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9/10/28

WWF:全球森林消失速度 每分鐘36個足球場


2009.10.23 AFP法新社

(法新社布宜諾斯艾利斯22日電)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今天聲明指出,全世界森林消失速度,相當於每分鐘36個足球場。

WWF在聯合國主辦的世界林業大會(WorldForestry Congress)中公佈此數據,呼籲2020年前達到「零淨砍伐」(net deforestation zero)目標。這場會議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

WWF林業計畫負責人泰勒(Rodney Taylor)表示,這項訴求強調面對毀林威脅的「迫切程度」,以「保護地球的健康」。

此項呼籲並不是要求完全停止伐木,而是以林地復育的方式彌補遭砍伐的樹木。

根據WWF,目前伐林的速度「產生全球20%的溫室氣體」。

阿根廷中部及北部,大面積的樹林遭連根剷除,只為了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大豆作物。

根據綠色和平(Greenpeace)組織及阿根廷林業生命基金會(Argentina's Forestry Life Foundation)等5個環境團體提供的數據,阿根廷目前只剩下30%的原始樹林。

世界林業大會預計明日閉幕。來自160國3500名代表的討論結果,將為聯合國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遷會議立下基礎。(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2009/10/23

2009TIMA年會:志工媽媽與醫師兒子,一起推動災後心理復建


新聞日期:中華民國98年10月02日

每當災難發生,慈濟人走到最前、做到最後,陪伴災民重建災後心理復建,慈濟志工邱玉芬以身教、言教帶動身為心理醫師的兒子林晉成貢獻醫療專業。母子投入慈濟,親情加溫,林晉成表示,彼此可以相互交流,媽媽給我實務經驗分享賑災經驗,我可以給予理論上的支持,提供諮商技巧。

「2009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一日起至四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的醫護藥技專業人員和志工總計近三百四十位學員齊聚花蓮參與盛會。邱玉芬是年會工作人員、林晉成是學員,平時媽媽住在上海、兒子在美國,平均一年見面約兩次,母子相遇在年會,分享實務經驗與醫療專業,對談之間非常精彩,就像一場高峰會。

去年四川大地震後,母子相繼走到災區最前線,邱玉芬第一時間內就踏上重災區進行勘災與關懷,後來林晉成也參與慈濟賑災團行列來到災區,關懷災民身心靈,陪伴災童帶動唱與家訪等。

林晉成擁有臨床健康心理學博士學位和紐約州心理醫師執照。目前在哥倫比亞醫學院從事HIV和內觀禪法的研究。診斷和治療經驗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遺症、適應性障礙、恐懼、自卑、學習困難、適應不良;青少年情緒、行為、交友問題或與父母衝突等;成人憂鬱、緊張、壓力、婚姻以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年會期間,他受邀擔任講師分享災後心理復建。

從心理學的背景來認識慈濟,林晉成認為慈濟的特色是見苦知福,讓志工有機會讓視野更加廣闊,以心理治療的目的,與佛法目的,怎麼樣替人解決煩惱,更積極講法為怎樣讓人尋求快樂,我的工作是幫助人尋找新的人生意義,慈濟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模範。當他看到媽媽加入慈濟後,脾氣有變好,也會用溫柔的方式表達想法,他有著很深的感觸。

邱玉芬分享,自己投入慈濟,開發內心真正的價值與財富。她自幼在困境中成長,初中打工送報紙,卻因繳不出學費,休學四年,不過靠著她不停的打工,完成台大商學研究所,不但曾是商場上的女強人,也是慈濟在中國大陸的第一顆種子。

去年四川大地震發生,邱玉芬走入重災區進行勘災與關懷,雖沒受過專業心理輔導的訓練,卻能以同理心感受鄉親之苦,膚慰災民的心靈。她分享著,到了災難現場,反而讓我更堅強,當下沒有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情緒,只有趕快做什麼、幫忙什麼,想到證嚴法師談及「悲極無言」,她感受很深。

每當災難現場,慈濟志工總會站在第一線陪伴災民,邱玉芬分享,自己最大的動力,與智慧,是來自平時每天聆聽證嚴法師的開示。秉持慈濟志工落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親自走入人群……的使命感,對她來說,使命感就像吃飯一樣的自然。

邱玉芬最擅長在很短的時間,和陌生人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曾和兒子林晉成分享道,當自己聽到貴州的孩子說窮,她就跟貴州孩子分享,海地的孩子只有吃泥巴餅的事。林晉成以專業角度來看,覺得媽媽的關心孩子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技巧、關係也很重要,「不是您講的內容重要,是你怎麼講、呈現,最重要。」心理師的目標是輔導、引人自己發覺自己講出來,提供了媽媽不同的角度。

邱玉芬是個專業的慈濟志工,林晉成是個精通心理學的醫師,母子同行慈濟,「做中學,學中覺」,親情變得更好。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簡東源、劉星妤

靜思語:在佛法中做人間事,在人間裡修佛法行。

2009/10/20

改變用水習慣 節流又省錢


2009.10.14 03:02 am
【聯合報╱本報記者/專題報導】

臺灣地區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從民國90年的280公升逐年下降,去年雖已降至平均1天274公升,但仍高於全球平均值250公升,顯見國人節約用水的觀念與行為,仍有進步空間,長期而言,希望能夠達到歐洲國家以200公升用水為目標。

按一下傳統馬桶沖水按鈕,要花多少公升的水?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指出「要12公升」,沖馬桶成為臺灣家庭每天最耗費水資源的項目。

根據水公司的用水習慣研究,臺灣家庭用水的用途以沖馬桶最多,高達27%;其次是洗衣21% 、洗澡20%、烹飪及飲用15%,清洗及其他用途17%。

水公司第二區管理處經理籃柄樟表示,沖水馬桶如果更換使用兩段式省水器材,大號可減少為6公升、小號3公升,並不影響生活習慣,長期下來,將可節省一大筆水費。

水公司第二區處分析,住戶用水量暴增的另一原因是「漏水」,其中以馬桶漏水的機率最大且不易發覺,主因是馬桶活塞磨合度不足,馬桶漏水不易察覺的另一原因是止水浮球故障,造成水箱溢流。

桃園縣平鎮市曾有一戶馬桶嚴重漏水,兩個月的用水量超過1000度,住戶嚇壞並提出申訴,經水公司複查後證實「馬桶大漏水」,住戶必須多繳1萬6000元,讓住戶繳的非常不甘心。

經理籃柄樟表示,住戶應該不定期觀看水表,如果水表不停的在轉動,而住家當時又沒人用水,此時即可證實已漏水,另外,水表箱在晴天時仍然積水不退,也有可能管線破裂漏水。

水公司第二區處副理張吉雄表示,一般用戶每兩個月算一次水費,如果水費突然增加1.5倍至2倍時,或超過2倍以上時,如果沒有大量用水原因,此時很可能就是發生漏水現象。

(記者吳佩玲、賈寶楠、游文寶、曾增勳、劉愛生/採訪,劉愛生/整理)

【2009/10/13 聯合報】

2009/10/18

氣候暖化與二氧化碳威脅珊瑚礁生存

2009.10.07 中廣新聞/葉柏毅

由德國主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日前提出了一份有關保護珊瑚礁的報告。報告指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世界的珊瑚礁正在加速消失;為了保護珊瑚礁,必須趕快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報告指出,根據推估,珊瑚礁給人類帶來的經濟利益每年最多達到一千七百二十億美元。報告中提出警告,如果全球變暖導致珊瑚礁進一步減少,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隨著海水溫度升高,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海水正慢慢變成酸性,而珊瑚很容易受到影響。

2009/10/14

花蓮區慈青迎新宿營 熱烈報名中

一、活動地點:花蓮靜思堂
二、報到時間:98年10月16日 (五) 19:30-20:00報到
三、活動時間:98年10月16日(六)~10月18日(日)12:00請夥伴訂十二點過後火車
四、活動對象:花蓮、宜蘭各大專院校同學
五、報名截止日:98/10/15(四)
六、活動費用:200元(此金額不包括交通費,請交由各校負責人收齊)
七、注意事項:穿著淺色上衣、深色長褲、素色禦寒外套(室內空調)、健保卡、個人藥品、環保餐具(碗筷杯)、筆、枕巾、換洗衣物
八、交通方式:請有意參予的夥伴,於10月16日(五)下午六點之前於礁溪火車站集合,我們將搭乘18:42的59次的莒光號前往。回來將搭乘13:22的區間車返回宜蘭,感恩大家。
九、車資價格:59次莒光號(礁溪-花蓮) 新臺幣188元整
       區間車(花蓮-礁溪) 新臺幣157元整
--------------------------------------------
       總計:新臺幣335元整
2009年迎新宿營報名表

2009/10/02

【85災後】一樣的月光,在災難中看見原鄉的真情至性


新聞日期:中華民國98年09月30日

雖然失去了依靠,我們仍要感到快樂,
因為我們還有月亮。
雖然失去了立足的地方,我們仍要感到安慰,
因為我們仍有企盼。
~摘自月光《那瑪夏之歌》


莫拉克風災重創那瑪夏鄉,但沒有沖散那瑪夏鄉南沙魯村布農勇士,團結救族人、村人與重建家園的勇氣。

災後的第四十天,慈濟志工隨著南沙魯村的原鄉朋友回到祖靈地,除了向罹難的親友告別,也告別祖靈。因為族人幾經內心的煎熬與掙扎,絕不放棄祖靈地,是為了要復育山林,選擇讓祖靈之地休養生息,有空也會常回來看看祖靈,緬懷罹難親友,這沉痛的選擇,是為代代子孫,能還有機會回到祖靈地尋根。

一位族人朋友說:「我們的心,與祖靈同在,只是將身體遷移至一個新的家園。」

◎四十天後,大部分族人首次踏上那瑪夏鄉南沙魯村

2009年9月17日,也就是八八水災後的第四十天,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南布中會於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民族教會,舉辦八八水災平安追思禮拜,慰悼南沙魯村二十六位罹難者。這一日,依信仰習俗,是重要的日子,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追思禮拜,村人非常重視,從山下回到山上的家鄉參與追思禮拜。

平安追思禮拜就在禮拜堂舉行,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受難親人的遺照,昔日的笑容猶在眼前,無奈一場無情大水,造成天人永隔。牧師用傳統的布農族母語為親人祝禱,村民用嘹喨的歌聲來追思,用默禱祝福,釋放對親人的思念與傷痛。

當天清晨,一臺臺四輪傳動車從燕巢鄉陸軍工兵學校出發,也滿載著村人回家的期待,因為這是大部分村人災後第一次返家,要回家看看受傷的家園,這一趟路,遶道而上,路程比以前多了二倍以上,但難行也得行。

一部部四輪傳動車繞過一山又一山,行走台三線外圍道路再轉台二十線道路,從高雄縣山區進入臺南縣曾文水庫外圍,再經過嘉義縣茶山山區最後終於抵達目的地高雄縣那瑪夏鄉。原來從甲仙鄉進去只要二三十分鐘車程就可到達的路程,這一趟路車程就花了五個多小時,返鄉之路變得既漫長又遙遠。

南沙魯村90%為布農族,族人劉益壽、曾喜秀,兩人感嘆著這次風災中全臺原住民就屬布農族受傷最深,今天是他們在災後第一次踏上自己的家鄉。從早上六點多出發、約十一點多抵達家園,路途中劉益壽覺得自己的心情非常沈重;曾喜秀則是帶著一顆期待的心,當路途越接近、看到山,她的心情就越放鬆。當車一抵達家園,他們就各自急奔著回到自己的家。

劉益壽現年四十五歲,對他來說,從小到大就在山裡長大,大自然就是他的家,也已認定未來自己要將大體回歸給大自然。經歷了八八水災,他說,就像經過了世界末日。走在破碎的家園,劉益壽說他的心就像被大石頭壓著,手緊緊地握著向友人借來的攝影機,透過鏡頭紀錄下受毀的家園。他的家,推滿著土石;在溪底旁的田地也都被沖走。當他走到溪底邊,聆聽流水聲,竟是充滿著悲哀,而不是昔日的清爽,越待就越不安,急急忙忙離開。

劉益壽已經做好心裡準備要搬遷到山下,當他一聽到慈濟要蓋永久住宅,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報名。他指出,現在最主要是重建一個殼,感謝慈濟的大愛,他可以安心站起來,想想往後要走的路,因為活著就會有希望。他表示:「我們的心,是永遠在山上,永遠陪著我們祖靈在山上,不會離開。」村中二十六位罹難者包括了他的堂叔、兩位堂弟,走在破碎的家園時,他為他們虔心禱告。

南沙魯村到處推積著土石,包括農會、戶政事務所、衛生所、民族國小、陸橋等……,均難逃一劫。民族國小學校旁的那托爾薩溪原本只是小溪流,因為八八水災帶來的溪水暴漲、帶來大量的土石,硬是把學校大部份的建築,教室、球場、幼稚園、操場等全部沖走,大部份土地掏空,也沖毀了學校下方的住宅、行政機構與田地,小溪流變成大溪床,留下大量的土石和倖存的建築物。

曾喜秀的家就在民族國小旁邊,家也被沖走,沖得乾乾淨淨。她說,逃難過程她不堪回首,很感動還能回來,心中充滿著期待。一下車,衝回「家」時,竟是空空蕩蕩。她抓了一把土,要帶回山下,她說,要將這些土放在新家(慈濟永久住宅)的庭院裡面種花、種草。就像把山上的根帶下來,也是代表著紀念與回憶。

「還敢回家嗎?後山都已經快掏空,如果有颱風還敢住嗎?」南沙魯村村長劉金和說著。身為村長的他,住家也是在風災中受損,村長夫人更是在風災中截斷一隻腳。但風災以來,他一直不停為村人忙碌奔波,為了族人的生存、生活、生計,他沒有時間悲傷。幸好慈濟永久住宅及鴻海集團提供的就業計畫,讓他能喘一口氣。

村長祕書必勇的家則是幸運的逃過這次劫難,庭院一缸缸的小魚仍自在的游著,垂掛的蘭花也完好如初。回想災難發生時,他就在庭院用餐,馬上與村裡的年輕族人協助背起老弱逃到安全的避難平臺。雖然家園仍在,但他知道不可眷念,因為這裡已經禁不起任何風雨的摧殘。他表示:「有生命才有希望,有生命,財產才可擁有。」他感恩遇到慈濟,願意為他們蓋房子。「在平安的地方住下,要將文化帶到杉林鄉去發揚。」這是村民共同的願景。「讓山休息,保護山林。」村人慢慢凝聚共識,做好準備要搬到慈濟永久住宅。

同樣地,在南沙魯村具有影響力的村人靼虎‧拔拉菲,非常堅定的表示:「要將族人的文化帶下山,除了繼續保留、傳承,還要更加發揚。」他身為高雄縣政府前議員,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再現原本的布農族文化。

靼虎在日前就已經先上山,探望家園,他分享,「回家的路途很遙遠,這已是一條漫長的路!」他兩個家、田地都被沖毀,果園倒是還剩下幾個果實,卻幽默地回應,「現在很好了,我一身輕。」他展現了原住民樂觀的性格,風災後,他常常微笑著,也常讓其他族人疑惑,他說:「痛哭過一天也是一天,高興快樂過一天也是一天,正吻合著我的個性。」

◎土石、風雨交加的那一夜,族人通過族靈交付的任務─「團結救族人」

祖靈的囑附:「當有災難來臨時,布農族的族人一定要團結。」

對於「家」的記憶,多數族人仍難以揮走八月九日驚恐的記憶。因為這場與土石、風雨博鬥,團結救族人、村人的過程,驚心動魄的景象,仍歷歷在前。

時間拉回到八月九日,族人的敘述,還原當時的景況:

當天下午約四點三十分,聽到砰一聲,不到三秒鐘的時間,土石流從民族國小後方傾洩而下,民族國小與村長劉金和的家首當其衝。

村長在第一時間,沿著每一鄰呼叫著大家趕快逃出。村長回憶著:「當時我看到一位母親抱著嬰兒在喊救命,土石已壓著她的下半身了。還好我身後有一位年青族人,我們接力將嬰兒先抱離再將媽媽拉出來,沒想到後面還有一對兄弟,先是聽到弟弟呼喊著:『村長,我要活。』我們將他拉出來時,又聽到後方的哥哥呼喊著『還有我』,當我先後救出四個人,再回頭看,我的家已經被衝走了。」

不過,劉金和很感恩的說:「如果我沒有救那四位族人,也許我的太太也活不了了。」因為,他深信「救人者,必得救。」這是聖經的教導。當時土石流的威力,隨時會連同村長等人一起沖走,但村長說著,當時他只想「要死,就一起死吧!」

當大量土石流衝到村莊時,族人都往三、四鄰跑,村民集中在秀蘭商行旁邊的路以及附近往上的路,人人排成一排、以鄰報數,確認安全的村人。一直到天黑之前,村內的年輕人與青壯人都在救人。約在下午五點半到六點,村民決定撤離到安全的地方,由年輕及青壯人先開路,走路的人攙扶不能走路的人,走到離部落兩公里遠的民族平台。

民族平臺到村莊,平常只要花十分鐘就可以走到,卻因為土石流導致路基都損毀,路程變成要花費至少約四十分鐘。

村人到了民族平台後,發現現場沒有遮雨與起火的物品,族人中的年輕人與青壯者先下山,將三、四鄰的可以用的東西,搬到平台上。這個救命平台,左右寬約有七百多公尺、前後長約為一百五十公尺,約有50公頃,當晚沒水有電,風雨交加,搭起帳蓬,風吹倒了再架起來,總算可以讓260多位婦孺老弱及村人可以棲身,大家蹲擠在帳蓬內,而青壯的族人在帳蓬周圍,以人牆的方式,守護帳蓬內的族人。那一夜,必勇用一個「慘」字形容;長老說,身體是涼的,但心是熱的。睡覺前,長老希望,天亮前村人要先成立搜救隊,再去村莊救人,同時也將村內可以用、沒有被損害的物資、食物搬上平台來。

第二天(十日)清晨,村長及長老決定在下部落救人,以三至五人為一組的方式前進。村長劉金和、村長秘書必勇、村人張繁盛、張輝雄、林柱生五人,聽到一位小朋友在屋頂上的呼喊聲,四人去救人,另一個人則是負責戒備,在戶外高處五十公尺處,隨時通報大家土石流的狀況。就在救人當時,土石流又衝下來,大家為了顧性命趕緊跑命,先放棄救人,當時必勇才跑了約十公尺左右,就陷在土石流裡、動彈不得,幸好這個土石流沒有再闖入村莊其他處。
等到土石流過了,必勇看到林勝恩、林俊雄、林東翰、李保羅四人,這群人一起將小朋友從屋頂救出來,送到民族平台。

每一個救人的故事,在在看見布農勇士的團結。

狂洩的土石流,把族人的撤離衝散開,除了有260多位村民躲在民族平台上,村民靼虎與越域引水共有十九人則是安置在另一端安全的平台上。靼虎眼睜睜,看著土石流毀滅村莊,在饑寒交迫中,他找到了三碗泡麵,十九人輪流吃著,靼虎形容泡麵一碗碗傳下去,大家都不敢多吃、多喝,舀太多、吃太大口,擔心下一個沒得吃。只要人人都喝到一點熱的食物、不要失溫,就還有生存的機會。

南沙魯村,在八月九日下午歷經最大的土石流開始逃難的這一天,用雨水、汗水、淚水,謹遵祖靈的叮嚀,「在災難來臨時,要團結用智慧保護族人。」

八月十一日,民族平台的村人開始獲救,受傷老弱者一批批先被送下來。八月十三日上午,最後一批民族平台的二十二位村人獲救。長老趙清海激動地哭了,因為不知道長輩靼虎是否還活著,下飛機後,才知道原來靼虎當時在另一處的平台上,有獲救、還活著,他表示:「感謝神,照顧我們,我們還可以活起來,把過去的事情都忘掉,重新開始。」

面對這場災難,靼虎說:「感謝上天,村莊被摧毀是在白天的時間,所以所有年輕人、健康的人還有機會去救人,假若是在晚上,今天村莊罹難至少有一百人以上,還好是發生在白天,我們還有機會逃命、救人,感謝祖靈的護佑。」「當我坐上直升機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回到原鄉居住了,雖然大山與森林是我們的最愛。」不怨天、不尤人,一貫樂天知命,讓人動容。

◎用八部合音,療傷止痛;天籟之音,發揚布農文化

災後一個多月後,逢九二一十週年即將到來,慈濟基金會於九月十九日在全球二十個國家、一百一十二個的地點同步舉辦九二一暨八八水災祈福晚會,主場之一的旗山國中,南沙魯村的布農勇士,在現場以布農族的八步合音,為所有的受災鄉親,獻上最崇高的祝福與加油。

這場表演對族人來說,需要很大勇氣。其實,從直昇機下來住到暫時的安置中心,再移居到營區,一路族人分散別離又重聚,災後重建層層問題要解決,原本無法成音。

長老、村長在忙碌中,無心也無力,最終村長與長老,做了最有智慧的決定「要在練唱中止痛,最重要是喚起族人的希望。」不只為族人,也為所有受災的鄉親。村長劉金和表示,八八水災不只是我們受災,還有全國很多原住民都受災,我們用八部合音鼓勵所有原住民都要加油!

當九月十九日晚上,八部合音的天籟之音,猶如從山谷中響起的那一剎那,傳播到全世界,我們知道,布農勇士的奮鬥精神,將成為八八水災後綻放新芽的典範。

靼虎說:那瑪夏鄉的八部合音,取自大自然中蜜蜂群起飛舞的音律,這如同族人團結重建家園的決心,已從八部合音中,再現起飛!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