊,頭髮梳得一絲不紊,乾乾淨淨的,讓人看到她就覺得很舒服。雖然她年紀很大,但行動仍然靈活,從我開始推動環保工作,她就投入到現在,已經做了許多年的環保志工。

很多人好奇地問她:「您為什麼不在家裡享受、含飴弄孫,還這麼辛苦出來做資源回收?」阿嬤說:「人活著就要會動,能動就要做;只吃而不做,如何做人?」

阿嬤的身體真的很健朗,她曾自豪地說:「我爬樓梯,七樓也爬上去!」我聽了好慚愧,有時才三層樓就爬得氣喘吁吁。

她不只是身體力行,還以身作則帶出一群中年人一起做環保,也帶動她們捐錢行善,他們都是被阿嬤所感動,所以願意出錢出力,還捐出時間去做環保。她確實是一位可敬的老菩薩,真的很感恩,誰說老了就沒用呢?她有正確的觀念,所以能活得這麼健康自在;這分明朗的智慧,很值得我們學習。

另一位獨居的阿嬤,九二一大地震時,她的房屋也倒了,現在住在大愛屋裡,靠撿拾資源回收維生,但每個月堅持要捐五百元,慈濟委員跟她說:「妳不必捐那麼多,自己的生活也要好好照顧。」她說:「我很感恩,活了大半輩子,從沒有住過這麼好的房子,現在有房子住已經很安定了,而師父還要繼續救人、蓋房子、蓋學校,我的生活過得去就好。」她仍堅持一定要捐五百元。

這也是一位值得讓人敬愛的阿嬤,她的腳受過傷,走路不太不方便,但是同樣盡心盡力在做。儘管她們都已很高齡,但是,我覺得她們的生命活得很有價值,也過得很有尊嚴,深得大家敬愛。

靜思語:愈是流汗付出,心靈的收穫愈是豐盈。

2008/11/20

平等心,歡喜緣

證嚴上人開示

對人須時常保存一份平等、平常的愛念;若對人未起惡念,也要時時保持不生厭棄憎惡的心理。

有些人不熟識對方時,大家都非常講究客套與禮節,彼此和樂相處。等到時日稍久,熟識對方後,就「熟不拘禮」,不再講求禮節了。

失禮越節時,講話就容易發生衝突,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大家互相客氣時,彼此無所要求,即能和睦相處;但熟識對方時,卻漸漸忘記禮節,如此即會互相需求,求不遂意即生起怨恨之心。

因此,我們要維持親情或友誼的恆久,應須溫和守禮節,始終不渝。莫起瞋恨心,更不可粗聲粗氣、出言不遜,或舉止行為越軌冒犯。

互相尊重,謹守禮節;無求即無怨、恆常保持心平即氣和,千萬不可萌生雜心惡念。以平常心、平等念互相愛顧禮讓,方能永結善緣,皆大歡喜。

靜思語:要身體力行,才是真學佛者、真修行者。

2008/11/19

和與合

證嚴上人開示

近年來,天災頻傳,社會紛擾,莫不與人心不調和息息相關。所以我常說,唯有人與人能合心、和睦,大自然就能調和,我們才能擁有安定的生活,共享清淨和樂的世界。

中文的造字,實蘊含著深邃的智慧與深遠的意義。如「合」──由人、一、口所組成,每一個人的話語都一致,就是「合」。又如「和」,左邊的「禾」就是稻禾,代表大自然;右邊的「口」代表人,人與大自然相融和諧,就是「和」。

合心和氣,家和萬事興

全球慈濟人愛灑人間,將善的種子散播到世界每個角落,雖然彼此膚色各異、國籍有別,人文、環境亦不相同,但因為都有共同的大愛目標,個體融合於團體裡,呈現整體的和合之美,所以能群策群力發揮良善的力量,在國際間從事救世救心之志業。

慈濟人在苦難處救災,無分國界種族、宗教信仰,付出無求同時感恩,見苦知福再造福,這股浩然之力量就是源於「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合心,人人心口一致,相互之間以歡喜心共事;和氣,人人和氣相處,自然「家和萬事興」;互愛,人要活在愛的世界裡,人生才會幸福;協力,合眾人之力為眾奉獻,不自私自利,則世間無難事。

互愛協力,世間無難事

當今世界景氣低迷,其實主要還是來自於人心。台灣俗諺云:「人若不照道理,天就不照甲子。」現在地球氣候異常,災難層出不窮,無不源於道德沉淪,人心失和。我們都是共同生活在「天蓋之下,地載之上」的生命共同體,若人人能善知因果、明辨是非,不聞風起舞而人云亦云,並且和諧相處、合心以待,匯聚愛心而行善造福,自然天地萬物就會調和,經濟就能復甦,社會也能安定。

人心和合,平安無災難

人間和合,世間祥和。合的前提是愛,和的要件是寬。我常說「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總是希望人與人之間和合相處,則無事不成;就如人體細胞和平共處,則身體健康。祈願敬天愛地聚福緣,人心和合無災難,歲歲年年平安吉祥。

靜思語:時時感恩,處處感恩,人人感恩,事事感恩。

一念心

證嚴法師說故事

有的人承受不了壓力,就會做出異常的行為。有一位年輕人,曾經發生車禍,傷到腦部,他的父母細心地照顧他,沒想到身體復原後,心理卻有暴力傾向,而後經過醫師的診斷,才知道他罹患了精神分裂症,動不動就喊說要殺父母。

將近一個月來,這對父母天天聽著兒子說要殺他們,他們實在很害怕,就跑到外面流浪。後來經過女兒的安排,暫時住在別人的房子裡。過了三個星期,他們想:天天逃避也不是辦法,現在應該可以回家,看看兒子是否已冷靜下來?沒想到回去之後,兒子的行為仍然很暴力,一連兩天都持刀追殺父親;所以這位父親也很無奈,跑到警察局尋求庇護,請警察先生把他兒子抓起來或送醫,他們夫妻只希望能過平靜的日子。警方知道這對夫妻過著惶恐不安的生活,很同情他們,就接辦這件案子,將他兒子提報管束。

凡事都是起頭難,只要用真誠的愛去付出,讓每一個人的欲念減至最低,能安分守己,就可以調和身心;一切都是由一念心起,假如心念不正確,人生方向就會有偏差。希望大家能付出愛心美化社會、人,而這一切當然要先從自己做起。

靜思語:多做但不要多想,身體可以勞動,但心不要浮動。

2008/11/18

看海的老人

證嚴法師說故事

有一位老伯伯已經八十幾歲了,他有一百多萬元,這些錢他一直想要交給慈濟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把錢交給好人,他就心安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錢呢?原來這幾十年來,他天未亮就到海邊撿石頭,哪怕是下大雨、颳颱風,還是風雨無阻去撿石頭。

他的錢,大都是從海邊撿石頭回來販售所得的,他省吃儉用地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苦呢?而他卻甘之如飴。他是很有愛心的老人,不但會幫助別人,也表示可以做志工;這位看海的老人,的確很樂天知命。

由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股人性的清流,所以我常說要淨化人心,推廣、傳布這分美善的精神文化,因此我們還要加緊腳步,因為時日過得非常快,大家要好好把握時間,為淨化人心而努力。

靜思語:無私為人付出中,才能解脫自己的煩惱。

2008/11/17

巴頓帝國玫瑰城的省思

證嚴上人開示

8、9月間,連續幾個颱風形成,其中辛樂克颱風在臺灣中部山區造成嚴重災情;哈格比颱風則使大陸兩廣地區人命、財產遭受損失,數百萬人受災。我們要好好地提高警覺,雖然這些都是天災,但是所看到的災禍,卻多是人禍所造成。

綜觀歷史,人類行為可以造成整個國家滅亡。諸如現散居阿拉伯沙漠地區的貝都因人,在一、二千年前曾建立那巴頓帝國,有座美麗的城,遺址在現今約旦南部的觀光勝地──玫瑰城。

這座宮殿,原是用石頭山所精工雕琢,非常壯觀;此外,從現存的遺跡,可見其水利工程砌築得很整齊;有水就能潤澤土地,當地生活以游牧為主,土地有豐富的水草,生活應是過得富有自在。

然而約在西元100年,羅馬帝國為爭奪土地,跨越重阻遠征至此,斷絕此地水源,使得土地乾涸、水草枯竭,百姓無以維生,導致國家滅亡。

佛典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無常不就是苦?人與人之間僅因一念之差,惡念、貪念啟動,能驅使人越過千山萬水,毀滅一個國家。

為何人與人之間不能和平相處?人類推動文明進展,造就宏偉建築,何以不好好地保存,卻要彼此破壞、滅亡?想想羅馬帝國即使征服此城,也無法將它搬回羅馬,遺跡仍在原地。

如今的貝都因人,在約旦的生活仍很艱苦,在乾旱的沙漠地帶,窮困地度過一生。

慈濟人長期關懷當地,尤其是在齋戒月時,也就是穆斯林的過年,會送去物資,長年累月培養出感情。近來在援助物資之餘,也濟貧教富──宣導貧窮仍能種福田、造福因的觀念;族人都紛紛響應,節省生活物資,慢慢地分毫累積,由族中酋長代表奉獻竹筒、造福人群。很令人感動,愛心匯聚就如滴水入大海,而不乾涸。

歷史記載巴頓帝國,多麼富饒,但是後代的生活如此艱困,有誰願意?當地水源乾涸、滴水如金,真的不知如何改善。生命不能缺水,國家也不能沒有水,有水才能農作,可以讓糧食充裕,造就國富民強。

每次看到水源匱乏的地方,人們要走上遙遠的路程,才有一窪混濁的水,還常見人與動物共用水源;甚至有人以手撥土,看看能否挖到水,真是苦不堪言。我們是否能見苦知福,好好地珍惜水資源?

佛陀教育我們,世間萬物有「成、住、壞、空」的道理,每個人的造作會集合成共業,倘若造作惡業,就會帶來人禍與天災;我們應修心養性,發揮良能走入人群、造福人間。

靜思語:用愛化礙──心中有愛,就沒有障礙。

2008/11/16

給閻羅王的一塊錢

證嚴法師說故事

有位名人,曾對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說:「人!生死很可怕,隨時都有變化,不一定能讓我們有個完整的生涯規畫,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們往往訂下很長遠的計畫。其實錯了,我要重新規畫自己的人生,因為我覺悟到人生無常。」

他問朋友:「是什麼樣的無常法?我也常常聽說,但是很難體悟。」這位朋友就告訴他:「不久前我突然倒下去,莫名其妙不能呼吸。當時我好像做了一場夢,夢到周圍一片黑暗,很陰森、恐怖,後來前面出現了一道光,光裡走來一位很有威嚴又兇惡的人。」

那位朋友心裡知道:這就是閻羅王。他就趕快向閻羅王說:「我很有錢,很有地位、權勢,希望你能給我一次機會,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閻羅王就問他:「你想想,在世時有沒有做過什麼好事?」他就想:好事!什麼樣的好事呢?實在想不起做過什麼好事,只好回答閻羅王:「我不知道什麼好事,但是我有錢。」閻羅王就說:「有錢啊!也好吧,就讓你交保。」

朋友就很高興地說:「不管多少錢我都有!」閻羅王說:「不需要太多,一塊錢就好。」他就探手在口袋裡找,結果一直找,就是找不出一塊錢。他看看周圍似乎有認識的人,便開口向他們說:「借我一塊錢。」但是每個人都很木然,毫無表情也不理他。

他抬頭看著閻羅王,閻羅王很憤怒地說:「既沒有做過好事,又連一塊錢都沒有,你真該死。」頓時有很多牛頭馬面、小鬼、夜叉都一起朝他撲上來。他嚇得醒過來的時候,很多醫師護士正在替他急救。

當然他活過來了,所以感慨良深──原本以為地位高、錢多、名大就有多大利益,但是什麼時候突然一口氣不來,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都沒有用。

生命的價值在哪裡?有人為了名利不可一世,好像只要有錢賺就不擇手段;掌控了整個社會,讓好事不能暢通,清流不能去淨化惡濁。這樣的生命,即使讓他有錢有地位,也只是富而沒有貴,反而是不值得的人生,所以做人不要太過恃才傲物。但是也不能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把握時間,隨分隨力為社會奉獻出一己之力。

2008/10/25

鑑古惕今

證嚴上人開示

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儘管大自然的遼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展,也能看到受人類破壞的可怕。
距今1,600餘年前,在連接歐亞貿易的絲路上,有一個樓蘭國,由於地處商隊往返必經之路,而繁榮一時。

前不久,大愛臺兩位年輕記者,還有一群熱中於研究地理環境、生態的學者們,前往樓蘭探索。他們耐苦、耐勞,不畏路途遙遠、天氣惡劣;當地日夜溫差極大,白天可達四、五十度高溫,據悉必須不斷地補充水分,否則甚至會流鼻血,夜晚九點才日落,氣溫驟降而變得酷寒。

樓蘭古國消失後,漸被世人遺忘;後世學者根據古書記載前往探究,發現許多古建築物與棺木,也在遺跡中,看到許多屍骨;考古學家已證實為逾千年的白骨,同時考證年分古老的陪葬品,都是製作精美的用具。

另有千百年的古樹,以及麥種等遺跡,推測應是當時的食糧。種麥需要水源,樹木也不能缺水,可見此地曾是遍地良田、綠意盎然的綠洲。如今樓蘭後裔僅有800餘戶逐水而居,不復當年盛況;這樣的國家究竟為何而消失?

關於樓蘭國沒落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專家研究發現,該地原本盛產「胡楊樹」,經濟價值很高,除了樹汁可用於醫療用途之外,木材可做成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大量砍伐,且種植不適宜當地的作物──小麥,這都可能是影響的原因。

無論原因為何,看到盛極一時的古城遭沙塵淹沒,就值得警惕。當地沙塵很大,風一吹,就如浪濤般一波波地襲來,造成沙漠化。

想想繁華的綠洲古國,今何在?反觀現代人對環境的破壞力驚人;過去人力的破壞有限,現在發展為重機器,速度快又範圍廣,開山闢地,如同對大地之母開腸剖腹,地球能堪得住嗎?

大家應鑑古惕今,多關心我們的環境,莫短視近利,忽視後代子孫。何況已有研究自然環境的學者提出警示,拯救地球僅剩七年的黃金時間,倘若仍掉以輕心,不斷地破壞,加重地球的負擔,屆時可能難以挽救。

所以我們應該多疼惜大地,不僅須力行節能減碳,還需惜福愛物勤回收,運用智慧將回收的資源,轉化成所需的物資,以減少資源的開發,這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2008/10/18

智慧的人生

證嚴法師說故事

代社會上,有許多人常自以為了不起,有很高的才幹、豐富的學識,或自恃身強體壯、長相漂亮……,這一切都是我見、貢高傲慢的態度,難以融入社會親近人群;與人相處時無法生起歡喜心,做事也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如此,即使有好緣也被自己所障礙了。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從國外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幾年後卻還是失志落魄,因為自認學問好,職業也應該要高人一等。但是,學位不一定就能代表地位,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眼看當初同時回國的朋友,在工作崗位上年資越來越深,經驗愈來愈豐富,地位也不斷提升。而他總是高不成低不就,心中常常憤憤不平,態度也逐漸變得孤傲,甚至遠離人群。

如果他在剛回國時就從基層做起,我想,不用多久的時間,他也會步步高升。但是,因他的貢高我慢,使時間空過,失去發揮專長的機會,這是他人生最大的損失。

反觀另一位學歷很高的女士,結婚後跟著先生回家鄉種田,除草、撿柴、挑水她都得做,起初內心非常不平衡。她娘家的人也說:「這樣的人才,在鄉下做那些事,實在很可惜!」別人越說,她就越覺得痛苦。

後來她到醫院當了志工,深深體會到我常說的兩句話:「知識不等於智慧。」「人生無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從此才改變自己的觀念,也更加珍惜、善用自己人生的使用權。

她曾在醫院看到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傷患,在瞬間的車禍中受了重傷,頸部以下全部癱瘓,雖然頭腦很清醒,但是全身動彈不得,連吃飯也要人餵他。像這樣,人生的「使用權」都完全喪失了,其他還能計較什麼呢?

更何況智慧並非從學識中得來,而是發自內心清淨的本性,體會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又真正能清淨無求地走入人群、服務大眾,這就是發揮智慧的使用權與良能。

2008/10/16

[上人開示] 生命的課程

證嚴上人開示

記得第一屆大體老師裡面有一位是榮譽董事,當他發現自己得到癌症,就決定往生後要捐出大體。我問他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他說:「我要生生世世追隨師父,既然這個身體不能長存人間,就把它捐出來,讓醫學院的孩子多一分學習。我這輩子無法當慈濟醫學院的學生,但是期待可以成為孩子們的老師。」

後來他住進心蓮病房,我就請學校安排醫學院的孩子,去跟這位活生生的捨身菩薩座談,讓孩子趁著他還能說話時去上一堂「生命之課」。有一天我到心蓮病房去,正好看到學生們圍繞在他和太太身邊,我問:「怎麼有那麼多人在這裡?」

學生們說:「我們來上課,來聽聽還能說話的大體老師說話。」那時候心裡很疼,問他跟孩子們說些什麼?他說:「你們可以在我的身上畫錯幾十刀,但不能在病人身上錯畫一刀。」多麼超越、超脫的話語!真的是生死自在,看到孩子們也深深受感動。

這一幕猶在目前,但曾幾何時,我們的捨身菩薩早已乘願再來人間。在我們設計的往生被上有一句「大悲心,願再來」,這就是每次我對大體老師所說的一句話,期待他們乘著自己所發的慈心悲願,快快再來人間!

在解剖的過程中,有的家屬一開始會捨不得,但是靜下心來想想,把軀體捐給富有愛心的醫學生,他們將來能學以致用解救很多人,真是功德無量!而且在這段時間,孩子們都是以最敬重、感恩的心來面對大體老師。還記得某一屆的追思會中,有一位學生說,當他感到功課有壓力或心中煩惱時,都會去跟大體老師談話,因為老師永遠都是那麼平靜地聽他訴說內心的煩惱。

有時他也會拿著吉他到解剖室,當夜深人靜時,就著月亮、星星唱歌給大體老師聽,陪伴者大體老師,以歌聲來表達感恩與追思。有的孩子也會打電話和大體老師的家屬聯絡,因為有的大體老師年齡才與學生們相仿,所以家屬也很感動,就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家人一樣。

2008/10/15

撈金幣的年輕人

證嚴法師說故事

有一則寓言──有位年輕人走到湖邊散步,突然看到水中有一塊閃閃發亮的金幣。他看了很高興,趕快跳進水裡撈取。但是任憑他怎麼努力,都撈不到金幣,他全身又濕又髒又疲倦,只好上來坐在岸邊休息。沒想到湖水平靜之後,金幣又顯現了。

他很不甘心地又跳下水,結果還是沒撈到,只得再上來坐著。他心想:水中的金幣到底在哪裡呢?我明明看到了!為什麼費了這麼大的心力還撈不到呢?等水面又恢復平靜,金幣又顯現了,於是他又跳下去撈,如此一而再、再而三都徒勞無功,他實在很不甘心!

這時,父親出來找他。看到兒子全身濕淋淋又髒兮兮的,就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為什麼會如此狼狽不堪?」兒子回答:「我明明看到水中有金幣,但是怎麼撈都撈不到?」父親看到平靜的水面好像真有一個金幣,又抬頭看看樹上,就對兒子說:「你看!哪是什麼金幣,那是掛在樹上的金屬片,投射在水中所呈現的幻影罷了!」

凡夫總是為名利、空幻的東西在奔波、辛勞,而這一切都只在於一念貪,而貪念往往會蒙蔽我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有的人認為:人生很苦,要趕快找解脫的方法!因此轉而尋求宗教信仰;但是信仰若沒有正知、正見、正念,路也會走偏了。所以,我們應該要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斷惡修善、修習正法,體悟真理。

2008/10/13

[上人開示] 化無用為大用

證嚴上人開示

人間,最尊貴的莫過於生命;然而生命總有大限的時刻,自然法則都在生老病死中循環不已──有生就有死,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起點,所以佛教徒稱死亡為「往生」。

「往生」一詞的意涵為,結束這一生,要往另一生的開始。人人生來人間,都有往生的一刻,重要的是,從生到死之間的人生該如何運用?

幼年時需要父母的庇護、養育;少年時接受教育而成長;青年、中年、老年時則仰賴社會提供物資而生活,我們身受眾多恩惠,應該要發揮自我良能回饋大眾。

除了用心學習生活知識之外,還要啟發自我智慧,以免一念偏差而造作惡業,讓人生的方向不偏差。

正信的宗教可以指引我們方向,佛陀教育我們在身體健康,能自由行動時,必須有正信,發心立願,修養自身德行,同時投入人間、利益大眾。

倘若自然大限來臨,應該要看開,視生死無礙。生時,付出良能,死後,破除迷思、奉獻身軀,當一位無語良師,讓醫學生探討人體的奧祕;可做為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讓醫師在真實的人體上模擬學習;或者做為病理解剖,進一步解開生命密碼。

這都是將無用化為大用,也能將大愛傳出去。這些無語良師生前也許曾與學生或醫師們互動過,一起吃過飯、陪伴著走過一段路,或者分享自己用生命做慈濟的故事;到生命結束時,奉獻大體,不僅加強醫學的教育,也傳遞那分對生命的大愛。

今年慈濟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中,有一位是住在中壢的慈濟委員,才50餘歲,罹患乳癌末期需要開刀,但是她希望能捐贈大體,需要保持身體的完整,所以遲遲未決。一次到彰化參加活動,在遊覽車上大家勸她接受手術治療,她還灑脫地要大家在車上為她先做追思儀式。

後來我告訴她,生病應該接受治療,即使不能做大體老師,還可以做模擬手術老師,她才終於決定接受手術。她的心一直保持得很健康,常記得我說的,要保護好一念心,若是因緣到了,快去要快回來。

短短50餘年的人生,她甘願無悔,到了生命的最後,還在現身說法;有機會當大體老師,就自在地往生。她具足智慧,成就醫師更上一層樓。

9月間,慈大模擬醫學中心啟用揭碑,感恩慈濟人成就硬體建築,也感恩學者、醫師們努力提升臺灣醫療技術。有國內外媒體前來採訪啟用儀式,許多媒體人看到慈濟推動大體捐贈的用心,感動之餘,也簽下大體捐贈卡。

我們秉持著尊重生命的精神,致力愛的醫療;期待大家了解大體捐贈的意義,讓生命充分發揮良能,化無用為大用。

大地萬物皆有用

證嚴法師說故事
寄件者 2007.07.20~27 單車環島「花蓮-高雄段」,曹至文拍攝。Cycling around Taiwan (Hualien to Kaohsiung),R.O.C.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間寺院住了一位明理聰慧的小沙彌,還有一位貢高驕傲的小沙彌。

這位驕傲的小沙彌,常以為自己的才智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比不上他,甚至是無用之人。聰明的小沙彌想讓他明白「大地萬物皆有用」的道理,於是趁他一邊走路,手中還捧著書一邊讀的時候,大聲叫 他:「站住!」驕傲的小沙彌嚇了一跳,真的站住了。

聰明的小沙彌拿著一把鋤頭說:「你認為除了你之外,其他的人事物都沒什麼大 用;所以你現在所站的地方是你能用的,其他就是沒有用的。」

說完便把他周圍的土地挖開,最後只剩他站的那一小堆土,驕傲的小沙彌因此站立不穩而跌倒了,他非常生氣,不服地說:「我還是認為一切都是無用的。」

有一天,村裡的農夫撒下種子,卻被鳥群吃光了,農夫無技可施,便請聰明的小沙彌想辦法將小鳥趕走,他想了想後,用竹子做了一把水槍,可以發出很大的聲音嚇走小鳥,但是不多久小鳥又成群地飛回來,農夫們只好反覆地發出聲音把小鳥嚇走。

驕傲的小沙彌就在旁邊笑說:「大家都說你的聰明名聞遐邇,原來不過如此,有什麼了不得。」

大家就問他:「那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他看看旁邊的樹林,就說:「這簡單!因為這片樹林裡面築了很多鳥巢,所以才有這麼多小鳥,反正這些樹留著也沒什麼用處,把它連根拔除就好了。」大家都覺得這是治本的方法,就將樹林連根剷平。

過不久颱風來了,村裡的農舍被風雨吹得岌岌可危,過去有防風林的保護,再大的風雨也不怕,現在村民只好用木柱、沙包來支撐抵擋,這時驕傲的小沙彌才明白自己闖禍了。

風雨過後,他很慚愧地說:「原來智慧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不妨礙一切、尊重一切;過去我錯了,我應該要學習尊重他人及大地萬物。」

的確,每件事物都有它的用處,每一個人也都有他的特長,但是只有小聰明的人會認為有些東西根本沒用處;具足真智慧的人就知道必須時時尊重一切生物及其良能,因為「大地萬物皆有用」

2008/10/12

[上人開示] 戒慎虔誠、守護好一念心

證嚴上人開示

九月中旬,辛樂克颱風在臺灣中部造成嚴重災情——南投仁愛鄉廬山風景區,大水沖倒觀光飯店;信義鄉豐丘山區土石崩塌,壓垮隧道……

橋斷、山崩、屋倒、人亡……瞬息間的無常,破壞家園、奪去人命;受災的人肝腸寸斷,見聞者心驚膽寒。

九二一地震後,南投山區土石鬆動;大地受毀傷,本該讓它休養生息;卻因為人們嚮往湖光山色,商人大肆開發,每到假日觀光客湧入,遊覽車一輛輛碾過大地,讓地表受創更為嚴重。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為了一時享樂,不計後果……這分歡喜,能維持多久?「樂」極是否會生「悲」呢?

天下禍端都是人為造就。也許有人會說:我才破壞一點點,會影響到整個環境、氣候嗎?

看那滾滾洪水,不都是從滴水而來?人人心中的一點點惡,匯聚起來,就是一股強而有力的業。
人生,如何趨吉避凶?應多付出,做有意義的事;莫為所欲為、無所事事地只是消費。人人戒慎虔誠、守護好一念心,就能積功累德、遠離災難。

2008/01/16

無恨、無怨、無仇

中華民國96年07月25日
農曆:六月十二日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大地眾生,生命形態各不相同;大如象、小如蟻,皆是一條生命。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而人自詡為萬物之靈,不僅要自愛愛人,還要把這分愛擴及天下萬物,也就是尊重所有生命。」

上人於晨語時間開示,佛制戒律中,「殺盜淫妄」為根本戒,名四重罪。「『貪』字起盜心,不擇手段去占有,為此造下不孝父母、兄弟不義、朋友不信等惡業,更甚者犯下殺戒。」

真正的大慈悲心,是尊重、愛護一切形態的生命;上人勉眾開闊心胸,慎防起貪念,並處在「戒」的軌道上,才能自愛愛人。

大悲無怨

「人之初,性本善;倘使失去道德,則人性不存。」早會時間上人表示,台灣早期社會,人們生活困苦,然多能安分守己,維繫家庭倫理;而今社會富裕,許多人打開了物欲之門,好逸惡勞、放縱自我,遂使倫理道德脫軌。

「教育,乃教之而明明德,育之以長智慧。老師要負起使命。」社會的希望在教育,人才是人間的希望;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的教師聯誼會,已走過十五個年頭,上人讚許教聯會老師們志為人師,建立了人品典範,以身教言教,啟發學子的良知良能。

「不過,我很心疼……」提起此梯次教聯會培訓研習營中,擔任生活組的張美瑛老師,其任教於台灣大學植病系所的先生謝煥儒,前天早晨上班途中,被一位疑似吸毒、剛獲減刑出獄的人毆打,傷重不治。

當時人在花蓮的美瑛老師接獲消息,即刻搭機返北;見到先生遺體,第一個念頭即是:「要讓先生獲得平靜」,想及上人「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之教示,她在先生耳邊叮嚀他要原諒、放下仇恨,安心地去。

「在悲愛交集的煎熬中,她發揮智慧,捨掉了恨、去掉了仇。否則在悲中又讓恨仇交疊,多麼苦啊!她真正做到了『大悲無怨』。」

道理說來容易,當發生在自身時,才是真正的考驗。上人表示,美瑛老師做到了!「懷大慈悲心,即『心中有佛』;將佛法用於日常生活中,乃『行中有法』;境界現前,心能定靜以待,不因人、因事亂了心,就是『法中有禪』。」

犯罪者自造惡業,不只受社會唾棄,且果報難量。美瑛老師捨恨棄仇而無怨,上人在不捨中,也對這位好弟子表達最深的肯定:「有智慧的人,不會拿別人的 錯誤來懲罰自己。她悲痛摯愛突然離去,同時也悲對方迷茫鑄下滔天罪惡。有悲無恨、有悲無怨、有悲無仇。這番智慧,真的很令人動容!」

2008/01/07

離島圓夢曲:被遺忘的澎湖後花園寶石──嶼坪
forgotten Penghu in the garden gems ─ ─ YuPing

作者:黃新真
(澎湖玩家負責人、澎湖縣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監事)
Writer:Huang,Xin-Zhen


澎湖,海上的珍珠,大大小小將近100個島嶼,絕大多數為無人島。澎湖,讓一般人聯想到的,不外是觀光景點,著名離島的旅遊勝地,旅客隨著遊覽車匆匆地來,匆匆地走。然而,大家並不知道,在南海的幾個島嶼,逐漸被世人遺忘,甚至有些澎湖人也不知道自家的後花園有一顆閃亮的寶石──嶼坪。


嶼坪屬望安鄉,民國55年(1966)畫分為東坪村及西坪村,一般人稱為東嶼坪及西嶼坪。東嶼坪位於望安鄉之南方偏東,與望安距離約10公里;西嶼坪位於望安鄉南方,與望安距離約9公里。西嶼坪位於東嶼坪的西北方,兩島相隔700~800公尺。




暫停的時間與空間
Suspended time and space

第一次上東坪村,村上的寂靜讓我覺得似乎到了世外桃源,但跟這些老人家們談,發現嶼坪並不像我所想的樣子,「時間」對嶼坪的住民來說,是靜止的狀態。三級離島的交通不便,鮮少有觀光客上岸,但因附近為不錯的漁場,定期會有造訪的磯釣客,讓東坪村唯一一間的小民宿帶來商機。島上唯一的雜貨店,也不盡然每天營業,男主人若開船至馬公採買,女主人也跟著一起出門。

只剩四位居民的西坪村,長者守著自己的家園不願離開。一位婆婆在西坪村照顧身心障礙的大小孩。我問婆婆,為什麼不離開西坪?婆婆回答:「我的家在這裡。」我又問,那如果生病了該怎麼辦?婆婆說:「以前衛生室還有護士,但現在因人口少,護士不願意駐守。」基本的醫療對西坪的住民來說,是奢侈的資源。

這兩個村落,房子裡沒有所謂的「套房」,屋子情形好一點的,還有現代化的衛浴設備,再簡陋一點的則是用茅廁。柴油發電機只運作到晚上9:00,之後電力得靠備用電力取代,有時候還需點蠟燭。原來,我們都市生活所需,認為理所當然的各種日常生活資源,對東西嶼坪這兩個僅有4個人及10多位居民的小島而言,是奢侈的享受,也難怪出走外移的人口,不願意回來這座島上。
幾次短住在嶼坪的時間,對我來說是一種修煉,所有生活的不便利性,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我面臨物資的短缺,碰到沒水可飲用的困境,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方式,可以仔細的觀察內心對環境的反應,察覺自心和環境的互動。在都市裡的人們,無法體會遺忘的島嶼島上的生活情形。看到嶼坪生活,再回頭看看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我們應該感恩知足,嶼坪人充分表現出樂天知命的精神。


嶼坪生態旅遊的潛力與隱憂
YuPing's eco-tourism potential and problems

第一次到嶼坪,是民國91年(2002)到水下進行探勘,我深深被海洋熱帶雨林感動,而來過嶼坪的其他遊客多半反應澎湖的南海比國外還美。我們有如此瑰麗的寶藏,我們所需要的是如何把這樣的寶藏保護下來,讓遊客能夠造訪的同時,也可以兼顧環境保護,這是生態與旅遊之間要尋找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我們也還在摸索之中。
東西嶼坪以及其附近的兩座無人小島南鐵鉆、頭巾嶼,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潛力。頭巾與南鐵鉆兩島除了鬼斧神工的玄武岩景觀之外,島上鳥類資源豐富,是夏季候鳥的繁殖棲息地區,是個適合賞鳥的好地點。而嶼坪兩島都各具極富特色瑰麗的珊瑚礁,這一串的島嶼,其實是生生不息的。

但是生態旅遊在目前並不容易操作,首先得教育業者何謂生態旅遊,業者再教導遊客生態旅遊的規範,才能降低這一串島嶼的破壞,並且讓居民、業者及旅客了解旅遊與生態保育之間的重要性,教育大眾向大自然學習,而非向自然掠奪。我們必須學習,每個生物個體都是平等的,並不因為我們是人類,而自恃甚高。

珊瑚覆蓋的面積超過90%以上,但更令人覺得痛心的是,離岸200公尺長的珊瑚是一片死寂。問過當地住民,住民說,大陸漁船,有時都會利用夜間越界捕魚,毒、電、炸、滾輪式拖網都有,因為作業多半為夜間,所以海巡署人員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強制驅趕大陸漁民。除此之外,有些台灣漁船也是會雇用大陸漁工進行違法的電魚,這些都是我們對嶼坪海洋生態的隱憂。


因為喜愛澎湖的美,所以選擇留在澎湖經營生態旅遊,但我們需要營造的是一個讓生態環境可持續維持其生命力的旅遊,而非掠奪地方資源的行為。結合各方的力量,回饋社區或是使社區意識抬頭,這些都是生態旅遊希望達成的目標,讓島上的島民再度充滿活力與自信。同樣的,這些目標,也都需要經過適當的規劃管理,並納入不同角色的參與者的意見,以期能或得共識,達到發展生態旅遊,增進經濟發展,同時又能兼顧環境生態資源保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