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7/12/28

2007年媒體風雲榜排行榜,大愛電視台得到五項第一名,為民眾心目中最優質的電視台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12月25日公布「2007年媒體風雲排行榜」,在針對電視類的15項調查指標中,大愛電視台有五項排名第一,是民眾心目中最優質的電視台,也是最常收看的頻道中,唯一的非商業電視台。其中大愛電視台在「最優質」的指標上,得到第一名,而對個人、對社會影響,最公正客觀,最能提供教育文化資訊等項目,也都是觀眾心目中的第一選擇。



十五項指標大愛五項居冠,其次是DISCOVERY四項、中天新聞台兩項、非凡新聞台兩項、三立台灣台、民視新聞台、旅遊生活頻道各一項(中天新聞台、民視新聞台在報導最詳細指標中同分)。



台灣民眾愛看什麼樣的報紙?讀什麼樣的雜誌?根據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所進行的「2007年媒體風雲排行榜」調查結果顯示,八卦性週刊及政治議題仍最受台灣民眾青睞,其中來自香港並在台灣市場一支獨秀的蘋果日報及壹週刊集團已經佔領我們的平面生活!



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規劃、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中心執行的「世新傳播資料庫—2007年媒體風雲排行榜」25日出爐。這份調查有別於一般調查的是,這項排行是以面訪並針對質化問題進行的結果。這份調查包括:台閩地區二十五個縣市,調查對象係針對十五到六十四歲,以家戶面對面的訪問方式,抽樣採「分層比例系統抽樣法」進行,調查結果之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2.9%。



這次調查訪問1100位民眾,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熊杰院長表示,這是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第四次大規模進行的媒體使用行為及評價調查研究;調查內容主要針對台灣地區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及網路五大媒體進行各項指標性排名,除了媒體使用行為一般性調查外,並調查民眾對媒體品質、及媒體對個人及社會影響力的評價。



熊院長表示,民眾對媒體接觸率以電視居冠,其次是報紙和網路;民眾的主要新聞來源也主要使以電視居冠、報紙和網路居次。這顯示民眾對媒體依賴度以電視居首,雖然電視為搶時效,公正客觀性令人存疑,但也意謂報紙和電視彼此互別苗頭的時代已經展開。



電視媒體部分,傳統老三台不再獨霸,無線台民視勝出,有線台以三立台灣台明顯超前,電影台以HBO最受肯定。調查顯示,民眾較常收看的電視台以民視、三立台灣台及中視位居領先,緊追在後的是HBO、大愛、中天新聞台、及三立新聞台。



整體來說,民眾認為最優質的電視台以大愛、DISCOVERY、中視、公視及民視領先。在個人影響力及社會的影響力指標上,大愛電視台都呈現相當明顯的突出表現。



調查結果顯示,在報紙方面最常閱讀之報紙分別為蘋果日報佔百分之四十三點三、自由時報佔百分之三十八點五、聯合報百分之二十五、中國時報百分之二十三點三。



整體而言,報導最詳實前三名為蘋果日報百分之二十二點三、自由時報百分之十六點二、聯合報百分之十三點八。內容最具深度前三名為聯合報百分之十七的二、中國時報百分之十五點九、自由時報百分之十二點一。最具國際觀的報紙前三名為中國時報百分之十一的一、聯合報的百分之十、以及自由時報的百分之七點六。



在對個人影響力最大的報紙調查中,蘋果日報百分之十七點五居首位。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也是蘋果日報;受訪者認為最優質的報紙前三名則為聯合報百分之十三點七、蘋果日報百分之十二點七及自由時報的百分之十二點七。



在雜誌部份,「閱讀率」最高的雜誌依序是「壹周刊」、「時報周刊」、「商業周刊」及「天下雜誌」,整體來看,閱讀率較高的多為周刊型雜誌,包括:壹周刊、時報周刊、商業周刊等,這些雜誌內容傾向新聞與娛樂功能兼具,容易滿足一般大眾的需求,易受到民眾的青睞。而月刊部分則由天下拔得頭籌。



在「內容豐富性」方面,「壹周刊」及「時報周刊」表現最受肯定。在專業知識及對個人影響力部分則以「商業周刊」明顯領先其他雜誌。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容深度」、「具國際觀」以及「最優質」等三項指標上則以「天下雜誌」明顯領先。



廣播部份,中廣FM流行網各項指標都名列前矛,老字號還是大贏家。調查顯示,中廣流行網、中廣音樂網、飛碟聯播網及中廣新聞網、警察廣播電台都是廣播類領先群。



網路的部分,則以「雅虎奇摩」是受訪者最常使用的網站,其次是MSN、Google、和PC Home居次。雅虎奇摩包括在資訊充實性、搜尋功能及優質性等各項指標上都明顯領先。



這份持續性調查是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出資及規劃,自2004年起每年6~7月針對全台灣15~64歲的民眾進行面對面的家戶訪問。



2007年大愛電視台榮譽:



戲劇類:96年電視金鐘獎,大愛電視台共有十七項入圍,獲得「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及「迷你劇集女配角」三項大獎,表現亮眼。



節目類:大愛電視台兒童節目「地球的孩子」獲得「最佳學齡兒童節目獎」,小主持人詹蘋也獲得「最佳兒童少年演出獎」;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大愛電視「地球的孩子」和「唐朝小栗子」節目獲得推薦。



新聞類:大愛電視台范婷與宋和祥以「清貧、簡單、愛,印度垂死之家記實」獲得「電視類新聞採訪報導獎」;內政部頒發「96年度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防治及兒少保護優質新聞」獎項,大愛電視台吳志怡及林立一報導「走出家傷」獲獎。



新聞提供: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執行長室秘書組 葛傳富


《慈濟》月刊PDF全螢幕電子書,二○○八年元旦正式上線

您是否想閱讀《慈濟》月刊電子書,卻不會設立帳戶、不會下載,或是閱讀時因頻繁操作滑鼠、調整頁面與放大字體,而感到困擾嗎?

好消息!《慈濟》月刊自493期起(2007年十二月號),推出嶄新「PDF全螢幕電子書」——適合電腦全螢幕閱讀的美觀編排,字體適中,不須頻繁移動滑鼠調整頁面,便利阿公阿嬤「一指神功」操作;採用普及性高的Adobe Reader閱讀軟體,下載簡便;每期檔案可保存於個人電腦,隨時離線閱讀;文字可以拷貝、也可以列印出來與人分享。

每月一號開始,提供最新一期《慈濟》月刊下載,歡迎讀者至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網站(http://www.tzuchiculture.org.tw)下載閱讀。

原「Zinio版電子書」即日起停止系統服務,謹向讀者致歉。

讀者諮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5



2007/12/24

慈青傳承立典範


大愛新聞
張端容 劉泓志 花蓮報導


慈青成立15周年,全球慈青星期六、星期天齊聚花蓮,分享助人的喜悅,昨天圓緣典禮,大家都發心立願,彼此精進。

證嚴上人今天在志工早會上,非常讚嘆這群年輕人回饋社會,傳承靜思法脈,讓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慈青由台灣起步,隨著不同因緣,飄揚海外生根發芽,已經遍及十五個國家、超過五千位的菩提種子,全球慈青日,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慈濟家人齊聚心靈故鄉,彼此勉勵,守志奉道。

證嚴上人開示:「他們做到了那一份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十五年如一日,他們不斷聯誼,那一種法脈相傳,現在他們連法髓也已經都在一一移植建立在人人慧命中。」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足印,慈青十五年,不只用愛傳承,在校園灑播清流,更要不斷精進。像是來自台中地區的慈青們就發起「晨鐘起,薰法香」,調整生活作息,更以智慧法語增長慧命,期許自己克己精勤,復禮守規。

證嚴上人開示:「期待我們這一群年輕人,在社會上做一個導航師,能讓我們社會普遍的福祉,造福人群,對孤老無依苦難人家,或者是在社會設立福祉,這都是我們期待他們慧命跟福緣要廣結。」

走過十五周年,菩提種子從一而生無量,承擔志業盡良能,更傳承法髓立榜樣,誠正信實,懿德典範,看見人間最美的希望。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成立十五週年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成立滿15周年了,這15年來慈青日益成長,不只在台灣已經有81所大專院校擁有慈青社,也分布在海外12個國家。事實上,早在慈青聯誼會尚未成立前,民國64年,一群花蓮師專明道社的學生都會到精舍幫忙發放,甚至跟隨上人下鄉訪貧,開大專學生參與慈善工作的先河。

爾後,隨著志工人數的增加,也把這股善念帶進校園,直到民國81年5月31日,才正式成立慈青聯誼會,透過15年前第一屆冬令營的活動手冊及製服,回顧慈青聯誼會一路走來的認真與投入。

這是民國82年,慈濟大專青年第一屆冬令營的活動手冊,翻開內頁,章程規範,都還是手寫字跡,連地圖也都是手繪印製。這些都是慈濟志工,王譽潔壓箱底珍藏的資料,當時的慈青制服,外套也都被他細細保存。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在民國81年5月31日成立,當時共有四十多所學校,170多位同學參加。

在慈濟宗教處負責國內慈善的邱定彬,是第一屆慈青學員,同期的還有目前,在醫療志業的黃芳淇,他們都是台大晨曦社的同學,回想當年籌辦慈青社的過程,從無到有雖然艱辛,卻也甜蜜。

早在慈青社,尚未成立前,慈濟志工經常自掏腰包,到校園辦展覽,一點一滴把慈濟的法,上人的愛帶進校園,如今全台灣已有八十一所大專院校,成立慈青社團。當年的慈青從懞懂無知,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當年的孩子,如今分佈在慈濟四大志業,用他們走過的經歷,繼續傳承,校園清流的愛,種子已是大樹成林。

2007/12/19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上)

作者:廖桂賢
Writer:Liao,Gui-Xi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綠建築這個名詞近來在台灣越來越受到矚目,甚至還成為房地產的行銷手段,但綠建築到底是什麼,恐怕許多人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綠建築是經過植栽綠化的建築?還是節能省水的建築?

綠建築的內涵當然遠甚於此。除了在綠化、能源、水資源層面的要求之外,國內外的綠建築相關認證系統中還包含了廢棄物減量、基地設計、室內空氣品質、碳排放與氣候變遷影響、生物多樣性等等的考量。從專業認證的角度而言,綠建築的定義在於建築物的各個環境面向是否能達到某個標準;此外,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制度中,視建築物能夠跨過多高的數字門檻,有不同的綠建築等級,換句話說,在認證的綠建築中,有些可能是「深綠」,有些則是「淺綠」。然而,通過認證的綠建築,真的就等於是「綠」建築嗎?

重新思考蓋綠建築初衷

這絕不是個無意義的問題。在綠建築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在國外比較前進的城市中已經成為主流專業價值的今天,「經過綠建築認證就是永續、環保的建築」在專業實務和媒體報導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當認證制度越具規模、越趨繁複,綠建築的真正意涵和目的也不再被討論。當前,在許多綠建築的討論上,綠建築的本身似乎已成為終極目的,其作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工具意義,已經在技術細節的討論中被遺忘。要回答「綠建築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也許我們該思考一下綠建築背後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建築物為人類遮風擋雨,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場域,正因為建築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投注了大量的資源在建築物的興建與運作上;在能源和環境危機下,我們突然驚覺現代建築物是資源和能源使用的大黑洞,促使了建築營建界的反省。綠建築觀念的浮現,來自於對現代建築所造成的不永續生活模式的檢討,所以,建築的目的,應當是確保人類在滿足遮風擋雨、避寒取暖的需求之際,也同時尊重地球環境。

全球暖化威脅,光做綠建築不夠!

不久前,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在其發表的綜合報告書中,明確的警告全世界:全球暖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將對人類發展造成嚴重威脅。這代表人類生存環境的地球的健康狀況已經亮了紅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手段來改善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此時,若綠建築的目的僅是「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那麼這樣的綠建築對地球環境沒有任何的正面效果。因為,所謂的綠建築不過是比典型耗能、耗資源的現代建築對環境的負擔少了一些,但影響仍然是負面的,對健康已經亮紅燈的地球生態系統的改善無濟於事。

尤其是那些在原有綠地和農地上的新開發案,即使所有的新建築物都得到了綠建築認證,仍是有害無益,因為新建設需要消耗額外的資源,仍是環境的負擔,因此,今天人類所需的真正綠建築,不但不能對環境造成負荷,還要進一步具有修復的效果。只是,當今無論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都還不夠積極,僅滿足於「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對人類的永續發展不痛不癢,很顯然的,要邁向永續,光倚賴認證的綠建築是絕不足夠的!

面對生態環境惡化和全球暖化的挑戰,更積極、前進的手段是必要的,接下來綠建築觀念的發展應該要強調兩個方向:第一,鼓勵以修復為主的真正綠建築,與其建造新的(但其實不綠的)綠建築,政府和業界應該要將重點放在將現有建築物「升級」為綠建築;第二,擴大綠建築觀念的空間尺度,超越建築物,思考如何修復現有的不永續城市,讓整個城市成為生態永續的系統。綠建築是生態永續城市的必備條件,但要邁向生態永續城市,在綠建築之外,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待續)

2007/12/18

慈濟清潔工 以色列駐台代表為中國慈善行動辯護



(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林浩然台北十六日電)針對最近慈濟在中國大陸的救助行動遭受批評,以色列駐台灣代表甘若飛挺身辯護,他說:「這些資源都是拿去進行人道救援。」

自詡為慈濟「清潔工人」的甘若飛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主動提到慈濟在中國大陸的計畫在台灣受到批評的問題,並表示「有話要說」。

雖然甘若飛強調,他無意涉入台灣的內部事務,但一位外交官主動站出來為涉及台灣海峽兩岸的敏感議題發言確屬罕見,也代表了他對這個問題的關切程度。

他舉以色列的例子指出,儘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不斷,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財產飽受威脅,以色列醫院還是協助救濟在戰事中受傷的巴勒斯坦民眾;因此「任何以『人與人』為基礎的合作計畫,都顯得格外重要。」

甘若飛強調說:「走出台灣,到需要援助的地方就是慈濟精神,這絕對是台灣社會的一個成就」,因為,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以色列,「會讓我們的社會更不狹隘、更不本位主義的,都應該受到鼓勵。」

他並指出,以色列也協助訓練巴勒斯坦的醫生,在緊急情況時,這些巴勒斯坦醫生也主動醫療以色列人;這種人道的關懷與協助已超越了衝突及敵意。

除了捍衛人道救助與關懷,甘若飛也實際參與慈濟的環保工作,每個周末到台北市建國花市等地進行垃圾回收分類活動,成為第一個駐台使節參與慈濟的例子。

在不知道甘若飛身分的情況下,看到他移動著龐大的身軀,身穿慈濟灰色制服與其他志工撿垃圾,一名在建國玉市擺攤的老闆就說:「這真是愛台灣的表現」。

甘若飛卻認為,在這裡,大家擁有相同的熱誠,在慈濟證嚴法師的感召下,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應該的。「這也是身為大使與夫人,可以樹立的良好典範。」

作為一名駐外使節,甘若飛說:「不能只當個遠遠的觀察家,而是要融入當地社會。」他表示,慈濟是一個真正具有草根性、也是華語社會最重要的非政府組織。

他欣賞慈濟的主要原因就是慈濟精神中的「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是人,就幫忙」。這與猶太教的教義很像,因為猶太教義中寫著:「拯救一個人就如同拯救全世界。」而慈濟每天拯救的生命,卻是不計其數。


甘若飛說:「他們(慈濟)值得我們所有人支持」,希望大家不要喪失信心,繼續人與人之間的人道關懷。

2007/12/15

外來種對生態的衝擊-本土物種的悲歌


作者:楊懿如(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高雄市政府為了辦理2009世運賽,2007年12月在左營蓮池潭展開大規模的烤潭工程,但也發現蓮池潭內的魚類數量接近90%都是外來種,包括琵琶鼠、魔鬼魚、泰國鱧魚等,還有肉食性的魚虎。蓮池潭裡,能和外來種相抗衡的本土魚類,僅剩適應力強的鯽魚及鯉魚。

第一次拜訪左營蓮池潭,是在20年前,不是為了參觀著名的春秋閣,而是慕水雉鳥之名,聽說凌波仙子水雉鳥偶而現身在蓮池潭,讓我心生嚮往;當時潭裡長滿了蓮花及荷花,是名符其實的蓮池潭。但之後,由於放生的外來種巴西烏龜橫行,蓮池潭的蓮花及荷花被吃光了,成為現在的開闊水域。而外來種魚類,當然也不是自己游進蓮池潭,絕大多數都是被放生的。放生原本是宗教界珍惜生命的善意,沒想到放外來種的生,卻造成本土種的死,並改變蓮池潭的生態環境。

會造成危害的外來種生物通常具有擴散能力強、環境適應力佳及強韌的生命力的特性,在物種競爭上,常常贏過原生物種,取得生態的優勢地位。外來種入侵雖然不一定會造成生態問題,有時也因不適應而滅絕,但外來種一旦適應,在沒有天敵掠食的情況下,常會造成嚴重的生態衝擊,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因此,許多國家的動植物防疫單位,常對進出其國境的個人與物品進行查驗,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外來種入侵,避免造成經濟與自然生態系的危機。2007年11月外電報導,一種2004年才從亞洲引進的外來種瓢蟲「小丑」讓英國傷透腦筋,牠們不僅吃掉原生種瓢蟲,破壞生態平衡,還大舉入侵住家,在窗簾和地毯上留下又黑又臭的分泌物,讓英國家庭主婦叫苦連天。因為小丑瓢蟲肆虐事件,英國政府開始也思考,是否要禁止販賣從外引進的野生動物,以免讓生態體系和人類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外來種是來自國外的物種,事實上,只要是將非本地的生物或本地原產但已滅絕的生物引入該地,而此物種在自然的情況下是無法跨越如海洋、河流、山脈等天然地理障礙,都是外來種。因此,從台灣東部溪流裡的溪哥魚是外來種,因為台灣東部原本沒有溪哥魚,是從西部引進。台灣北部被放生的諸羅樹蛙是外來種,因為諸羅樹蛙分布於雲嘉南一帶,台灣北部不應該有諸羅樹蛙。外來種的來源不管是來自國內或國外,從原產地被蓄意或非蓄意的引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與歸化後,將可能進而擴散、入侵該地的自然生態體系。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任何地區的生態系、生物種類都是長期演化、適應的結果,並形成相互依存與牽制的複雜體系,一旦外來物種被引入時,勢必破壞原有的群聚結構,並可能導致某些物種的滅絕,甚至改變整個生態體系,所造成的傷害將無法彌補。

最近幾年,國人對於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意識日益抬頭,但對於外來種的防治上,仍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尤其是宗教放生、寵物飼養、水產養殖等行為,都應該加以規範,以免造成外來種入侵問題。而外來種族群一旦建立後,移除及防治成本可能都很高,甚至無法移除;因此,避免外來物種不當引入,是處理外來種問題最有效方式,也是保護本土物種的基本措施。

2007/12/13

轉型!繼續向前!

大漢技術學院 慈青社」網站自2003年12月30日成立以來,
最早從傳統的網頁模式、
到了去年底至今的Blog模式,
即將屆滿4週年紀念。


雖未獲得社團內部的愛用,
但已有部份慈濟與慈青的相關自行成立的網站加入本站連結,
小弟倍感窩心,也是我繼續護持本站的動力。


預計自2007年12月30日起
更名為「後山慈青部落」
英文名:Tzu Chi Youth Volunteers (Tzu Ching) at West Taiwan,R.O.C.


無論是東台灣的慈青(學長),
或是世界任何角落的慈青、慈濟人,
歡迎投稿分享您的志工筆記!


「後山慈青部落」繼續竭誠歡迎各位的蒞臨!


※本站保留文章審核與張貼的權利。

2007/12/12

[衲履足跡] 貪如水,欲如火
Corrupt like water, desire like fire.


中華民國96年07月27日
農曆:六月十四日

不陷欲望泥沼

「聞法解理,才能脫離癡迷障惑。若不知法、一切行為不循道理,執迷不悟,就如墮入泥沼中,不能自拔,別人也無法解救。」上人於晨語解釋《水懺》經文「毀犯五戒,破八齋業」,教眾聞法守戒,才能免於引誘使心起無明,被愛欲的繩索綑綁纏繞,永無出期。

在家居士為清淨自心守持之「八齋戒」,包括不殺生、不與而取、不非梵行、不虛誑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不眠嚴麗床座、不食非時食。前五項同佛教徒基本五戒:殺、盜、淫、妄、酒,再加上後三項更嚴律自己淨心守意。

「不塗飾香鬘,舞歌觀聽」指不塗抹脂粉、不觀聽聲色歌舞;「不眠嚴麗床座」是不睡臥華麗舒適、又高又大的床座;「不食非時食」,指過午不食。受持八齋戒有殊勝功德,如果毀犯,罪過亦很大,名破八齋業。

上人以佛典故事中,末利夫人於佛齋日嚴守八齋戒,不以華服麗飾奉召上殿,反而因虔誠莊嚴顯其品德而得到國王欽服愛敬之例,示勉人人應端莊自重,無須刻意裝扮,所展現的才是真正的美。

「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都不能脫離規戒。請大家時時多用心,不陷泥沼、不累積無明,保持身心清淨!」

遏止心靈洪患

維持生命不能無水,天地間水大不調,會毀滅一切。早會時言及英國與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地的水患災情,上人再度強調人心影響天地,唯有持戒修心,遏止心靈的洪患與欲火蔓延,才能進一步調順天地。

英國七月初遭遇嚴重水患,由於泰晤士河決堤,惡水來勢洶洶,牛津地區許多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建築都難逃水淹,災民被迫撤離家園,許多居民更面臨無水可用的無奈。

東南亞則水火天災不斷。如孟加拉豪雨成災,長年貧困的居民,簡陋破爛的住屋不堪風雨、大水侵襲……

「為何天地間有這麼多災難?實起於眾生的欲念。人間的水深火熱都是人心所造——人心的欲念星火,不只燒燬了心中倫理道德,也引發大乾坤的熱火,燃起大自然的溫室效應。人心的貪婪之水,如汪洋大海般無邊無際,使人浮沉於生死苦海。」

「貪如水,欲如火;人心不調,造成宇宙不調。唯有清流能撲滅欲火、阻絕貪濁惡水。期待人與人之間合心互助、調伏心靈,合力掘出清流湧泉,才能調和天地之氣!」上人語重心長呼籲。

2007/12/10

抗暖化 都市規劃要扮演更積極角色
The anti- Earth is warm, the metropolis plan must act a more positive role.


作者:李永展(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全球暖化議題迅速發燒,而此一問題的根源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對於全球暖化所起的關鍵性影響。國際能源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從1990 年到2005年之間,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從5.73噸大幅增加為11.25噸,亞洲排名第1,全球排名18。而Nature期刊11月15日的報導指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高達4130萬噸,居全球第1,麥寮電廠(3240萬噸)則由第6名晉升為第5名,以國家總體而言,台灣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全球第13名。

這些驚人數據說明我們目前的消費型態所造成的環境負荷,遠遠超出自然所能容受的範圍,而在物質文明氾濫的生活形態中,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細節,是累積地球走向崩潰的總和。此一未來甚至已經到來的預期負荷提醒我們,必須試圖扭轉傳統發展的思維,避免不必要的硬開發,學習種種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方能共同維繫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換言之,做為地球公民的每一個成員,需要更多的友善創意與自決責任,發展各種因應暖化問題的提案,並且具體實踐在日常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下,全球各地的都市為避免被邊陲化,積極地從不同面向參與全球議題,也採取「開創地方差異」來獲取流動與著床的流動資本,因而產生了「全球都市化」(glurbanization)現象。因此,全球化下的地球公民自應在各都市重新檢視這個新圖像下應有的態度及作法。

都市是一個有機聚合與變化過程的總和體,某個時代的解方或許卻是另個時代亟需面對的困境,而此種種不同的發展烙印,也構成了都市不同層次的紋理。因此我們對於都市現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她歷史脈絡的認識,而認知每個都市的獨特性,才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之上,面對過去的歷史負債,並且對未來的預期負荷有所回應。

以台灣城鄉發展的歷程而言,都市更新、公寓大廈、及生活巷道三個空間場域是都市地區因應全球都市化現象應優先回應的重點地區。因此,應該透過對這三個空間議題的深入探討,並結合因應全球暖化的都市規劃提問,試圖從因應未來挑戰的角度,勾勒都市規劃在台灣的可能座標與實踐方向。

以都會地區為例,新舊交錯為都會空間的顯著現象,然而都市更新的議題除了從都市景觀與功能思考外,更與都市未來發展密切相關;公寓大廈則為台灣都市愈來愈主要的住居現象,而這也造成了都市空間人際互動與社區發展之特殊性;巷道雖為都市居民主要的生活空間,但卻是往往是充滿衝突與不適感的所在,因此如何使之成為塑造生活形態的生活巷道,亦是現階段重要的議題。

都市更新同時具有兩種意涵,一種是都市擴張的想像,另一種則是讓都市記憶具有再生的活力。以大都市的都市更新而言,在快速的都市化過程中,是比較傾向前者的,都市一方面迅速向外蔓延,一方面以拆除老屋蓋新屋為其主要方向,而忽略了對於歷史記憶的保存,這使得台灣都市的現代化過程失去特色,並造成原有都市紋理的斷裂。

另一方面,台灣超過75%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而都市地區的建築也由早期的透天厝或連棟街屋轉變為公寓大廈。但公寓大廈的住戶除了原住民(原地主)外,還有新住戶及租屋族,這三個族群的人對住宅的需求及社區的想像並不一樣,因而對公寓大廈的認同較低,往往不容易形成共識。尤其是租房族的流動率高,更是對公寓大廈公共事務的參與意願低落,造成公寓大廈居民缺乏集體的共同記憶,形成「熟悉的陌生人」的群聚。

台灣居住型態稠密,窄小的巷道成為最重要的生活空間,然而這個空間在各種需求的競爭下,例如車輛與行人的通行需求、停車需求以及衍生的安全、噪音、排廢污染等問題,往往成為最沒有生活品質的地方,形成擁擠與混亂的衝突之地。

未來的城鄉發展必須將全球暖化的議題納入思考當中,並且試圖從都市規劃的角度在這三個空間場域回應對此一議題的關注,因為我們期待都市規劃能夠對人與環境的匱乏關係有所提醒與修補,當許多人嘗試透過不同方式來因應全球暖化議題的同時,都市規劃也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換言之,對於不同都市歷經不同發展模式、不同歷史階段之環境與社會變遷的空間載體,必須藉由更細緻的理解,更寬闊的視野與縱深,方能建構都市活力之契機,以回應時代與環境變遷之挑戰。

2007/12/06

[上人開示] 幸福的哲學
Happy philosophy


證嚴上人開示
By Master Cheng-Yen

人人心中有愛,人人也都有無限潛能;愛的良能一旦發揮,就能產生無限力量,讓苦難的人們,一步步踏上幸福人生。

地球就像是個大家庭,天蓋地載如屋宅,萬物生活其中,正像父母、師長、兄弟、子女,應該彼此互愛;而地球資源有限,萬物應該共享,人類切莫耗竭、破壞,危害下一代。

幸福家庭的哲學,就是知福、惜福、再造福。天下苦難偏多,我們不能消極地徒嘆無奈,要積極發揮就拔苦難的力量;一善可破千災,多善則可造福人間。

一秒鐘有多長?很短暫。假如有六十個人,在同一秒鐘付出,就能累積一分鐘的成果。

一個人影響的範圍有多大?微不足道。假如在不同地點,許多人同時行善,影響地範圍就能擴大。

一個人能救多少人?假如很多人同時拉拔一個人,就不會有困難。

珍惜時間、珍惜人與人之間,自然就會加深力量,擴大影響。

生命沒有貴賤;有毅力、勇氣,就能凝聚成一股股愛心接力,讓苦難的人們,一步步踏上幸福的人生。

四十多年前,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提起菜籃出門前,在竹筒裡投下助人的五毛錢;這念善心銘刻在心,從分秒開始累積,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才能開啟慈濟「教富濟貧」之門。

慈濟「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在鄰里間帶動、啟發愛心與潛能,這分力量集合起來,即能照護芸芸眾生。

期待大家用愛護生、相互疼惜、時時感恩,讓光明照亮人心;照亮世間。人心有愛,天地就寬!

2007/12/02

氣候暖化影響民生甚鉅 人人都應關心
The climate warm influenc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s really great,everybody all should care about.


作者:陳曼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Writer:Chen,Man-Li

前陣子,時節已到11月底了,台灣民眾仍可聽到氣象局發佈颱風消息,請民眾做好防颱準備。像這樣的異常訊息,未來可能會更加頻傳。然而,氣溫變化影響的不只是颱風來襲的那幾天而已,對社會大眾的民生問題影響更大。在農業的收成上,由於蔬果遭受摧殘,產量下滑,供需失衡,量少價高,民眾荷包大失血,人人叫苦連天。這個瞬間變化,大家感受最深。

氣候變遷是長期經年逐步一點一滴的變化的,使人們身在其中,好像在被丟在溫火煮水中的青蛙,靈敏度不夠的人,常常失去警覺性。但物價波動的瞬間變化,大家是會明顯感受到的。由上段推論可知,物價的變化,是從植物的反應而來的。

氣候暖化,使得植物生長期錯亂,在不該開花的時候開花,在不適宜結果的季節結果,果子不健全,反而提早萎縮,以致收成欠佳。去年台灣芒果賣得很貴,就是一例。在世界各地其他地方,氣候變遷,尤其是乾旱,對農作物的收成影想更為劇烈,這一點,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注意到了。

農作物欠收,政府為照顧農民,給予部份補貼或補助,但花的是全民納稅錢,變成「全民買單」。政府增加支出,單親家庭、沒錢付營養午餐的學童,以及大眾運輸系統、衛生下水道系統等公共建設,經費就會受到排擠,減少編列。台灣受到氣候影響,導致財政支出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只是民眾不知道而已。

因此,全體人民都應該關心氣候暖化的問題,積極面對,找出方法來抑制暖化現象不斷擴大。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是造成暖化的因素之一。

一早起床,現代人就習慣打開音樂、看看電視新聞、上網收信,或煮上一杯咖啡,於是家中的音響、電視、電腦、咖啡機全開了。我們開始使用電力,電廠努力供電,在目前台灣以火力發電為主的情況下,大氣溫度就開始上升了。

出門要騎車、開車、搭公車,使用汽油,排放出廢氣,大氣溫度又要上升了。進辦公室或工廠工作,電器設備全開,大氣溫度更是直線上飆。

這是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我們用電、用汽油太多了。節省一點行不行?我相信,是可以的!只要我們多用一點心,盡量在生活中節制一點點,每個人都會成為「抗暖化小英雄」。

環保人士喜歡說「蝴蝶效應」,我們小小的一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個影響,回報到我們自己身上。當我們種善因,就會結善果;當我們種惡因,結出惡果,只好自己承受。人都喜歡往上走,在無知的時候做出無知的事可以原諒;但當我們知道了還故意犯規,就很難原諒了。

氣候暖化的訊號發出,就已經提醒我們要重視這個現象,在生活態度及行動上要採取一些措施,不能再「一成不變」、「依舊如故」,地球是人類及動植物生活的家園,有危機就是一個轉機。從自己做起,用力影響他人,使暖化不會持續惡化,我們的民生生活就可免受「報應」的威脅。

2007/11/30

[衲履足跡] 你的人生,是福還是苦?
Your life, is the luck or painstakingly?



日期:中華民國96年07月18日
農曆:六月初五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讓人生改頭換面

近萬名減刑出獄的「更生人」前天重回社會,家屬一早就到監獄門口等待,翹首盼團圓;慈濟志工也前往花蓮監獄迎接第一批獲釋者,送上一本《靜思語》,願好書陪伴,指引他們新生之路。

「從錯中懺悔、覺悟,將過去的污染洗淨,如同赤子重生一般,光明在望,就是『更生』。」上人於早會時談到,凡夫心容易被誘惑而脫離正軌,只要徹底覺悟,從迷途返回正道,就能重新成為家庭希望所繫、社會的良好公民。

昨日大愛新聞報導,十名中輟生在黃姓教練帶領下,騎單車環島三十五天,到處幫助人;包括幫遊民中心粉刷牆壁、陪伴安養中心的老人家等等。

「這一群青少年曾經懵懂過、行為偏差,但是經過輔導而能及時回頭;在騎車環島的過程中,不只鍛鍊體能,也在幫助別人時體悟到自己好手好腳、年輕力壯,應該要好好做人,真正是『更生』了!」

在慈濟,也有迷途知返、改頭換面的更生人。彰化涂宗岳師兄,年輕時不務正業,好與人爭鬥;及長,從不良少年變成煙毒犯,出入監獄已難計數。

一九九九年他入獄不到三天,就與獄友打架,被關到獨居房。無聊難熬下,他隨手翻閱牢房內書籍,看到《靜思語》和《人有二十難》等書,浮躁的心漸漸靜下來;而上人「只要肯做,沒有不可能的事」這句話,觸動他的心,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二○○二年出獄第三天,舅舅陳國卿帶他到慈濟彰化靜思堂,嬸嬸也邀他參加慈濟列車,他開始跟著做慈濟事。五年來,他在自家果園種文旦和柳丁,每修剪一次樹枝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每天開環保車載志工去收回收物;助念時就觀想無常,提醒自己要認真過日子

「偏差的人生並非無可救藥,但是仰仗別人救拔,終究不如自救的力量大而徹底。自己不戒、不律,任誰也無法加以規範;只要有堅定意志,心中有善法、行中有正法,就能徹底戒除惡習。」

上人虔誠期待與祝福這一群更生人,能啟發良知、發揮良能,成為社會善的力量。「人生只要有善念,就有希望!」

提起「人的使命」

「在脫離軌道的社會潮流中,不能因為無力、無奈,就隨波逐流;否則人的社會,很快就會與動物沒有兩樣。」

上人接續與大愛媽媽及教育志業體教授談話時都提到身為人,就要提起「人的使命」。

有教授表示,現代教育灌輸的是西方心理觀感,強調「個人」,教孩子適應環境、謀生之道;與傳統教育所談的人道之「人」及良心之「心」,大相逕庭。慈濟教育要教孩子如何做人,而非追求個人利益,可說是目前社會的非主流教育。

「台灣缺乏人品典範的教育,加上外在大環境出了問題,所以形成現在的教育困境。」上人表示,若人人能將自己的角色確實做好,有模有樣,就能當孩子的模範;好的形象會形成風氣,帶動整體。

「教育是希望工程,也是幸福工程,有教育,社會才有希望;社會有希望,人生才有幸福。」

慈濟所做,廣受信任,究竟是何理念能夠產生這股力量?對於教授詢問,上人表示,慈濟的力量來自人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

「慈濟人以『誠正信實』、『慈悲喜捨』內外呼應,付出無私大愛,心中長存『感恩、尊重、愛』,對順境感恩、對逆境也感恩。假如社會人人都能如此,自然能安和樂利!」

2007/11/09

1人1筷 抗暖救地球
Dines carri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bleware, prevented Earth is warm.


原來,人類比貓熊更會吃竹子...

在台灣,每天就要消耗掉280萬雙免洗筷,

一年就要十億雙!

相當於10萬顆竹子...


餐餐使用環保筷,

只要一個小動作,就是一個生存的機會!


楊丞琳抗暖宣言:


台達電抗暖宣言:


動物星球頻道 活動網址:

2007/11/02

[上人說故事] 馴象記
The story of tames the elephant



證嚴法師說故事

By Master Cheng-Yen



有一頭大象,體型強健、性格溫順,國王非常喜愛牠,特地為牠建造一間舒適的象舍。



一群強盜看中象舍周圍靜僻隱密,接連好幾個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搶劫的計畫,像是如何破壞門戶、如何行搶、如何逃走,以及遇到有人抵抗時,怎樣殺人滅口!大象聽了這些內容殘暴的言語,性情逐漸變得很暴躁,看到人就用鼻子捲起來摔下去,看到小動物就用腳去踩,好像發狂一樣。



照顧大象的人跑去報告國王,國王聽了很擔心,原本相當溫馴的大象為什麼變得這麼暴戾?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自願去調查這件事。



大臣來到象舍,發現大象的皮膚及毛色都很正常,並沒有生病,為何性情突然改變那麼多?他仔細想了一想,問照顧大象的人:「最近象舍周圍有沒有什麼異常?是不是常有人在附近徘徊?」「有!有!最近有一群人經常在象舍附近說話,我不知道他們說些什麼,不過看來都不是什麼好人。」大臣聽了,點點頭說:「原來如此!」



大臣向國王報告:「這隻大象身體很健康,但是心理被一群惡人的言語影響了,導致性情大變,必須請一些有品德的人來為牠說法,才能使牠恢復善良的個性。」



國王於是邀請一些品格良好的人,聚集在象舍周圍說好話、談好事,經過一段時間,大象逐漸平靜下來,恢復以前溫順的性格。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夫心缺乏定性,觀念與個性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如果常與品行良好的人相處,可以薰習端正仁厚的氣質;假使常和心術不正的人在一起,心態就會跟著偏差了。



在這紛雜的世間,我們要慎擇良朋、遠離損友,吸收正知、摒棄邪見,時刻警惕自己將心念照顧好、將行為調整好,如此才不會隨波逐流而糊里糊塗過了一生。

2007/10/26

[上人開示] 青春的腳印
The footprint of youth



證嚴上人開示
By Master Cheng-Yen

有句話說:「青春不要留白」,年輕人前程無可限量,需要注意的是時間不空過,還要步步踏實、踏對。

現代社會教育普及,資源不虞匱乏;就這方面而言,現代的年輕人真幸福。然而身在福中的人,懂得惜福嗎?倘若不懂得惜福,反而迷茫度日,那就是不幸的人生。所以幸與不幸,並非取決於物資豐富或匱乏,而是在於一念之間。

日前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年輕人沈迷電玩,父母親稍加管教,他就承受不住而自殺,令父母傷痛欲絕,真是大不孝,也浪費社會資源。

類似的事件時有所聞,現代青少年的心態,到底發生什麼問題?父母也感嘆難為──愛與教、教與愛,該如何平衡?應該好好地探討。過去傳統社會的父母管教嚴格,孩子從小就懂得禮儀、敬重父母。現今的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卻導致孩子凡事隨心所欲,不懂得做人的分寸。

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接觸的,為人父母者,應好好地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守倫理道德,愛惜生命、尊重長輩。

此外,學校老師要盡師道。現今風氣追求自由開放,一旦社會失去尊師重道的觀念,老師如何盡心於教育?孩子的希望將何在?家庭、學校、社會的環境教育等等,都隱藏著現代青少年的危機。

在暑期,慈濟舉辦夏令營,提供另一種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見證人生。譬如有些孩子家境窮困,我們不僅給予生活上的幫助,也要讓他有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學會生活規矩,培養愛己愛人的開闊心胸。

諸如有些學生去醫院當志工,在生、老、病的自然法則中,見證人生無常,體會親情的重要。其中也有學生分享,他在病房看到養老院送來的病患,就想到自己與父親的關係──父親很嚴厲,他從小受盡責罵,所以心有不甘,總想:等你老了,我就把你送去養老院。

當他到醫院當志工之後,看到老人家的心痛無奈、孤老無依的苦,啟發他的悲憫,反省到孝養父母,本就是為人子女的責任。有機會在醫院裡見到生命無常,或者走入社區看到貧窮與困境,除了付出愛心之外,也可以從中自我警惕、學習。

所以年輕人要善用時間,學習正當的生活方式,不要浪費無度,徒增父母的重擔;當自己有力量時,就應該為人群付出;付出就是感恩──能生長在好環境,有健康的身心,為社會奉獻。如此,才是知福惜福的好青年。

[公告] 近期有冒用慈濟名義從事非法之案件,請民眾小心勿上當

近期有關冒用慈濟名義從事非法之案件,本會每月平均接獲民眾或會員通報至少10件以上,從假借慈濟名義在報章雜誌刊登廣告,如:慈濟貸款、慈濟搬家,或慈濟師姊報明牌,到選舉時候選人利用慈濟名義宣傳,案件類型五花八門。其中以接獲慈濟貸款,及慈濟師姊報明牌最多,平均每個月就有三至四件;常有民眾誤以為慈濟貸款的廣告確實是慈濟人所經營,還請慈濟幫忙通融貸款,讓其可以暫緩還錢,類似這樣的事件不勝枚舉。

本會呼籲民眾勿受騙。因為,諸如慈濟貸款,通常為詐騙集團或黑道假藉慈濟名義所為,使民眾信以為真,而實際上則與慈濟毫無關係。本會針對「假慈濟之名,行詐騙之實」的案件,在主動發覺及接獲民眾通報之後,每個案件均盡力追查,除了動之以情道德勸說之外,也會報警處理,今年六月,警方已偵破一起以慈濟名義報明牌的詐騙集團。

本會呼籲民眾小心謹慎,不要受騙,如不幸發生事情要儘快報警處理,或撥打165 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 ,千萬不要姑息詐騙集團。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陳怡君

2007/10/21

[活動] 10/28 社區環保(打掃)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10/28社區環保(打掃)Community environmental

2007/10/20

[全民減碳] 系列專題三~大家來種樹

大家來種樹
資料引用自: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Quote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Executive Yuan,R.O.C.(Taiwan)


森林可調節地球表面的溫度,樹木可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是避免溫室效應的最佳方法。而現在在許多年為了一己私利而濫砍、濫伐,破壞了生態環境。

大家應該知道的

據統計,每年有五~十億餘棵的木材被大量使用,消耗量相當驚人,造林的速度實比不上伐木。在一百萬年前的地球,約有一五○億英畝的土地生長林木,但迄今已不到一百億英畝,林地面積減少很多。尤其是每年有二千八百萬英畝的熱帶雨林被濫伐,例如:曾擁有森林寶藏的奈及利亞,已由主要木材輸出國變為輸入國。

樹木對人類的影響

其實樹木、人類及動物在生態上是互相依賴的。一棵樹木一年可吸收十二磅的二氧化碳,滅少一棵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增加造成「溫室效應」之機會。

樹木的功能很多,它們能提供蔽蔭效果,一株大樹的濃蔭等於四十噸冷氣的威力;樹木不但是提供野鳥棲息、築巢的地方,也可美化城市,增添不少都市人生活的樂趣;還能產生氧氣,降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如何種樹

種樹的效能如前述之外,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無論是庭園種植或是栽種盆栽,皆不是一個消耗體能的事,而天天觸摸泥土,在泥土中播種,看著植物發芽、生長,對心理而言,亦是一件健康的事。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能勞動筋骨又能親近自然的運動,培養園藝等嗜好就更值得鼓勵了。

如果不知如何種植,有幾點建議可供您參考:

可打電話到林業有關機關、苗圃或園藝中心詢問。種植樹木,不僅對您有益,更有可能成為您的興趣,進而提昇精神生活的層次。

可與鄰居及有經驗的人討論,或至書店、圖書館找尋相關書籍。

2007/10/19

[全民減碳] 系列專題二~如何防止地球暖化

如何防止地球暖化
資料引用自: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Quote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Executive Yuan,R.O.C.(Taiwan)


民眾對於「溫室效應」現象,多少抱著與我何干的心態,其實「溫室效應」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活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哪些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CO2 )--在溫室效應中占55%的比率。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海年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氟氯碳化物( CFCs )--約占24%的泅室效應,目前增加的速率最高。如使用在冷氣機、電冰箱的冷煤、電子零件清潔劑、噴霧劑、滅火器等,都含有 CFCs 的作分,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 6%的溫室效應由此氣體引起,係由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冒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你我都可以都做的

1.多種樹、不要砍樹。
2.以腳踏車或大眾交通工其代步、能步行更好。
3.不用氟氯碳化物噴霧產品。
4.盡量減少使用冷、暖氣機。
5.節約用電。

有待努力的方向

1.儘可能設置甲烷(沼氣)回收系統。
2.加強太陽能、風力、水力等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運用
3.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鼓勵節約能源。

2007/10/18

[全民減碳] 系列專題一~少吃肉類助環保

少吃肉類助環保 資料引用自: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Quote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Executive Yuan,R.O.C.(Taiwan)

少養一頭豬,可減少相當於四~六個人的廢污水排放量,台灣目前有九多百萬頭飼豬,其廢水排放量竟遠超過家庭污水。


你我都可以做的

佛家禁殺生,故出家人的都吃素,這是以個人修為為出發點勸人吃素。站在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吃肉確實對整個環境、個人健康都有不良影響。

1.欲生產一公斤的肉,必須消耗十公斤的穀類飼料。 

 
2.畜牧業廢水是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以全國來說,養豬、養雞、養鴨所造成的水污染,是水質源優養化的元凶。



3.據調查,全球有十二億多頭牛,每年產生約一億噸的甲烷(沼氣),造成溫室效應。


4.全球許多國家、地區為放牧或生產養牛的飼料,而砍伐農耕地或森林,以發展畜牧業。


5.人類許多疾病均起因於血液中酸度過高,追本溯源即吃肉太多之故。

2007/10/08

[上人開示] 人,與大地共生息


證嚴上人開示
By Master Cheng-Yen

愛,
不只是獨善其身愛自己,
還要兼愛天下眾生;
能讓眾生得到解脫、輕安自在,
就是清淨光明的智慧大愛。

現代文明講究享受,追求生活便利,省卻人力,殊不知種種便利的發明,往往對人類自身造成傷害。

◎日漸褪色的藍色星球
近百年來,人類為了便利交通,不斷地大肆開山、闢路;為了經濟效益,伐林闢地,種植牧草畜養牲畜,卻漠視眾生命脈來自於水脈,一旦缺水,就無法生存。

森林、水土遭受破壞,同樣也會破壞水脈,就如人的身體,血管若發生問題,就會影響健康。

譬如過去要用木料,必須人力運用鋸子慢慢地鋸,取用有限,現在使用電鋸,數分鐘一棵千年大樹就能倒下;過去要用石頭,總是用人工挖掘,現在採礦用炸藥,一聲巨響,整座山就被炸出一個洞,森林破壞得快,大山的破壞也很迅速。

以前南北極有明顯的季節性,寒天下雪,氣溫嚴凍,南北極冰山凍結水分,到了天暖時緩慢融化,保持著海洋的平衡。然而,溫室效應導致地球溫度年年高升,千萬年冰山慢慢融化,卻再也不結凍了。

文明發達,大量製造生活物資,高樓大廈、汽車電器等等,不但運用大量自然資源,而且製造、使用的過程,造成許多污染。

單就電子產品而言,手機、電腦快速地汰舊換新,家用的各項電氣產品數之不盡,這麼多的文明科技,提供給人類享受,相繼而來的就是垃圾問題。

先進國家面對垃圾災難、電子毒浪,往往運至開發較落後的國家處理,當地可憐的人民為了生活,接受大量的垃圾,這些文明產物下的垃圾,還會造成土地污染,連帶種植的五穀雜糧農作物也被波及。人與牲畜吃農作物,人吃牲畜,最後毒性全回到人類身上。

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顆充滿水的藍色星球,很美。可是,近年來地球逐漸地沙漠化,比如中國北京長期處在沙塵暴的威脅中,甚至隨著氣候、風向,也會南下侵襲日本、韓國、台灣。

北京的沙塵暴從何而來?源自蒙古沙漠化,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可供許多牧民養牧牛羊維生;但是,近年來因氣候驟變,連年遭逢雪災,青草難以生長,以致牛羊無草可食,僅能掘食草根。大量牲畜因飢餓死亡,等到冬天過後缺水嚴重,又無草籽成長植被,草原很快就變成沙漠。

再看看甘肅,慈濟人多年來為甘肅援建水窖,親眼看見那裡乾旱的景況,實在令人無法想像。當地有句俗諺:「天乾吃淚水,下雨喝混水。」多無奈的一句話!

有些人一生的時間幾乎都耗用在挑水,每日數小時上山、下山,就為挑回兩桶水,真是苦不堪言。

◎漸失制衡的大小乾坤

佛教有「四大假合」一詞,指的是大乾坤的「地水火風」。我常說,大自然是大乾坤,身體是小乾坤。大自然有氣流是「風」,氣溫是「火」,河海是「水」,土壤是「地」。

大自然的地大不調,造成地震;風大不調,則形成颶風、颱風;水大不調,就會積水成澇。「萬物生於大地」,只要大地上的乾坤四大調和,春夏秋冬四季循環輪轉,大地萬物自然能生生不息。

無奈近年來聽到的,都是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訊息,全球各地紛傳災難,實在令人擔心。

今年六月二十四日,位於美國北加州的「太浩湖」,因一場山林大火,造成三千英畝土地及二百五十棟建築物毀損,三千五百人撤離家園;另一端的德州,往常於盛夏時分,氣候乾燥,向來少雨,卻從十八日開始暴雨直下,使北部三個城鎮成為水鄉澤國,是三十多年來災況最慘重的水患。

溫室效應使得地球不斷加溫,多少國家傳出驚人熱浪,大地一片乾旱,儼然已是「乾旱熱浪煎沙,盼得適時雨水,甚至微露潤漬」。日前看到一則新聞,有人在車蓋鋼板上,打了一顆蛋,車子的鋼板被太陽曬得像熱鍋,蛋一打上去便熟了。

整個地球就像在水深火熱之中,體弱多病啊!天地是大乾坤,人體就如小乾坤,有呼吸、體溫、水分、皮肉等,也是四大假合;大小乾坤的道理非常相近,大乾坤的四大不調釀成災變,小乾坤四大不調則致百病叢生。

「地」即堅質的部分,就人體而言,是筋骨肌肉;「水」乃液態物質,如血液不健康或是無法正常代謝時,即需要換髓或洗腎;小乾坤的「火」指的是體溫,溫度過高便會發燒,失去溫度也會危及性命;「風」則是呼吸,一口氣上不來,也就往生了。

體內的五臟六腑能協調運作,並能與無數細菌和平依存,身體才會健康;若是身體一有任何不適,就會影響健康,像是一旦火大不調,就會以「發燒」示警。

此外,人還有脾氣,一旦怒氣不調,心頭的一把怒火等於是心理發生火災;有時也會因欲念深重,如洪濤大水,氾濫成災;心念控制不住,心地不調和,也會狂風大作,不時造成心理災難。

◎疼惜自己的生活品質

人與大地共生息,地球不健康,就是人類的危機。因此,我們在追求享受之餘,必須審慎面對全球的垃圾問題。地球災難不斷,許多原因都離不開人為破壞。我常說「救世要先救心」,不僅要改變人的心態,也要改變生活形態。

我們應抱持「感恩心」回報大地、人類,因為每個人都是製造污染的一分子;生活在地球上,不斷地消耗地球的資源,每個人都應該有所警覺 如何節省能源。

人人生活簡單一些,就是疼惜自己的生活品質,一個簡潔、淨化的觀念,意義卻很深遠。

台灣大林慈濟醫院從建設開始就以環保為出發點,整體都是環保綠建築,例如中水回收,現在已經灌溉出一座生態園區,有水塘、濕地、草坪,不時飛來蝴蝶、蜻蜓,還有鴨子也會定時來到,形成一個豐富又活潑的生態。

白天,大地綠油油的草坪,樹木林立十分優美,供人散步、休憩,好不悠閒。夜晚則是燈火通明,這些燈具都是利用白天吸收太陽能所轉化的電力來供應。

林俊龍院長、簡守信副院長,他們不僅照顧病患、醫療病痛,對於環保更是無時無刻不以身作則在做。在大林慈院的長廊,經常看到林院長挺拔的身影,有時彎下腰撿垃圾、枯葉,有時是伸手關掉不用的電源,長年累月恆持這念心。

簡副院長也倡導環保的重要性,並以理性的頭腦具體分析,譬如大林慈院每日都有一千多名員工、志工,以兩餐計算,筷子用過就丟,差不多要消耗三千雙筷子,想想,那要浪費多少竹材資源。

因此大林慈院送給每位同仁及住院病患一雙筷子,既環保又衛生,還能保護自己的健康。這都是一個觀念,一點點巧思,就可以發揮很大的良能。這樣的環保精神也深入了各科室。護理部呂欣茹主任,不只是在院內帶動環保,也把環保精神帶回家,每個月兩次帶全家到環保站投入資源分類,教育子女,讓環保觀念往下扎根。

在加護病房,可愛的妙文護理長,面對重症病患,她都發揮護理的專業,用志業精神去疼惜與照顧。下班之後,也不浪費時間,會來管理加護病房區的垃圾分類,還會研究如何不浪費物品,回收再利用。

平時生活簡單一點,多用點心呵護大地,節省能源、資源再利用。這都是美德,值得大家去推廣,互相讚歎,鼓勵更多人美化心境,同時美化環境,與人人共享福氣與平安。

◎匯聚善惡的心室效應

師父常說,天災始於人禍,因為人類長久以來一直累積負面的心力,大家惡的心念凝聚,惡的力量強大,牽引濁流造成災禍。

天地的大乾坤有溫室效應釀災變,我們人人的心地,也有一個小乾坤,而這個小乾坤有心室效應,如同每個人的心也有一股氣,人人都有心的氣流,匯聚善惡心念導致不同的行為。

所以,要從修養個人的心性,推及家庭、社會,人人的心、氣、力,自然就會往善的方向凝聚福力。

我常說,要善解、包容、感恩、知足,這就是自淨其意。每個人對地球、對人間造就許多禍端,都是因為人心污染而起;救世要從救心起,人人都能包容、感恩別人,對所處的環境也會時時感恩、善解,這就是知足的人生。

懂得自我內自淨意,外自調和,相信未來即使有災有難,也能平安自在度過。期待人人要先將心理調理好,因為心理與生理息息相關,心不健康,身就不健康,身心不健康的人就會破壞大地。

2007/10/06

[颱風] 柯羅莎颱風即時動態
Krosa Typhoon

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提供。 Information from Central Weather Bureau,R.O.C.(Taiwan)
以上天氣圖由: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提供。
Information from Central Weather Bureau,R.O.C.(Taiwan).

2007/10/05

[全球暖化] 北極今夏熱到攝氏22度! 科學家震驚
Arctic summer heat to 22 degrees Celsius!!


引用自東森新聞
Quote from ETtoday.

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今年七月北極竟然出現攝氏22度的高溫,比夏季平均溫度高出了12度之多,讓科學家大呼難以置信,地球環境真的已經病入膏肓了。

一提到北極,大家聯想到的都是天寒地凍的天氣,不過今年七月加拿大一個觀測站在高北極區的梅爾維爾島,竟然測到了攝氏22度的高溫,相當罕見。北極當地夏季平均溫度只有10度,如此大的差異,顯示今年可能是北極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另外根據衛星觀測,今天夏天北極的冰冠縮減,是過去幾年平均值的10倍之多,讓科學家十分震驚。華盛頓大學教授傑米莫里森說,「比較直接的因素是,這個夏天我們有強風,將厚冰吹離原來的基底。」

這個快速融冰的現象基本上和地球暖化脫離不了關係,傑米莫里森說:「就長期的趨勢,可以說全球暖化是大問題,因為冬天的結冰大幅減少。」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今年夏天冰冠縮小的區域,相當於美國德州和新墨西哥州加起來的面積,明年的狀況可能更嚴重,雖然北極因為融冰提供大西洋兩岸快速航道,也成為俄羅斯加拿大等周邊國家爭搶主權的領域,但是超乎想像之外的快速融冰,會對地球環境造成何種影響,會不會像電影明天過後的可怕景象,讓科學家憂心忡忡。

2007/09/30

快樂志工行,慈青社招募中
We need you !!


初上大學、來到花蓮的你,是否仍形單影隻呢?

小時候課本中的「助人為快樂之本」,是否因忙碌的課業、汲汲營營的都會生活中難以得到實踐?

後山花蓮,真如外人說的「好山、好水、好無聊」?

來到花蓮,更不該躲在宿舍內與冰冷的電腦渡過每個寒暑!

慈青社提供給你一個精采豐富的大學生活,讓您親身體驗花蓮在地樂活的生活、驚呼不斷的生態行、豐富的志工活動與精采的聯誼互動。

別遲疑了,趕快拿起電話或用EMAIL告訴我們:「我現在就要加入!」


聯絡電話: (暫時請先用EMAIL)

2007/09/20

[人文] 全球第一家「靜思書軒兒童館」在高雄成立

  全球第一家擁有兒童館的靜思書軒「高雄靜思書軒兒童館」,於今(19)日啟用,由二十六位高雄慈濟兒童精進班小朋友以兒童手語帶動揭開序幕。

  靜思書軒小築營運長蔡青兒表示,兒童館的設立即是為了讓小朋友們在一個簡單、乾淨、安全的環境中,接觸適合他們閱讀的好書,自幼薰習人文精神。慈濟基金會希望,此一人文據點在高雄落地生根,為當地的鄉親提供最親切的服務,更期盼靜思書軒能和社區結合,讓書軒成為當地的「社區客廳」。

  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及文化工作,是需要有人發心來用心經營的,而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以及大愛媽媽們,自願承擔起「兒童館小小講堂」講師的重任,每週六起將於兒童館和小朋友們歡喜互動,除了說故事以外還有設計其他多元的活動,帶動小朋友們在活潑趣味的環境中培養智慧,也期待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另外,靜思文化和小天下合作出版的一套優質兒童讀物──「快樂工作人」亦已於近日上架,「快樂工作人」這套優質童書,分為「慈善篇、醫療篇、教育篇、人文篇」四本書,內容是慈濟四大志業裡七十二位工作人的感人小故事,希望透過真實人物的現身說法,幫助小朋友早日立定目標,讓未來的職業能和自己的人生志向結合,做個職志合一的快樂工作人。

  歡迎爸爸媽媽陪著家中的小寶貝,一起來高雄靜思書軒兒童館閱讀好書,讓文化的種子從小開始扎根,並藉由共同閱讀的經驗,使親子關係更為親近。(圖.文/慈濟基金會高雄分會 提供)

2007/09/18

[慈善] 中國姊妹嫁來台 慈濟人當肩膀

嫁到台中縣大雅鄉的大陸籍配偶鄺氏姊妹走出陰影,在慈濟秋節活動分享成功心情,發願也要幫忙同處境者。<br />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大雅報導】

大陸湖南籍的鄺氏姊妹嫁到台中縣大雅鄉,初到異地適應困難,所幸慈濟志工一路陪伴,如今姊妹兩人都走出來了,希望也能幫忙相同處境的人。

大雅地區的慈濟人昨邀請外籍配偶、獨居長者參加秋節活動,一對湖南省的姊妹鄺四紅和鄺五紅,提到慈濟人多年的陪伴,內心滿是感謝。慈濟志工說,「很欣慰有肩膀借給她們靠」。

10年前,鄺四紅在大陸嫁給大她40歲的台灣籍先生,兩人並到台灣生活,初到台灣時她舉目無親,先生又沒工作,沒房子,她只好毅然扛起家計,身兼數職,因生活習慣的差異,夫妻一再爭吵。她先生還摔傷脊椎,她在家裡、工廠、醫院及學校四地奔波,又得不到先生的肯定,經常以淚洗面。

她說,生活雖苦,咬著牙根總能度過,但最難承受的是常聽到「妳們這些人,都是來騙錢的!」讓她傷心又不平。她幾度想帶孩子一走了之,可是只要想到先生年紀大了,無人照顧,還是留下來撐家計。

妹妹鄺五紅也跟著嫁到台灣,她做家庭手工,兩夫妻拚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姊妹當鄰居,慈濟志工拜訪姊妹,分享自己也有悲苦的過去,惺惺相惜,鄺氏姊妹只要談到孩子就欣慰,成績名列前茅,姊妹倆都說「以後孩子大了,希望也能當志工!」兩人希望自己也有能力協助其他的外籍配偶。

鄺家姊妹說,10年過去了,外界常用有色的眼光,讓她難以結交知心好友,所幸慈濟人關心照顧,給姊妹帶來安全感。

【2007/09/1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7/09/17

波浪
Wave


文/杜荷 Du-He
圖/李研慧 Li,Yen-Huei
小波浪想靠近海灘,於是向大波浪求助:「請給我一點前進的力量。」

大波浪拒絕了。

但不久後,兩個波浪都被打上岸,隨著退潮又融為一體,根本沒有大小之分。

人生如大海,有些人是大波浪,有些人是小波浪,當離開世間回歸自然後,波浪的強度、形狀、速度都已不再重要。

當你只是個小波浪時,一個小動作或決定,都可能會影響全體,不能輕忽;當你成為大波浪時,更得謹言慎行,包容異己。

2007/08/17

慈濟在12個縣市成立急難救助合心協調中心
Tzu Chi set up disaster relief center

慈濟在12個縣市成立急難救助合心協調中心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七日電)強烈颱風聖帕(SEPAT)暴風圈將籠罩全台,中央氣象局公告台灣各地(含綠島、蘭嶼及澎湖)應嚴加戒備,防強風暴雨。證嚴法師今天呼籲人人不要掉以輕心、不要疏忽,好好做好防颱準備,守好家庭、家園,沒事不要外出,虔誠祈禱,人人平安無事。

重視防颱措施勝於搶救,慈濟基金會因應慈濟大型急難救助志工動員機制,先在花蓮本會成立「總指揮中心」,從昨天到今天陸續於全台十二個縣市的慈濟分會及聯絡處成立「急難救助合心協調中心」,展開社區關懷行動,呼籲民眾要做好防颱準備,提醒備好水、食糧與手電筒,固定好易受風吹落的物體,注意各處排水孔,並勿前往水邊及山區活動。

十二個縣市的急難救助合心協調中心將隨時回報本會總指揮中心各區狀況,建立訊息網路連結的暢通。

未來將隨著颱風動向,慈濟基金會針對颱風警戒區域,將評估各地災情需求於地方成立社區協調中心,並將在安全時間、安全範圍內召集慈濟志工進行勘災,依其實際需求發給生活包等物資,傳達急難中溫暖的關懷。

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與職工也各司其職,在第一時間做好萬全準備工作,以備受災民眾不時之需。從採買生活用品,打包災難救助生活包;一一消毒環保碗筷,待命製作便當;橡皮艇放壓再充氣,救生器具檢視整理待命;車輛準備,應急金等準備。截至目前為止,慈濟基金會至少已經準備五千份生活包因應風災需求,並與全台各地礦泉水協力廠商聯繫好,隨時補位。

慈濟基金會於北、中、南、東的急難救助合心協調中心洽詢電話:
台北分會02-27760111,分機2836~9、
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2501,或專線07-3878745、
台中分會04-23054073,分機222、
花蓮本會03-8561995,分機8240,或專線03-8564238。

2007/08/13

「因為您的愛,讓我永不放棄。」夏官鼎勇於面對生命的故事
The courage to face life story:Xia,Guang-Ding

「因為您的愛,讓我永不放棄。」夏官鼎勇於面對生命的故事
也許是上帝遺忘揭開他眼前的那塊布,就讓提早到人間,夏官鼎從保溫箱回到家裡的那一刻,才發現雙眼視障;現在的他,已是十六歲的青少年了,身體的磨難,並未消磨掉他對生命的熱愛,母愛的陪伴,讓他有勇氣面對所有的問題,也開啟了他生命的另一扇窗,使他徜徉於音樂國度,自在又愉快…

夏媽媽勇於面對官鼎的一切,更接受他生命的缺憾,媽媽每天親自接送官鼎上課,一路伴著孩子成長,從心疼孩子的殘缺,轉換為心中的驕傲,這一路走來,如人飲水,悲喜交集。儘管如此,官鼎在學習的道路上,父母並未給他特殊待遇,反而,把他當成正常的孩子來教養,以正向、積極、樂觀的態度,讓夏官鼎從未覺得他與同儕不同。

一次偶然機會,家人發現官鼎有過於常人的音樂敏感度,因為視力的障礙,他看不見琴譜,憑藉著音感摸索琴鍵,藉由反覆的演練,將琴鍵刻印在腦海裡,在國小畢業時,已連續三年拿下全國身心障礙者的音樂比賽的冠軍。

問他如果演奏的不好或彈奏遇到困難怎麼辦?只見他堅定的回答說:「如果演奏的不好,我會請老師再教我一次,一直反覆練習到學會為止。」就是這樣的毅力與興趣,讓官鼎徜徉於音樂世界,讓自己得到釋放。

在音樂的國度裡官鼎對小提琴、鋼琴、二胡、爵士鼓四種樂器學習的頗有心得,家裡櫃子上陳列著大大小小的獎狀、獎杯,這些獎勵是他反覆學習的肯定,看在媽媽眼中更是欣慰,因為,官鼎為了減輕家人的經濟負擔,在學科上也從不鬆懈,是獎學金的常客,喜歡求新求變的官鼎,藉由音樂與外界溝通,得到共鳴,期許自己在成長後,能邀同好組成盲胞的搖滾樂團。

除了樂器演奏,體育課也是他的最愛,專為盲人設計的門球和棒球,需要依靠專注的聽覺來打擊,這些也難不了他,與生俱來的靈敏感覺,讓他在日常生活行動自如。居家上下樓梯,電腦桌前敲打著鍵盤,除了和盲胞外,也可和明眼人對話,無障礙的溝通,將他的豁達進取感染周遭。

「盲人的世界只是視覺上的不方便,希望得到與一般人共同的待遇和尊重,而不是特別的照顧和禮遇。」夏官鼎鄭重的說著他的心聲,有機會他願意以此心境和人分享,得到共鳴和尊重。

牽著媽媽的手臂,偶而會在媽媽耳邊低語,母子間愛的呢喃,疼惜、關愛、呵護對父母一路來的心路歷程,盡是道不盡的感恩。處處展現自立自強的官鼎,彎著腰從提琴袋中拿出弓,再摸索著取出松香,細心的在弦上塗抹,一旁的母親想伸手協助,他說連忙著說:「我可以自己做。」只要他能辦得到的事,母親就會讓他盡情的發揮。

面對未知的未來,官鼎常跟媽媽說:「您不用擔心,不用煩惱,我會認真,您別操心。」生命是依靠愛與感恩滋潤,不斷的考驗,抱著永不放棄的學習熱忱來成就。母親對兒子的堅持,還有一路師長朋友的陪伴,讓官鼎在關愛中成長,自己也走出了生命的低潮,隨著跳躍的音符,繼續追尋美麗的未來。 (撰文/姚淑娥、曾詩茹)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曾詩茹 Zeng,Shi-Ru

2007/08/08

暖化效應 墾丁珊瑚白了
Global Warming!! Kenting coral bleaching

暖化效應 墾丁珊瑚白了
【聯合報╱記者宋耀光/屏東縣報導】
2007.08.07 04:06 am

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屏東墾丁附近海底珊瑚最近大量白化或死亡,且珊瑚白化現象正繼續擴大。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說,全球性生態浩劫預料會愈來愈嚴重。

樊同雲說,海生館在核三廠出水口海底兩公尺處設的水溫溫度計,在六月底及七月初都測到水溫超過32℃,其中七月廿七日更高達34℃,是海生館記錄海底水溫以來的最高溫。

七月十日,他帶助理前往核三廠出水口附近潛水調查,發現對水溫比較敏感的支狀珊瑚,如千孔、軸孔、鹿角珊瑚白化嚴重,部分葉狀珊瑚也開始白化;三天前他又帶助理到出水口潛水調查,發現部分白化的珊瑚長出藻類,證實已死亡。這是核三廠出水口繼民國七十六年及八十七年珊瑚出現大量白化後,最嚴重的一次珊瑚白化現象。

當天他們也到出水口東側的後壁湖海域及距出水口兩公里的後灣海域調查,發現部分團塊型珊瑚、藍珊瑚、軸孔珊瑚都開始白化,顯示整個墾丁海域都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樊同雲說,今年台灣尚無颱風過境,有點怪異,颱風會帶來湧升泉,可以降低海水溫度,或有助減緩珊瑚白化。

目前對於墾丁海域珊瑚白化並無良策,曾有學者建議用大型遮陽網減少太陽照射,但不太可能;治本辦法應是大家如何減少溫室效應,降低溫度。

珊瑚白化… 共生藻沒了

珊瑚白化,就是生長在珊瑚體內色彩鮮艷的共生藻離開了,珊瑚本身的無色鈣質骨骼組織因而清晰可見。

一九八七年九月中旬,潛水人員於波多黎各西南海岸首次發現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原本色彩繽紛的珊瑚礁上,冒出混濁的棕黃色液體,這些混濁物就是從珊瑚組織中釋出已死掉的共生藻。

2007/08/07

[環保] 瓶裝水不環保 做好回收減少環境負擔
Do bottled water recycling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environment

瓶裝水不環保 做好回收減少環境負擔
(中廣新聞)


喝瓶裝水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不過美國近日掀起瓶裝水大論戰,環保人士認為,瓶裝水的生產及運送過程極不環保,呼籲民眾不要購買瓶裝水,舊金山市就已經進禁止公家單位採購瓶裝水。中華民國環保署表示,目前並沒有禁限用瓶裝水的規劃,不過將做好空瓶回收再利用的工作,以免造成環境的負擔。(張德厚報導)


製造瓶裝水的塑膠瓶要消耗石油,運送瓶裝水也耗石油,而且生產時運送的過程,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助長溫室效應,美國舊金山市從6月開始,就以瓶裝水極不經濟、極不環保為由而嚴禁公家單位採購。



不過中華民國環保署表示,民眾對於可攜帶的飲水,還是有其需求,即使禁用塑膠類瓶裝水,業者使用其它材質來包裝水,還是會有一樣的環保問題產生,所以目前並沒有禁限用的規劃,不過做好回收的措施,以免傷害環境。



環保署基管會曹芝寧組長表示,目前業者每購入一公斤的PET寶特瓶製作瓶裝水,都要繳交11.58元的費用,用來補貼回收清理體系,而在回收方面,目前寶特瓶已經幾乎達到到百分之百的回收率。曹芝寧:『寶特瓶我們目前回收的量,大概有9萬公噸,如果換算成600cc礦泉水瓶來計算,每年大約有46億支。』



環保署指出,回收後的瓶子,可以用來製作蛋盒、與花盆、文具等物品,而由PET的抽絲能力極佳,這些瓶子還可抽絲製作玩具假髮、枕頭填充物、環保袋甚至毛毯等,每年可創造了20億元以上的再生原料產值。

2007/08/06

[Charity] 印尼日惹慈濟希望工程啟用暨義診、大米發放

印尼日惹慈濟希望工程啟用暨義診、大米發放
2006年5月27日的印尼日惹,因地震造成二十萬戶房子倒塌,其中包括,二百多所全倒或半倒的學校。而罹難人數高達五千八百多人,其他倖存的居民一面等政府發放的輔助金,先居住在簡陋的帳棚或臨時組合屋內。

其中慘重損壞的就是班圖爾縣,而如今建立最早的地區也在該縣,最大的原因,是由於當地爪哇族居民的和睦,合心協力,鄰居互相幫助重建房屋。而該區也是慈濟種福田的所在。

在慈濟印尼分會的援助關懷下,災難過後幾天就首度進行物資發放。因應大量外傷患者,慈濟外科骨科醫療團隊與當地醫療系統結合,為骨折的災民進行鐵架安裝手術。而在教育方面,也進行學校重建,把位於班圖爾縣的五所學校(JONGGALAN小學、TRIMULYO國小、JETIS第一國小、JETIS第一國中、JETIS第一高中),合併建立綜合學校。

如今,經過了九個月的重建,終於在2007年7月28日完成,舉辦隆重的啟用典禮,日惹省長、縣長等當地官員亦前來參加;同時也進行了第三次大米發放,以及為之前手術的病患進行再次手術。

慈濟綜合學校的學生們帶來許多藝術表演。其中有合唱團、朗讀詩歌漢化化。這些都是學生們對慈濟表達的感恩,因為慈濟讓他們有機會再回到學校上課。

由日惹省長、十位慈濟印尼分會代表人和貴賓們一起拉下蓋著慈濟logo板的布條。 學校的轉交儀式由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與日惹第十代王朝蘇丹,在石碑上簽字。

擁有「學生城」之稱的日惹,教育為首要目的。在致詞中,蘇丹表示,參加學校的啟用典禮比參加銀行分行的典禮更有印象。

日惹省長表示慈濟所做的,對日惹的教育界來說是一個創新的概念。因為把三層級的教育併在同一個地方,就是有國小、國中和高中。對民眾來說是一個相當便宜的教育費,而扔保持高品質的教育。

日惹省長蘇丹說:「我再次的感謝慈濟幫我們重建學校。現在已經落成啟用了,不僅是外表看起來壯觀的學校,也是綜合學校的模範。」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師兄表示,這間由五間學校並建在一起的綜合學校有很多特色。除了教學和運動設備齊全,這間學校的建築也是能防芮氏規模八的強震。

該校佔地四萬五千七百三十一平方米,擁有四十八間教室,可容納兩千位學生,還備有圖書館、化驗室、音控室以及足球場、 籃球場、 排球場。「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兒童。」這就是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致詞中恭讀證嚴上人的祝賀信的首要內容。

大米發放中,共發放了四千七百九十包大米。這次義診中,是由來自台灣以及印尼人醫會的醫生協助進行,共服務了六十六位骨科病患、四十位白內障病患、十位角膜剝離病患,以及二百六十位牙科病患。

義診當中,病患不認識慈濟,但是病患家屬仍記得一年前關懷的慈濟志工,握著志工的雙手說感恩,是整個義診中最美的畫面。天上最美的是星星,地上最美的是溫情。相信在慈濟志工的關懷之下,日惹的學生將把希望找回來,日惹人也能重返正常的生活。

在這次啟用典禮,有兩位日惹慈濟學生各寫一首詩給慈濟來表達他們對於慈濟的感恩心。

以下是日惹慈濟高一學生 (Tiara Pramudita Sanaiscara Nurul Ikhsani )寫給慈濟的詩:

我要向慈濟說感恩

陽光照射臉頰汗水不再淋漓
地震後破碎的瓦礫已經消失
雄偉的建築物取代震後的帳棚
煩惱、傷心、憂慮也隨著煙消雲散


我要向慈濟說
您就好像天使一般
啟發我們生存的力量
讓我們從無奈中站起來
這一切的一切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現在讓您看看
我們的學習態度
想要進步的決心
將一直持續學習下去

沒有更美的句子能形容內心的感動
沒有更美的言語來描述慈濟對我們的愛

我只能向慈濟說「感恩」

慈濟的名將永遠在我心中
慈濟的愛也會讓我掛念不已
這一切都會變成永恆留在我們心中

You are always still in my heart .

再一次我要向您說感恩!

以下是日惹慈濟小學六B 班 Tira Aristasari 所寫給慈濟的詩:

我的感恩
當我傷心的時候
想起學校已夷為平地
我想自己的求學生涯是否到此結束 ?

那時我差點絕望
也看不到未來
因為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
前途也一片茫然

在悶熱的帳篷及竹編的教室
無論如何我一定要上學
我帶著非常無奈的心情
一整年在那裡尋找知識

喔 ! 上蒼.. !
您給了我們考驗
可是也給我們無比的恩惠
因為您送來了恩人

他們願意幫忙這一次的災難
也為我們重建雄偉的學校
我的心裡充滿無限的感恩
這一切都是佛教慈濟基金會給予的

我們無以為報
嗨 ! 同學們,讓我們更努力學習
來報答慈濟對我們的恩情

感恩 !
但願佛教慈濟永遠在我們心中

資料提供:慈濟印尼分會 洪江偉 Hong,Jiang-Wei

2007/07/30

[People] 曾是酒鬼 現開心做環保志工
He was a drunkard,but now is a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

曾是酒鬼 現開心做環保志工 He was a drunkard,but now is a Happ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
在高雄市賣雞蛋的林金福,每天上午開著貨車穿梭各社區、學校,但他不是沿街叫賣雞蛋,而是撿拾破爛,然後送到慈濟喜捨環保站做回收,經常做到汗流浹背,一度中暑送醫。而他歡喜做、甘願受,是因為他中心有「三求、三不求」

現年37歲的林金福,理著平頭,看來誠懇條直,帶點木訥,很難想像他曾是沉迷於醉生夢死的酒鬼。談起過去的荒唐日子,林金福不禁笑了起來:「當時被錢逼得走投無路,只有藉酒澆愁,每天喝到爛醉如泥」。

林金福原本是職業軍人,民國86年退役,接手老丈人的皮蛋、鹹鴨蛋工廠,當時工廠被倒債一千多萬元,老丈人賣了四棟房子仍還不清債務,新手上路的林金福不諳商場爾虞我詐,接了兩年多,又負債一百多萬元,經常跑三點半,壓力大到想自殺。

那時候,他的弟弟也被倒了八百多萬元,跑路躲債,媽媽禁不起債主三番兩次登門討債,從台北淡水河一躍而下身亡。從小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姊姊,難忍喪母之痛,再度病發,在家點火差點燒掉整個家,他晚上都不敢睡覺,就盯著姊姊,害怕她再做出傻事。

苦悶至極的林金福,不是借酒麻醉自己,就是徘徊西子灣,想追隨老母而去。老婆看他如此頹廢、消極,氣得三天兩頭就吵架、鬧離婚,後來老婆轉尋求宗教寄託,每天潛心禮佛。

有一天,林金福無意中在家裡看到慈濟書籍,「歡喜還,打八折;不歡喜還,就加利息」、「人的快樂不是它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等證嚴上人句句箴言,讓他豁然開朗。從此他不再自怨自艾,每天認真工作,改賣肉圓、蚵仔麵線及早點,攢了一點積蓄後,再回到賣雞蛋的老本行。

現在他和太太都以身為慈濟志工為榮,每天快樂賣雞蛋外,兼做環保為功德,家裡還開設了一個小型環保站,從撿拾垃圾中體悟人生。並且時時以證嚴法師的「三求、三不求」來自我期勉: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新聞來源:2007/07/30 聯合報

2007/07/28

《慈濟》月刊‧第488期
No.488,Tzu Chi Monthly

《慈濟》月刊‧第488期 No.488,Tzu Chi Monthly《慈濟》月刊‧第488期
出版日期:2007年7月25日
No.488,Tzu Chi Monthly
Publication date : July 25, 2007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創刊四十年,從最初的徵信報紙,到今年四月一日推出電子雜誌,全球讀者可於每月二十五日出刊日,透過電腦免費下載《慈濟》月刊,讓真善美的訊息淨化己心,也為保護地球盡心力...( 電子版網頁版

.簡介 Introduction.
《慈濟》月刊於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創刊。四十年來,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且善美的人物與事蹟;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以人文關懷角度看世事、寫實事,發掘蘊藏在台灣民間底層的一股「善的生命力」——有平凡小人物的行善觀,有在逆境中發光的生命韌性,還有力行環保淨化大地的無名英雄,也有世界重大災難的即時報導與長期追蹤關懷;期能「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柢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

《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希望為社會營造溫柔的「心靈工程」,提供讀者正面的人生價值觀、激盪出善的行動力。

【歡迎您隨喜助印】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文化基金會

如果您要索取免費贈閱的《慈濟》月刊,您可以親自前往慈濟各分支會或聯絡處索取;或是利用郵局劃撥,郵資一年份:台灣地區165元,海外地區500元 (通訊欄中請註明「慈濟月刊郵資」)

讀者服務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備註:「慈濟傳播文化基金會」結合大愛電視、廣播、經典雜誌、中外文期刊、出版部,於2005年1月1日在台北關渡「慈濟人文中心」正式成立

2007/07/25

[慈青] 牙醫李彝邦義診 樂做環保


中國時報 2007.07.13  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主治醫師李彝邦,隨身攜帶環保碗、環保筷、環保杯「三保」,3年來都以步行上班,假日忙著到偏遠山區義診,希望小小動作,能幫地球降溫,簡單又環保,人人都能做到。

慈濟基金會台中分會舉辦暑期國中營,李彝邦和小朋友分享「克己復禮、減碳生活」,從生活中做環保;他說,雖然沒有「慧根」,但是自己很「會跟」,跟著大家作志工,把握機會付出。

李彝邦是家中獨子,從小功課好,但父親望子成龍心切,犯錯或功課退步,常常吊他起來打,嚴厲的體罰,讓他對父親保持距離,出外求學,只有需要用到錢時,才會打電話回家。

選擇行醫志願後,李彝邦在醫院看到孩子有病痛,父母仍無怨尤照顧,讓他心中感慨萬千,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冷漠態度,最後鼓起勇氣開口說「媽媽,我愛你!」讓媽媽非常驚訝。但爸爸對他參加慈青社團,造成醫學院功課退步,則是很不諒解,認為「慈濟影響孩子的功課」,還趕到花蓮要向證嚴法師興師問罪。

證嚴法師向他的父親開釋,參加慈濟的孩子不會變壞,上人一席話,也讓李彝邦了解,不讓父母擔心,除了勇於助人,還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課業和健康,醫學院功課又跟上進度,才讓父親放心。

現在李彝邦忙於門診,還繼續攻讀博士班,又擔任醫學院老師,每天忙得團團轉,但每遇假日一定參加慈濟義診,上山下海的偏遠地區,對他而言,忙不忙只在一念之間,他當成出外休閒,欣賞風景的最佳回饋,連父母、太太都加入義診的助人行列。

李彝邦說,愛護地球,應該融入日常生活,病人就是他的宣導對象,最近天氣炎熱,他還是每天走半小時的路上下班,沿路的綠蔭躲避日曬,有趣的是,途經綠川下游,竟然發現很多吳郭魚悠游河中,特別拿著相機拍照紀錄,為生活增加不少樂趣。

2007/07/24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摘自靜思文化 - 與地球共生息
作者:證嚴上人 Master Cheng-Yen

記得初出家時,看到「眾生共業」這句話,內心很震憾!

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心中有一善就能破千災,所以,當時我有三十位會員,我要她們每天投五毛錢進竹筒,做為救人的基金。

有人就說:「師父,不要每天投五毛錢,我一個月繳十五元好不好?」
我說:「不好。」

「一天五毛錢,三十天就是十五元,有什麼不一樣呢?」
「不一樣,因為你一天投五毛錢,每天就記得: 今天要做善事,日行一善」
「原來是這樣啊!」

於是,她們拎起菜籃子去買菜,就很自然的向菜販說:「少秤一點,我要省五毛錢。」
菜販就問:「省五毛錢要做什麼?」

「要救人啊!」
「五毛錢哪能救人?」
「師父說點點滴滴集中在一起,力量就會大,就能救人。

菜販聽了就說:「那我每天也要省五毛錢,也可以救人。
好,以後妳每天來收,我也要每天投五毛錢。」
於是,買菜的人省五毛錢,賣菜的人也捐五毛錢,每天在菜市場裡都有愛的循環,每個人都很歡喜,慈濟就是這樣做起來的。

那種內心的著急,實在無法形容,有人說:「一步八腳印,師父的腳步踏得好快。」但是我覺得還不夠,希望這一輩子能做八輩子的事情,而且還要快一點,還覺得來不及,還覺得不夠!

因為天地之大,人口之多,人心處在濁氣污染中;我不知道到要底要用多少時間,費多少力氣,才能真正消弭這一股濁氣。

( 100個疼惜地球的思考和行動 ,請參見「與地球共生息」)

2007/07/23

[Charity] 關懷日本新潟地震,慈濟志工送愛到柏崎

慈濟志工於矢田集落村熱食發放,居家關懷送熱食給當地老婆婆。
七月十六日上午十點十三分,日本新潟縣發生歷時二十秒芮氏規模六點八的強震,造成近千人受傷、七千八百人疏散,縣內的柏崎市受害最嚴重。地震三天後,三十二名慈濟志工抵達新潟縣柏崎市重災區,煮熱食膚慰災民,送愛到柏崎。

19日慈濟志工在柏崎市矢田集落村,進行居家關懷親自奉上熱食。矢田集落村目前已經斷水、斷瓦斯,當地居民多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期待能為災民做事的願望也更加強烈。慈濟志工展現恭敬心,端著熱騰騰的咖哩飯,一一送到老人家中,當地老人就像遇見親人充滿喜悅與安心。

一位七十八歲的老婆婆驚恐地告訴志工地震的來臨,就像是面臨一場戰爭;一位八十八歲的老先生提了鍋子當場忍不住先吃一碗才進門;還有已經吃了好幾天的飯團與麵包的老人家,聽到不用錢,直說感恩,好好吃,還說一份就好,留一些給其他人。而有些等不及的老人家,有些騎著腳踏車、騎摩托車,或開車相約至慈濟志工駐紮煮熱食的地方前來領取。

慈濟志工協助八十多歲的老婆婆將咖哩飯送回家,婆婆一直說能吃到熱飯非常的感動。由於日本新潟縣的災區中房屋毀損情況不嚴重,但是強震過後再發生六十多次餘震,其中有一次的強度為五點八級,日本氣象局警告一星期內將繼續餘震,災民都儘可能前往避難中心避難。日本慈濟人在出發至柏崎市前,持續與日本救災中心密切聯繫,評估災區內的臨時物資因有當地或鄰近縣市及時提供,倒是熱食的提供非常迫切,決定以最快的時間,前往重災區提供熱食。

2004年10月新潟縣也曾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震,造成三千多人受傷的慘劇,當年慈濟志工曾於當地付出,對當地路況較熟悉。故在僅僅兩天的時間,日本分會慈濟志工完成交通、路況、住宿資料的搜尋,及物資的採買,並等待台灣慈濟志工抵達日本,召開協調會議,做好熱食發放的籌備工作。

日本這幾天經歷「七月颱」萬宜颱風肆虐,緊接著發生新潟地震,慈濟志工聞聲救苦送溫情,只願以愛化解災難。而國際間各地天災人禍頻傳,證嚴法師心疼,但願人間有愛,讓世間萬物更調和。

日前美國北加州太浩湖發生森林大火,近萬人生活受影響,北加州慈濟志工,配合美國紅十字會,快速給予災民援助;七月初阿根廷遭逢近百年來罕見大雪,有人因為天氣太冷被凍死,當地慈濟志工馬上決議製作毛毯。慈濟志工遍布各地,在每個暗角,溫暖每一顆孤獨的心。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 Liu,Xin-Yu

2007/07/20

大愛電視:七月份《證嚴法師菩提心要》節目預告


七月份《證嚴法師菩提心要》
~邀您品嘗佛法的清涼滋味~

播出時間(台灣時間):
每週六 17:00 (首播)
每週日 08:00 (重播)
次週五_深夜 24:15 (重播)

艷陽七月,暑氣逼人,
試圖減少碳足跡的您,
何妨靜靜一坐,
聆聽 上人開示的輕柔語音,
感受佛法為您帶來心境的澄澈清涼。

●7月07日 鐵珠教育__證嚴法師寄語青少年

●7月14日體解大道 行入無量法門 – 無量義經 德行品淺釋 (一)

●7月21日 深入經藏 通達無量法門 – 德行品淺釋 (二)

●7月28日 修覺道 弘宗門-2007年 全球幹部精進研習營

感恩您的準時收看!

「菩提心要」網頁:http://www.newdaai.tv/?view=item&id=90

2007/07/05

禁魚有成 富山海域發現硨磲貝
Tridacna spuamosa

被國際列為保育貝類的硨磲貝(礁石上呈彎曲狀),富山海域礁石區也看得到。記者陳嘉信/攝影
【聯合報╱記者陳嘉信/卑南報導】


「哇!那是被國際列為保育貝類的硨磲貝呢」,卑南鄉富山海域實施禁漁近2年成果亮麗,保育人土昨天連署建議,每年7至12月魚類非主要繁殖季期間,開放釣大魚放小魚的垂釣方式來永續經營管理,但仍不得電、毒或以網具捕魚。

東海岸杉原與富山礁岩區海域因常有不法人士毒、電魚,或鑿取珊瑚,影響海底生態。前年9月縣政府公告該處海域為漁業資源保護區,嚴禁有人在該海域從事電、炸、毒、網、釣等行為。

但禁漁區在莿桐部落阿美族人傳統活動領域內,每年七月海祭會在海邊採捕魚貝類,與護漁衝穾,原住民籍縣員王清堅對護漁有意見,昨天要縣政府說明。推動魚資源永續的台東大學副教授彭仁君、與台東水試所助理研究員陳郁凱等人也到場。

縣政府農業局長廖復山說,縣政府上月邀集開會協調會,確定下月海祭期間,開放禁漁區供原住民族人利用,但珍貴的硨磲貝等保育貝類仍不得採捕,魚類則捉大放小。

彭仁君說,富山間海域自公告為保護漁區後漸恢復生機,希望持續長保,構建成一個具解說與遊憩功能戶外自然教室,為保護漁業源做註解。

陳郁凱說,經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在公告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後,記錄到35科115種魚類,占全台灣魚類物種5%,顯示杉原海域魚類多樣。令人驚喜的是海底珊瑚數量多,種類達三、四十種,生長情況良好。

巡守隊志工王枝豐並帶領有關人員下潮間帶觀察,發現十多種海洋生物,包括魔鬼海膽、蠑螺、招潮蟹、陽燧足、獅子魚等,推估當地的甲殼類達十種,貝類有三、四十種,藻類、海星、海膽、海葵等種類也不少。

60歲的富山村民陳柳煌說,在未公告護漁前,下海潛水只能看到少些魚,且怕生會躲人,但護漁後,潛水觀察,魚群一群,且不怕人靠游過來,另外,珊瑚也恢復生機,珊瑚頭大的可讓魚類棲息。

【2007/06/13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7/07/04

慈濟暑期營隊,讓暑假精進不空過
Tzu Chi summer camps,let the summer vacation won't be waste.

慈濟暑期營隊,讓暑假精進不空過 Tzu Chi summer camps,let the summer vacation won't be waste.慈濟基金會於七月起,一連舉辦近百梯次的營隊,參與學員約一萬四千人,服務志工逾一萬人次,如再加上原本固定學習的長期班學員,全省將有近三萬人悠游徜徉在學習的國度,在琳瑯滿目的暑期活動中,本會所舉辦的營隊,除提供健康兼顧人文禮儀的營隊內容外,隨著全球抗暖化的議題持續發燒,也將此議題融入課程中,期望藉此讓學員正視這個議題。

夏日氣溫日日飆高,溫室效應持續發燒,低碳與減碳已成為地球暖化之際全球重視的行動,本會特地製作「克己復禮‧全民減碳」的影片,將於營隊中使用,透過圖片與影片闡述「地球發燒了?」「怎麼幫地球退燒?」「如何做到減碳?」等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員知道減碳運動並不難,並且隨時隨地都可以力行。

另一方面,有鑑於少子化與雙薪家庭之故,也有多梯營隊以生活禮儀為主,讓禮教之美從小紮根,成為謙謙有禮小淑女、小紳士;同時,為了培養孩子鑑賞的涵養,也開設攝影、雕刻、茶花道等較專業的藝術課程;大愛電視台也邀請學員實際播報體驗坐上主播台的感受,結合媒體素養等相關課程,讓學員一窺媒體工作者的面紗。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弱勢的族群也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本會特地為慈濟照顧戶(本會每月濟助的家庭)的孩子和中重度智能不足的孩子舉辦營隊,讓他們也能擁有快樂學習又精進的暑假;為了拉近親子關係,所有營隊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營隊是必須親子共同參加,透過一起參與營隊的過程相互成長,建立共同的興趣,取得相同的話題,為親情加溫,讓家庭氣氛更加和樂。

對許多人而言,暑假是放鬆身心的時候,雙薪家庭的家長也許也正在擔心孩子暑假生活,趁著假期參與慈濟的營隊活動,可說是暑期另類的休閒活動。有別於一般人利用這段時間出國旅遊,學員們反而運用這段時間,聚集在良善的空間裡精進,透過人際互動相互學習,誠如證嚴上人對學員們的讚許:「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三間』用得恰到好處,就是大好人生。」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曾詩茹 Zheng,Shi-Ru

2007/07/01

《慈濟》月刊‧第487期
No.487,Tzu Chi Monthly

慈濟大學傳播系學生在潘朝成老師的帶領下,組成「南華攝影工作隊」,探索在地文化、關懷弱勢族群,並藉由長期觀察南華社區的在地特色與轉變,強化說故事及影像表達的能力。  (攝影/林炎煌)
《慈濟》月刊‧第487期
出版日期:2007年6月25日
No.487,Tzu Chi Monthly
Publication date : June 25, 2007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慈濟大學傳播系學生在潘朝成老師的帶領下,組成「南華攝影工作隊」,探索在地文化、關懷弱勢族群,並藉由長期觀察南華社區的在地特色與轉變,強化說故事及影像表達的能力...(電子版網頁版

.簡介 Introduction .
《慈濟》月刊於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創刊。四十年來,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且善美的人物與事蹟;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以人文關懷角度看世事、寫實事,發掘蘊藏在台灣民間底層的一股「善的生命力」——有平凡小人物的行善觀,有在逆境中發光的生命韌性,還有力行環保淨化大地的無名英雄,也有世界重大災難的即時報導與長期追蹤關懷;期能「為淨化心靈作活水,為祥和社會作柢柱,為聞聲救苦作耳目」。

《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希望為社會營造溫柔的「心靈工程」,提供讀者正面的人生價值觀、激盪出善的行動力。

【歡迎您隨喜助印】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文化基金會

如果您要索取免費贈閱的《慈濟》月刊,您可以親自前往慈濟各分支會或聯絡處索取;或是利用郵局劃撥,郵資一年份:台灣地區165元,海外地區500元 (通訊欄中請註明「慈濟月刊郵資」)

讀者服務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備註:「慈濟傳播文化基金會」結合大愛電視、廣播、經典雜誌、中外文期刊、出版部,於2005年1月1日在台北關渡「慈濟人文中心」正式成立

王功村的潮間帶
Changhua Wang Gong harbor the inter-tidal zone

彰化王功漁港潮間帶Changhua Wang Gong harbor the inter-tidal zone,照片來自Photo From:http://roamover.blogspot.com/2006/06/blog-post_115073054889894514.html.
文/黃小黛
Writer:Huang,Xiao-Dai

離開城市,投向自然,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旅行,是讓身心放鬆的一個絕佳方法,抒壓的形式,離開書本、電影、網絡與體制,能排除的,往往是異想不到的東西。

這是位於彰化縣沿海地區的王功。

一個以養蚵、採蚵為主的村落,牡蠣產量佔全台三分之一。海洋包覆著王功人的生活,而村裡的潮間帶,也形成部落裡生命的寫照。

潮水漲退潮之間的區域稱為「潮間帶」,也就是指海水漲潮到最高位(高潮線)和退潮時退至最低位(低潮線)之間,會曝露在空氣中的海岸部分。在一定時間內海水高度呈現週期性的漲退,叫做「潮汐」,依潮汐之大潮、小潮之變化,可分為上部、中部及下部。

王功的潮間帶,整個就像是個水墨畫的色澤。為了採收蚵田,村民在其中築了一條長長的柏油大道,沿著黝黑色的道路行去,彷彿置身在奇異的境地,除了黑色調,遼闊視野,澄澈天空,人剩下的也不過一個簡單需求,不太清楚心裡甦醒了什麼,可是身體長久累積的疲倦,無形的緩解,人也大概因此恢復了什麼,大自然的力量就是如此,看見聞到,置身其中就被柔軟而影響。

人的心裡遊絡在城裡,必定失落著什麼。我們汲汲於事業,把自己投入於工作、公關之中,專注的事情與煩惱,總是一層一層圍在腦海,習慣生活上的壓力,累積著混亂能量,壓力與規則、條律耗蝕殆盡心頭,關心生存上的競爭而難以排解的喧噪,感受到威脅時所引起的緊張不安或痛苦,塞爆了腦袋和神經。說要藉由什麼而振作,獲得歇息,或許這裡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埋首在生活裡,眼睛大概都離開天色的感覺了吧,多數的倦容也說不上真正的原因了。我是這麼想的,當置身在蚵田的泥濘地,快樂的滋味、無壓迫感的日子,跨過你腳指上的是小小的招潮蟹,人被夾雜在地球上海陸交界,吹著風,散著步,之前種種就像得到許多澄清。

王功有台灣中西部海岸美麗的潮間帶,生態的導覽,於我是個意外。在古老以前,我們其實不太需要仰賴知識來尊重土地與生命的關係,當你明白你如何取之於自然,就會懂得如何敬重它的賦予,但而今人經歷更多的淘洗、更長的歲月,卻需要依賴警告才能制止行為。

我們是不是得不斷失去,才能明白珍惜的意義?

倘若石油工業再進駐村落,那麼,這塊土壤的生態大概也就要像工業演化後消耗殆盡的廢墟,然後,村子也要萎縮成枯竭的靈魂了,我們好像都是這樣慢慢的遺落自己。

潮間帶受潮汐的影響,每天會有兩次被海水淹沒,也有兩次會暴露在空氣中,因此,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各種生物,必須具備某些特殊的本領,去適應這種海陸遽變的環境,才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村裡的人說,「我們王功人就像這潮間帶的生態一樣,擁有海洋與陸地的雙重生命力。」褪去的漁業,藉由生態觀光產業的推動,這片澹養了許多漁家子女的土地,逐漸讓努力想繫住原生情景的人給復育,如果我們輕忽的改變了賴以為生的生活所在,那麼許多從中生養出的就將失去它原有的能量。縱然許多網路上的宣傳文字說,退潮後的沙洲是王功最大的觀光賣點,也是凝聚歡笑的泉源,但是只要你望過這一片無際的地理,你將明白,有些地方,必須親臨,才能領略它所帶給你的事情,當你真誠善待你所珍惜,它對你才能產生意義。

黃小黛日前走訪雲林、彰化一帶,呈現在網頁上的,就是多篇採訪、寫作的成果。關於王功,還有幾篇,都收在部落格裡。
Huang,Xiao-Dai recently visited Yunlin, Changhua area, appeared on the website is more than an interview and writing results.There are some articles about "Wang-Gong" in her Blog.

黃小黛 Huang,Xiao-Dai's Blog:http://www.islife.info/

2007/06/30

[健康菜單] 苜蓿芽手捲


【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資訊網

調味料

黑芝麻粉....少許
沙拉油.....少許
鹽.......少許
材料

中筋麵粉.....300公克
小麥胚芽.....100公克
黃瓜.......400公克
苜蓿芽......300公克
玉米粒......250公克
蛋........3粒
蘋果.......1粒
冷開水......100cc
熱開水......100cc
作法

1.皮製作法:麵粉+小麥胚芽+熱水100cc+少許鹽攪拌均勻, 再加冷開水繼續攪拌成濕麵團,搓成長條狀,分切10小塊,桿 成薄皮狀,用平底鍋煎熟即成麵皮。

2.麵皮卷入苜蓿芽、小黃瓜絲,煎蛋絲、玉米粒、黑芝麻粉、沙拉醬,對切即可。

營養成份分析(六人份)
熱量(大卡).....2075.8 蛋白質(公克)....103.1
脂肪(公克)..... 30.1 糖類(公克).....344.6
膳食纖維(公克).. 34.3 鈉(毫克)......973

2007/06/29

企業家志工回饋社會,將慈善與環保結合
Entrepreneurs volunteers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combined with the cha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近幾年來,本會(佛教慈濟基金會)經常需面對來自台灣甚或全球,各專家、學者乃至人道救援組織的詢問或探訪,為何慈濟的援助行動可以如此快速與務實的提供人力、物力的動員,這個解答,除了全球慈濟志工在地化之外,其實在背後是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企業家志工,他們組成「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以自身的專長與長才,善用身邊資源貢獻力量,積極研發環保救援物資,讓賑災工作更有效率。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於2003年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規劃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防災救災以因應緊急需要即時膚慰,以安身安生安人心。換言之,即是希望把食、衣、住、行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但慈濟企業家志工們仍戰戰兢兢,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志工在發生緊急事件或賑災時,第一個面對的常是民生問題,經常前往災區的本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以切身感受表示:「慈濟人到了災區後,那種心情就像地震;什麼東西都沒有的情況下,讓災民們先溫飽,衣服有得穿,維持在基本生存線上才是急切之需。」


人援會食品協力組魏應充(頂新集團即康師傅負責人)表示,考量進入災區時,往往沒水沒電,災民總是又餓又渴,考量方便進食、吞嚥與熱量、營養、飽足感等條件後,則以研發食品粥、真空包裝的米飯(撕開包裝即可食用)、餅乾先行填飽災民的胃,等情況穩定些後,環境條件改善後,再將研發的泡麵等食品引入,就連食物的口味、口感,也會因應地區而有所差異(例如:印尼口味偏辣,則以咖哩口味為考量),災區衛生條件不佳,因此要兼顧健康與衛生的飲食,都需要融入研發過程中,以災民的角度思考,不斷向上提升,不斷修正。


謝景貴主任說道,當災民生活回復到可以自行煮餐時,即進入慈濟賑災模式中後續援助的項目,如:大型食物發放(如米、油等)。而在第一時間的運輸工作刻不容緩,當中運籌帷幄的慈濟志工李鼎銘(基業船務公司創辦人李宗吉之子)說明:「災難發生後的前四十八小時,原則上都用空運,再來看先後緩急如藥品、毛毯、帳篷等,可能空運、海運同步進行。」


災區用水問題,要提供幾千、幾萬人的需求,非家庭用淨水器可解決,因此,研發簡潔、紮實的大型淨水器成了首要考量,慈濟志工於是聯想到海運用的貨櫃,把整個淨水廠搬到貨櫃裏,有進水、消毒、沉澱、過濾等固定的程序,經過思考改良,將濾心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用水的動力把泥沙沖掉,反洗後再重新過濾,以數字來分析該淨水器的效益:一天約可處理五百噸的水,以一噸水供應可以五個人來計算,五百噸水等於二千五百人,省一些只擦澡,一天約可供應一萬人左右,而這樣的研發,無疑讓飲用水的部分得到解決。


而貨櫃型緊急淨水設備還曾於內湖淹水時發揮功能,由於那次的豪雨,連帶倉儲內、慈濟專做賑災便當的中央廚房亦缺水、缺電,通訊全部中斷,此時,慈濟志工自行改良的通訊設備則發揮良能,當時慈濟內湖中央廚房一天要做七萬個便當,將近二個星期的時間,電力則由淨水器上的發電機供給,提供災區的照明,讓溫熱的便當送到災民的手上。除了供水、供電外,機器本身附帶的抽水幫浦,亦可發揮抽水功能,唯抽水動作並不會經過淨化設備,僅是純粹把水抽掉,可說是這台機器的附屬效用。


而當慈濟賑災團剛到達災區現場時,也可使用簡單的保麗龍、錫箔紙和玻璃蓋板,再加上充足的陽光,在直徑15公分圓鍋內裝白米,約悶燒加熱4小時後起鍋,米粒可煮成白粥,這樣的裝備稱之「簡易太陽能悶燒加熱器」;為解決賑災時生理問題,特地引用日本製造的簡便廁所,重量僅只840公克,材質為厚紙板,但承載重量為150公斤,兩分鐘之內即可組合完成,內含的凝固殺菌劑也可將氣味去除以達衛生,再加上一個簡易帳棚,即可達到隱密性。


人援會的研發同時還考慮降低資源的耗損,例如以寶特瓶進行特殊的製成後可成為織品,二十支寶特瓶可以織成一件夏天穿的T恤,八十支寶特瓶則能織成冬天毛料雙層夾克,一百四十支寶特瓶則可製成賑災睡袋等等;而每次在緊急事件中,看到慈濟志工涉水送便當時身穿的連身雨衣,其實是將雨鞋與雨衣兩相結合,讓水無法滲入卻又能保有透氣的功能。而能讓災民暫時安身的組合屋,這群企業家志工也設想到帳棚悶熱、鐵皮屋運送不便等缺點,慈濟志工高明善表示,目前組合屋正朝著以「紙」作為建材,並集雨水回收系統和太陽能板於一體的斜屋頂紙板組合屋發展,這種屋子將地基墊高以避潮與泥濘,整體的重量減輕了,是組合方便並兼顧運送便利性、民生基本用水與用電的全方位考量。


慈濟志工魏應充表示,地球的暖化與水資源的缺乏,糧食的短缺將成為難以避免的世紀災難,以南非來說,他們的主食玉米、馬鈴薯,今年原料至少漲了百分之五十,長年的乾旱使物價飛漲,為了南非貧戶生計著想,食物取得一定得就地取材,慈濟志工經過觀察後發現,貧戶再窮門口都有野生壯碩可食的仙人掌,而仙人掌果實酸酸甜甜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因而有了仙人掌食品的發想,期待藉此帶動當地產業,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出一套製產銷體系,已解決當地貧戶的生活。


在造紙上,人援會也做了創新的思維,傳統造紙必須砍伐樹木,在過程中又需添加強酸、強鹼和漂白劑等化學物,不僅排放廢水,也破壞了生態。而以大理石的廢料、壞料造出來的紙,只需使用無機礦粉(石頭粉)與少量無毒樹脂,即可產出符合環保概念的新紙張,且可回收再利用,亦有裂化、可分解特性,即便丟棄至戶外,其所含主要礦石粉將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極具綠色環保意識。


慈濟志工時時刻刻希望為地球節流,減緩地球的崩毀,而這群企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跟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就肩負些志業責任。「二十一世紀,志工是改變世界的力量。」慈善與環保的結合,正是這群企業家志工在人道救援行動的理想與實踐的方向,而企業家志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資源做了最有效的運用。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曾詩茹 Zheng,Shi-Ru

旱象稍解 「保濕」仍不可掉以輕心
Wetland Park

濕地是天然海綿,也是最佳的天然蓄水系統。 關渡自然公園提供 台灣地區降雨量在地域、季節上的分佈極不平均,容易造成地區性或季節性的乾旱。將來由於經濟發展、人口成長、新水庫地點尋覓不易與開發成本增加、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缺水的問題將愈發嚴重,「保濕」行動勢必要及早進行。

據此,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台灣不但多山,且山勢陡峻,雖然每年梅雨季與颱風會帶來雨水,但是絕大部分的降雨都迅速流入海洋,無法保留。未來如因經濟發展或是人口增加致使需水量增加時,除非增建水庫,否則難免缺水問題。

但是興建水庫難免會破壞原始天然環境,如近來吵的沸沸揚揚的湖山水庫興建問題,因為興建地點正好是全世界八色鳥分佈密度最高的區域,所以引發不小的爭議。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最好的「保濕」方式,就是藉助天然的吸濕海綿—濕地來保水。

由於濕地的底泥顆粒非常細緻,當水流入濕地中,不但可以有濾淨的效果,更能藉著物理現象蓄留其中,稱得上是天然海綿。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濕地在雨季時可以蓄水,之後當四周環境乾燥時,蓄存在濕地內的水便會慢慢排出,可以減輕並延緩乾旱現象的發生。濕地就是有水生植物生長的地區,像是關渡自然公園內的草澤、河岸、池塘、甚至是人工形成的水稻田都屬於濕地。

過去由於人們對濕地不甚瞭解,認為是瘴癘之地,多將濕地開發做為工業或住宅用地,白白破壞了天然的存水系統,也損失了其中珍貴的生物資源,現在,台灣僅存的幾處天然濕地也因污染與淤積的緣故,逐漸喪失了濾水與孕育生命的功能。

幸好隨著自然知識的增加,越來越多人瞭解到濕地的重要,目前也有許多以保護濕地為己任的民間團體形成,其中台北市野鳥學會所經營管理的關渡自然公園,多年來不但力行濕地保育行動,更致力於研發濕地環境教育課程、推動濕地環境保育觀念,教導民眾認識濕地、愛護濕地。

6月21日起,關渡自然公園將舉辦『濕地生態體驗營』活動,推出「到底在哪裡」、「是誰偷偷躲在濕地裡面-以水生昆蟲為例」、「濕地土壤黏答答」、與「心濕地探索」等四項有趣的課程內容,要讓民眾有個特別的濕地初體驗。本活動免費,並可獲得贈品及關渡自然公園再訪折價券,鼓勵民眾多多參與,歡迎家長帶著小朋友個人報名或是30人以上團體報名。日前已開始接受報名,意者可上關渡自然公園網站http://www.gd-park.org.tw/(教育服務/親子活動)或打諮詢專線02-28587417轉216~9。

【2007/06/08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2007/06/27

凡人證嚴法師──精舍三日
Master Cheng-Yen

證嚴法師 Master Cheng-Yen 原文: 梁玉芳 (聯合報記者)
Writer:
Liang,Yu-Fang,The United Daily News Repoter.
修飾:羅又仁 (慈濟大學)、李東昀 (大漢技術學院)
Modifier:
Lo,You-Ren,Tzu Chi University.
Li,Dong-Yun,Dahan I. of Technology.

人潮不斷。花蓮中央山脈山腳的靜思精舍,安靜中卻是人來人往。一波退下,一波又再湧上,透著恭敬的靜謐跫音步步移向一襲灰色僧衣的比丘尼──證嚴法師。

「向上人告假,弟子先回台北去,明天再帶慈友會成員回來精舍。」慈濟委員李憶慧趨近俯身向法師告辭,執禮甚恭。「上人」是慈濟人對證嚴法師的尊稱「回來」是因精舍是慈濟人心靈的故鄉,這裡是家,紅塵才是異鄉。

法師由手上專注的文件抬頭,斜睨著李憶慧:「明仔在擱來(明天再回來)?妳不如留在這兒免返去(妳不如留在這邊不用回去了)。飛機來回就要三千多元,妳是怕航空公司沒生意?三千多元可以做多少事啦?」被罵了,已為人母的李憶慧吐吐舌頭,像小女兒的嬌態,對母親撒嬌婉言解釋著非得回去不可的理由,回來也是一定得來的,都是責任嘛。再跪下頂禮,感謝上人教誨。

人去,人又來。似乎沒有休止。

一個白色身影由觀音殿走進知客室,打量著訪客。牠是善來,精舍裡修行的白色波斯貓,出家已在十年以上。望望正忙的法師,嗅嗅等著法師的訪客,安靜地踱到大殿,伸長了身子,張出爪子,對著打坐的蒲團,夸茲夸茲地磨起爪來。蒲團是什麼?在牠眼中是四大皆空的。

加持? 她不會
如果摸過病就好,何必辛苦蓋醫院?

一種沈穩安定的氛圍由法師身上而起,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呼吸緩沈、舉止也從容起來。旅人在此駐足,哀傷的心在此尋求撫慰。傾訴心事,報告進度;聆聽指示,等待安慰。「師父啊,最近運途不順,您給我『觀』一下。」「上人,醫師說我的病要開刀,師父你看行嗎?」凡夫愚痴,也是修行者的責任。證嚴法師說,要加持,要天眼通,這些她都不會,心存善念植福就是;如果被她摸過,病就會好,那她辛苦蓋醫院做什麼?

法師像口鐘,人叩即鳴。身形也似鐘,端坐椅上,挺直腰桿,似乎從不疲累。佛教中的規儀:坐如鐘,行如風,立如松。證嚴法師正是如此,自律甚嚴。「不論什麼時候,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筆直的。」慈濟負責紀錄法師行腳的師兄這樣形容。

希望工程的藍圖、新社國小的石子地板樣品、慈濟醫院處理漢他病毒的最新報告、慈濟大愛電視台新的節目計畫,隨著不同來者更替,一一呈上。趁空,慈濟四大志業體的卷宗立即送到眼前,批閱。面前除了一盞茶,還有麥克風、數位錄音機;身旁灰色短褂、結長髮辮的「近住女(預備出家者)」執筆寫下法師的一言一行;不遠處總有一台攝影機對著她,捕捉隨時傾注的佛理機鋒。法師動見觀瞻,眾人喜見;她卻是沒有自由的。 時間在此是不容情的,沒有一絲浪費。「搶秒關,」法師說。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到?這暝睡去(今晚睡著了),確定明早還醒得來?「慈濟人拚命,我也得拖命做啊。」

坐臥於小小寮房
佛像前頂禮 一轉身就是書桌

凌晨三時,打板而起,夜色仍濃。近百人在幽暗靜謐中步入大殿,端身盤坐,隨著鐘磬誦經。此時,證嚴法師已獨自一人在僅可容身的寮房中做早課。頂禮、起身;再頂禮,再起身。念佛,發願。「或聞觀世音名號者,離苦得解脫」。發願挑起天下苦難的證嚴天天如是祝禱: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數十年不曾改建的小小寮房,巧妙隱藏在精舍之中,任由精舍擴建,法師寮房不動如山,「既然沒壞,何必要動?」一方小屋是慈濟世界的運籌中樞。

由佛像前起身,身子一轉就是書桌。「面對佛像,是佛法;轉身,就是世間法。」法師說。書桌上的電腦巧薄的液晶顯示螢幕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她曾由電腦上看到阿富汗天災,要人拿地圖查查阿富汗是在哪兒,慈濟腳步於是踏上阿富汗。「經不是用口念的,是用腳行的。經就是道,道就是人走的路。」這是慈濟人間佛教的哲學。

桌上的電視機也是特別的,整個世界的脈動,正透過分割成四格的畫面湧來──慈濟大愛台、CNN、NHK、公視或是DISCOVERY,是她的消息來源。腳下的收音機傳來慈濟志業的最新消息,一心數用,一天就要開始。整個屋子昏暗,只有案前一盞巴掌大的小燈。這是她的一人世界,旁人不忍打擾。完全的,純粹的。保留出家當時原始的模樣。沒有自己的入世修行中,只有在這不到十坪的空間中可以擁有出世的寧靜。

她像家裡老阿嬤
有點嘮叼,又那麼親

但這份純粹的寧靜只到清晨七時。方才大伙兒做早課的大殿早已換上簡單布景,花蓮與大林慈濟醫院連線聆聽、大愛台同步錄影的志工早會日日於七時開始。證嚴法師從不用講稿,把昨天所思,早上新聞所感,道出心聲即是說法。

其實,對證嚴法師來說,志工的心得分享才是重點,是足以燃起她動力的源頭。醫院即時人生道場,志工在此看盡悲歡離合,各有體悟。護送癲癇母親就醫,手指被母親咬破的小男孩,讓她讚嘆童心的純粹與體貼;因鄰居一句惡言,仰藥自盡的阿媽,阿公只能無奈,對鄰居搖頭:說話要小心,一句話害死阮老牽手。志工講來的小故事讓證嚴唏噓。

志工說著,證嚴法師手不停筆記。聆聽及同理心,是她過人之處。她可以瞬間變換角色,一下是嚴峻挑剔希望工程品質的領導者,一下是指點人生智慧的師父,一下是聆聽怨言的慈母,「有點嘮叼,又那麼親,就像家裡的老阿媽,」慈濟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這樣形容,親切中又帶有幽默。這是遠距離睇視慈濟的群眾所不知道的一面。

就讀醫學院的陳鵬宇一家三代全是慈濟人,趁著寒假回到花蓮慈濟醫院當志工。在醫院裡看到護士戴上手套為老人家挖出排洩物,還先微笑跟他道歉,要他這名沒做什麼的志工多忍耐。陳鵬宇真誠地說,真想向偉大的護士三問訊。他公開懺悔,雖然自己是「師公(指證嚴法師)」從小摸頭長大的,但在慈濟世界中他還沒付出過什麼。 「哪只是摸頭而已,你小時候還真老實不客氣灑水在我身上哪,」證嚴法師馬上接口。大家哄堂,證嚴法師也掩嘴笑了起來。

孩子總是讓證嚴法師開心。來自台北汐止兒童精進班的二百多名小朋友遠道來花蓮獻撲滿,「給師公蓋學校」,那是他們忍著不吃糖,攢下來存在豬公或竹筒裡的零用錢,數一數,竟也有廿多萬元。這可以買多少糖哪。

整天,足跡三處
人都說精舍極美, 我只在照片上看到

一一為小朋友戴上綠色念珠,願他們平安長大,再發給慈濟紅包,祝他們一生福慧雙修。把玩著念珠,小珠上竟然有師公的相片,舉起念珠,小朋友煞有介事地對相片喊著:「呼叫師公上人,呼叫師公上人,師公聽見請回答。」說到這事,法師不禁莞爾,也比畫著:「聽到,聽到,我回答啦」。

一整天是無止盡的會議與訪客。八時許,第一班慈濟列車已到達花蓮。在證嚴法師為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組織)點過心燈,帶領他們發願後,慈濟列車的群眾也央著見證嚴,她步出書房,拿起麥克風為遠道來的群眾表達感謝,因著他們每個月繳交功德款的善念與善行,才成就慈濟世界之美。

再步出書房,由企業家夫人組成的慈友會早已等在廳堂。企業家報告今天是太太生日,自從加入慈濟後,鑽石華服已無法打發太太,既然夫妻同行菩薩道,他決定再捐個「榮董(一百萬元)」做太太生日禮物。證嚴法師接口:那就祝妳「天天」生日快樂。

送走一批,又來一批。一整天,她的腳步只踏過書房,大殿,齋堂。她說:「我真沒自由,人家都說精舍極美,我卻一點也不知道,只在照片上欣賞。我也很想看看外面的青青綠綠,看精舍的春天是怎樣的。可是我門一開,這麼多人那麼多雙眼睛,我的腳又縮回來了。」私下的證嚴法師是愛靜怕生的。

面對紛亂不掩憂慮
願有多大力有多大 只求盡心盡力罷

在人群不多的時候,證嚴法師會推開書齋小門,繞著精舍行走,這是唯一的休閒。被人遺棄在精舍的捲毛大狗「大寶」充當護法,跟隨法師,亦步亦趨。證嚴法師一次說牠:「奇怪這隻狗怎麼沒有尾巴?」不能搖尾親熱的大寶頓時難受,訕訕走開了,法師不忍,喚牠:「沒尾不要緊啦,好好修行也是一樣的啦。」大寶又跟了過來,繼續繞園。

如同你我,證嚴法師同樣只有廿四小時,多少大小事等著她決斷;但她仍擔負著眾生的悲喜哀樂。 冬日的花蓮山貌多變,雲霧總是纏繞山頭,世界災難也在證嚴法師心上流轉。澳洲水災、印度地震、蒙古雪災;台灣紛亂更是心頭最痛,「漢他病毒可怕,我更怕台灣人的心靈病毒,自私貪婪,是非不分,夭折慧命哪,」說著說著,證嚴長長嘆口氣,雙手交握著茶杯摩挲,彷彿希望藉著茶汁熱度為自己打氣。在極親的弟子面前,她不掩飾憂慮,如來家業竟是如許沈重。

隨師弟子遞來電話,是來自薩爾瓦多救災慈濟人的最新賑災報告,也讓師父放心:弟子一切安好。那端正是夜裡,法師一一道謝。「他們九十多個人在那裡,我的心也吊在那裡。」法師沒有神通,無法保佑弟子無災無難,她說,靠的是全「神」貫「通」,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眾生苦難無盡,慈濟無非是盡心盡力罷了。

凡人 證嚴法師,選擇了一條不凡的道路。難行,卻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