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7/04/27

[衲履足跡] 是「修」,還是「休」?
"Self-cultivation" or "closed"?

日期:民國95年10月07~09日
農曆:八月十六~十八日

耕耘心的福田

一路風塵僕僕,過桃園靜思堂、中壢會所,抵苗栗志業園區。

甫過中秋,上人對會眾開示,以圓滿的月亮比喻人心,指出人人心中都有個圓滿光明的月,這是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可惜凡夫受欲念所牽,貪念不斷作祟,產生許許多多無明煩惱,掩蓋了本性的光明。「學佛修行,要順著佛陀教育的正軌,讓心靈的光明一分一分顯露。」

上人表示,人文教育不一定在學校中進行,在社區道場中人與人彼此教育、分享互動,亦能提升社會人文。

「慈濟道場中,人人心中有愛,藉著人文課程與鄰里民眾互動。心情鬱悶的人來到這裏,慈濟人給予愛的祝福與開導,撫慰其心靈;心開意解了,就能快快樂樂回家!」

上人希望志工菩薩們多來道場相聚,一來可成就清淨莊嚴的道場,再來也可掃除自己心中的煩惱。「但願大家共同以愛耕耘,推動此地成為優良的人文教育道場,成長人人的慧命!」

八日,先後看視潭子園區及清水聯絡處工程。中區慈濟人慣稱潭子園區所在地為「新田」,上人則以諧音「心田」勉眾耕耘心的福田——要用心造福,將福的種子種入心田,精進修行。

「潭子園區是中部慈濟人的一方美好福田。這方福田已經打造妥善,正等待撒播稻種;希望每一位志工的心田也已經犁平,用心於灌溉、播種、插秧,成就此地為救身、救心、救生命的大福田!」

上人期待人人把握同修共聚的福緣,用心守護、耕耘福田;同時也要在人群中廣招菩薩,「好人愈多,社會就愈祥和!


守護人倫道德


九日上午,將自台中啟程赴大林前,上人對台中慈濟人開示。

「保有靜寂清澄的心,不隨外境波動、守持住做人的本分與規矩、用心體解世間無量法門,就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上人言,慈濟人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經歷人事、增長智慧,實是「福慧雙修」。

大林慈院啟業六年以來,同仁們堅守崗位,孜孜矻矻努力搶救生命、打造充滿希望與愛的「田中央的大醫院」。表揚資深員工時,上人感恩同仁不只守護大林鄉親的健康,不少病患來自全台各地甚至海外,受到醫護團隊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恢復健康,繼續發揮生命良能,這是大家以愛付出的成果。

「慈濟醫療以『愛』著稱——醫師護士視病如親的醫護良能,加上醫療志工無處不在的奈米良能,在充滿愛的環境裏,陪伴、膚慰病患與家屬,讓他們感受親如一家的溫馨,身心歡喜。」

聽聞一位醫師發願要做「病患一輩子的醫師」,上人讚歎此為真正的「妙人醫」;進而引申表示:「欲福慧雙修,就要日日不休;若是不修而休,就會福慧雙『休』。」中文的「修」與「休」同音,閩南語的「修」則與「收」同音;上人笑言:「若要將福與慧都『收』過來,方法無他,唯有『做就對了』!福慧雙『修』,就能福慧雙『收』。」

現今社會道德倫常漸失,上人言,看到佛經提及「末法」、「壞劫」,十分震撼;然災難愈多,賢人益出,在擔憂之餘亦感安慰。「此時雖是傾頹崩壞的末法壞劫時刻,也是救世賢人輩出的賢劫時刻;應提起人本大愛精神,守護倫理道德。」

醫療科技一日千里,上人期勉醫護同仁加強自我提升,提高醫療水準與服務品質,才能減輕病患身心之苦。

2007/04/26

溫室效應完全自救手冊
Self-Rescue Manual against Global Warming


作者:薛郁欣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Xue,Yu-Xin (Taiwan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即使我們不在京都議定書的參與國家裡,台灣每人每年CO2排放量幾乎是全世界平均水準(3.92公噸/年.人)的兩倍多呢!這實在很不光榮呢。若是企業再不改變措施以自救,很容易就被全球各國為了因應暖化,而展開的的產業調整與限制給淘汰出局。


從這個「溫室效應完全自救手冊」網站您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台灣目前能源利用的現況、困難以及可能的契機!


其實政府方面也已推動了如汽電共生與再生能源等綠色能源,如果台灣藉由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可提高能源與電力生產力50%,至少可節省電力7,400MW,足足可省下一座核四廠再加三部機組呢!


我們也能從現在開始節約能源,善用能源,購買綠色產品,選擇高效率的能源產品,台灣的綠色未來指日可待!

溫室效應完全自救手冊圖片節錄自:http://www.tepu.org.tw/Subjects/GlobalWarming/TwnResp/GHGbkl.html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

剖析史登報告:從經濟觀點看全球變遷
From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of the global changes.

作者:王茹涵 Wang,Ru-Han(工研院能環所副研究員)

隨著今年2月 IPCC 報告的出版,大眾已經可以了解全球暖化是不爭的事實。而4月初IPCC更進一步對全球暖化的衝擊性作了說明。如同環境資訊電子報於4月12日刊出的新聞〈因應溫室效應帶來的衝擊,將需要大筆資金〉(http://e-info.org.tw/node/21431)所述,但這樣的巨額投資是否合理並值得?事實上,2006年發表的史登報告(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簡稱 "Stern Review")其實已提供了部分的答案。史登報告的作者Nicolas Stern 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06年10月底發表了嚴肅警告全球暖化對世界經濟的衝擊。筆者有幸參與Nicolas Stern三月底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演說。

全球暖化將使經濟萎縮20%

史登報告主要是在破除一個長久以來的迷思,那就是「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將會阻礙經濟影響」。但是分析的結果剛好相反。如果目前形勢不變,全球溫度將在2100年前升高攝氏2~5度,未來10年全球經濟將為此付出3.68兆英鎊(約合232兆台幣)的代價。Stern Review指出,全球暖化的破壞力很可能使全球經濟萎縮20%。該報告的重要訊息有三點:

  1. 相較於溫室效應帶來的災害,儘速且強而有力的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僅需付出較少的經濟成本。

  2. 即使目前開始採取強力的措施,研擬因應氣候變遷的對策仍十分關鍵。

  3. 公共政策應注意以下四點:國際間必須採取立即行動;必須計算氣候災害的成本;支持科技研發;且必須停止森林砍伐。

簡言之,Stern的觀點在於,相較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他更強調不採取積極行動,將會耗費更多的經濟成本。據計算世界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會造成85美元的破壞,但減少1噸排放量僅需25美元。不僅是要採取行動,Stern更表示必須「立即」行動!若是二氧化碳濃度需平衡在550ppm,假使我們開始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時將濃度控制在550ppm高峰,則每年僅需減少的排放速率為1%-2.5%。但是若延遲十年才開始,將需要兩倍的消減速率才能達到目標,而這將更為困難達成,且更費成本。

森林消退,對全球增溫影響最大








婆羅洲雨林裡一項世界最大棕櫚園開發案終於喊停



Stern也提出許多政策建議,他認為各國政府應對「碳」訂出合理價格,以免低估了溫室氣體的外部性成本。他也特別強調公部門應加強能源科技研發。他認為全球公部門研發經費應呈倍數成長至200億美金,然而過去10年各國政府卻背道而馳,將研發經費減半。投資於鼓勵使用新科技的誘因也應增加2-5倍。另外,Stern提到一個大多數人都忽略的重點,就是「停止森林消退」。除了工業與能源使用,一般人都忽略了森林消退對全球增溫的影響甚鉅。如果我們考慮森林消退而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則印尼將是全球第三大排放國(僅次於美、中兩國)。遏止森林砍伐並不需研發新科技,實為非常經濟有效的政策工具。

然而針對史登報告的分析,也存在著正反兩方的雜音。有人認為史登報告太過激進,有人則認為其仍過於保守。不認同史登者如耶魯經濟系教授Nordhause,他是較溫和的反對者,他認為Stern Report與傳統的經濟分析有著極大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史登採用了較接近於零的貼現率(1.4%),而Nordhaus在2006年出版的評論中採用了4%(Nordhaus, 2006)(註1)。使用較低的貼現率有其緣由,主要是因為史登考慮的是一直到2200年的情境。








巴西提倡以酒精替代石油的政策,去年歡慶了第100萬輛彈性燃料車的出廠。
(圖為巴西國會議員鮑伊利諾 Luis Piauhylino de Mello Monteiro)



在筆者的看來,這是頗為合理的,因全球暖化是一段變化非常長的時程,且二氧化碳存留在大氣中的生命週期也十分長。傳統的經濟分析由於多為當局政策服務,因此時程非常短(通常為一選舉週期)。另外,較低的折現率其實也代表了,未來世代的福祉與今日相去無多,貼現率越高,則代表未來世代的福祉遠低於今日,這個觀點也應該被大眾所接受。如同史登在演說中一開始就提到,如果有人不認為未來子孫的幸福很重要,那麼現在就可以離席了!他也提到,我們不認同種族歧視,但若我們不重視氣候變遷,那麼我們也歧視了未來的族群。

許多經濟學者強力抨擊史登報告根本悖離經濟學,更有甚者還註解這位前世銀首席經濟學者犯了連經濟碩士生都不會犯的錯誤。但就筆者看來,這些看似歧異的假設與分析並非無心之錯,而是有理由的選擇。

傳統經濟學無法估算氣候變遷的成本

事實上,傳統經濟學對於氣候變遷成本的估算有其瑕疵。傳統經濟分析不考慮因氣候變遷造成的「非市場價值」性的損害;亦即,暖化只會造成市場商品損失,而不會直接影響人類福祉。因此傳統的估算中,因熱浪或傳染病造成的人類健康損失是被忽略的,更別提生態系統的健康(這點連史登報告都沒有評估到)。但很顯然的,這些問題必須被考慮,因此史登報告有其可信度。

史登報告並非完美之作,他的分析也無法解決地域的差異性。該報告考慮的是「全球」巨觀的影響,因此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被「平均」掉了。但事實上,暖化所造成的衝擊是有其區域性,某些地區因為較為脆弱,也會因暖化造成極為嚴重的經濟與社會成本。

總括來說,史登報告雖有其未及之處,但方向是正確的。氣候變遷的確充滿了許多經濟學之外部性都無法解決的議題,包括不確定性、時程冗長度、不可回復程度與其潛在的巨大衝擊。因此史登突破傳統經濟學的分析,的確為世人提供新視野,同時也警告世人,不可再任意地忽略全球暖化帶來的災害與衝擊。

*註1:但在Nordhaus 四月份剛出版的論文已將其值修正為2.8%,向史登報告的值靠近。



2007/04/24

證嚴法師說故事 - 獵人與老和尚
Hunter and old monk


Writer by Master Cheng-Yen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不該有的行為、不該說的話、不該做的事、心中不該留的念頭,這些都要去除,才不會產生錯誤,傷害我們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護我們。


有的人卻認為:何必要守戒?只要對自己有利,為了生活,有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守戒的。所以,聽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從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樹下講經,村裡的人忙的只顧去忙,而有空閒的人,一定會去樹下聽和尚講經。其中,有一位年輕人也常坐在樹下聽老和尚說法。他聽來聽去,覺得老和尚說的莫非都是教人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應該要去做,所以,並不很用心聽。


有一天,老和尚又說:「身、口、意三業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種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這五種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這位年輕人聽了,認為:「這怎麼可能?要我不去打獵,那就無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獵,別人也沒說我不對啊!要我守﹃不殺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聽了一半就走了。 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隻槍上山去打獵了。


但是,直到近黃昏時,他都沒有遇到一隻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為什麼今天沒有遇見獵物呢?」當他極度失望時,太陽也將近下山了。突然他聽到草堆裡有動靜,仔細一看,原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隻鹿!


他看到那隻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澤。他很高興,因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鹿,他趕緊擺好架勢,對準鹿頭要開槍。但是,那隻鹿也眼睜睜地看著獵人,四眼相對──獵槍對準著鹿.... ,獵人和鹿對視很久卻一直沒有開槍。因為打獵的人有一個規矩:不能打已死的動物。


獵人注意看著鹿,但牠卻一動也不動,他想:「這隻鹿是不是死了?為何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過去看看,但是鹿還是絲毫沒動。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腳踢那隻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就跑,躲到草堆裡,又跑到樹後面去了。獵人也趕快追呀!追到樹旁邊時,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樹下。


獵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槍放下,坐在老和尚旁邊問說:「天色已暗,老和尚您為什麼還坐在這裡?」老和尚說:「我想死在這裡。」獵人驚訝地問:「您好端端地,為什麼想要死?」老和尚語意深長地說:「我講經是希望大家能去惡從善,能夠戒殺,守好規矩和本份。像你,聽經這麼久了,我說的話,你卻不聽,那我說了也沒用。我說的話既然不能讓人受用,那出家有什麼用?既然不能達成教育的任務,那做人還有什麼用呢?倒不如死了算了。」


這位獵人聽了既慚愧又感動,雙手摀住臉,眼淚不斷從手縫中流下來。他哭著說:「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這麼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這麼關心我們,實在很對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聲,很激動,拿起槍往樹幹用力地打,因此樹皮被打落,槍也被打斷了。他雙手緊握住已毀的槍,甚至用手打樹,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後放下槍桿,跪在老和尚面前說:「我以前錯誤的人生就像這支槍一樣完全斷了,從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過去的錯誤,請老和尚收我為徒弟。從此我要好守規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興,牽起他說:「做人要守本份、守規戒,才不會造成人生的錯誤;知過必改就是好人。」於是兩人就下山了。獵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後來成為一位很成功的戒師,嚴守戒律,講經時絕不離戒法。因為他認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針,也是人類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規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學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規矩,守好本份,那就談不上修行了。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能離開的心念。大家要時時用心,心不離戒,戒不離生活。

2007/04/22

全台換省電燈泡 可省一座核四
Changing the province light bulb can province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中廣【2007/04/22 11:51 報導 】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環保團體呼籲民眾共同為維護地球環境資源一份心力。主婦聯盟就大力推動「不插電運動」,鼓勵民眾只要外出就將電器的插頭通通拔掉,估算一年可省上千元的電費;而全台家庭如果都將鎢絲燈泡換成省電燈泡,更可省下一座核四廠的發電量。(張德厚報導)

4/22日是世界地球日,面對全球暖化的危機,全國環保團體舉辦環境會議,共同策劃未來努力的方向及策略。一向從生活中推動環保的主婦聯盟,就提供民眾一些環保省電的小秘訣。主婦聯盟表示,目前正積極推廣「不插電」運動,鼓吹民眾只要不在家超過三、四個小時,就可以將家中電腦、電視、電風扇等電器的插頭全拔掉,估算這樣簡單的動作,每個家庭每年至少可省上千元電費。主婦聯盟董事長顏美娟:『不要用電的時候,你把插頭拔掉,除了冰箱以外,因為冰箱是24小時跑,這樣一個很小的動作,一年你至少可以省下一千元。』

另外,主婦聯盟也呼籲民眾將家中傳統的鎢絲燈泡全部改成省電燈泡,因為一個傳統燈泡如果需要一百瓦電力,省電燈泡卻還用不到二十瓦。『有傳統的燈泡,改為節能的燈泡,四個月你去買節能燈泡的錢就可以賺回來,一個燈泡至少可以用五年。』

根據台灣環保聯盟的估算,如果全台家庭將家中所有的鎢絲燈泡,都換成省電燈泡,不到一年台灣就可以省下一座核四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更可以省下3720萬桶的原油。

422地球日-精舍掃街感想
What We Like to Say︰Street Cleaning in World Earth Day !


作者︰社長 楊景翔
Yang,Jing-Xiang (The leader of our association)

今天很早起床,
走路到宿舍與夥伴們會合,
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大家一同前往到精舍去掃街。

兩位學弟都是花蓮人,
所以以騎車方式前往,
在精舍與我們會合。

陽光日麗、艷陽高照,
炎炎的夏日,
一群慈濟人、大漢慈青與照顧戶們,
一同來響應世界地球日。

很感動!
考前一天大家都能前來服務我們的社區,
大家幸福了!
沒到的夥伴在家認真的k書,加油喔!
這也算是與師姑師伯們的互動

謝謝一龍宗霖雅琪宜香彥儒
祝大家考試順利!

景翔 祝福、感恩!

2007/04/21

利樂台灣,幫地球一個忙
Do Our Earth a Favor !



活動網址︰http://www.tetrapak.com.tw/campaign/07earthday/index.asp?ufrom=blog

慈濟推動「克己復禮」運動,減低私欲提倡好禮
Reviving Decency,Decorum,Ethics and Virtue.


日期:民國96年04月05日

地球「溫室效應」升高,造成氣候暖化,早已是明顯的事實。全球氣候嚴重變遷,到底是自然抑或人為的因素使然?最近科學界對此問題已有共同答案。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今年二月發表的「二○○七年氣候變遷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是加速全球氣溫升高的主因;而地球此刻的溫室氣體,比過去一萬年來任何時期都還要高。


地球暖化加劇,將對人類生存造成難以想像的威脅,包括水患、乾旱、颶風等天災頻仍,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疾病增加等。據預測到了二○八○年,全球將有十一億至三十二億人口無水可用,且飢餓人口至少增加兩億。


造成溫室效應升高的氣體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碳足跡」是近來常見的名詞。證嚴上人在開示中也屢屢提及「人走到哪,碳足跡就到哪」。我們居家使用電器和空調,外出搭乘交通工具,以及垃圾處理等等,都會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天候異常。


人類對氣候變遷難辭其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少環境的惡化,自然應當是「人人有責」。心態上的調整十分重要,深切有所體認後尤需付諸行動。


慈濟刻正推動的「克己復禮」運動,亦呼應此一迫切需求。「克己」是內修、「復禮」是外行,反求諸己節制欲望,不但能減緩對空氣和水等生存資源的污染,表現在人與人間,也會形成相互尊重的和諧關係。

《禮記》云:「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當前地球環境危機重重,其實反映出人心失序、放縱私欲,行為不只失禮,也造成對大地的無盡剝削與破壞。富而好禮原是社會進化的理想,可惜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社會雖然經濟繁榮、人們生活富足,人際關係卻常陷於緊張對立與疏離的狀態,待人之禮蕩然無存。不久前讀者文摘進行一項「禮貌城市」調查,台北在全球三十五個都市中竟然排名倒數第八。

「克己復禮」是為挽救環境和人倫關係而提倡,將節約的美德化為救地球、救人類的功德。我們希望減少「碳足跡」,希望由此顯現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共容與相互關懷。《論語》云:「禮之用,和為貴。」證嚴上人常勉勵大眾,人人以「和」相待,則一團祥和之氣就能醞釀成人間善的氣流。這亦是慈濟推動「禮」的一大目標。


資料來源:《慈濟》月刊第484期‧社論

2007/04/20

【地球暖化 台灣發燒】-422世界地球日特輯
Nation Geographic Channel's Special Program of World Earth Day.




慈濟邀請您一同響應減碳活動,讓花蓮美麗依舊

慈濟基金會與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將於「世界地球日」四月二十二日舉辦「美麗花蓮‧減碳行動」,於當天上午七點三十分,假花蓮靜思堂前的道侶廣場集結後前往七星潭淨灘,全程以腳踏車行動,以實際行動減少碳足跡,也請花蓮民眾共同響應,對活動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公關組03-8561995或8561995轉7212、3141


在世界地球日當天,本會同仁和慈濟志工身體力行,實踐世界地球日的精神,以騎腳踏車的方式力行減碳活動,以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這是繼上次本會呼籲民眾力行減碳行動在生活中後,另一個以減碳行動讓地球更美好運動。


活動當天將於七點三十分於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集結後,進行暖身活動,隨即以騎腳踏車的方式前往七星潭。歡迎民眾穿著輕便運動衣、自行車專用安全帽與環保杯,並注意防曬,共同徜徉於藍天白雲的美麗花蓮。


當天下午兩點假花蓮靜思堂國際會議廳(地下室一樓)觀賞芬蘭動畫「求生達蟲雙甲客」影片欣賞暨座談,看兩隻蟲蟲如何利用人類廢棄物,度過重重難關。本片為2006台灣動畫影展參展影片、2007綠色博覽會綠色影展參展影片,並邀請該動畫導演Mariko Harkonen、東華大學夏禹九教授、慈濟大學許木柱教授、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大愛電視台導演蕭菊貞,與您一同分享國際環保經驗,並探討如果落實減碳活動留住美麗的花蓮,歡迎民眾共同參與。


由於汽機車燃燒一公升的汽油,會產生二點二四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一千元的汽油,就會產生77公斤的二氧化碳,需要一棵數花十七年才能吸收它。所以,如果短程的行動,可以選擇腳踏車代步,可以大幅的減少碳足跡,此外,騎腳踏車可運動、健身又減肥,騎三十分鐘可以消耗,三百大卡的熱量,尤其騎車的時候,主要是運動下半身的肌肉。特別是大腿前側跟小腿後側的肌肉,你不必擔心它會造成蘿蔔腿,因為它可以讓你的肌肉更結實而且消除多餘的贅肉,可說是一舉數得。


根據部分科學家的預測,很有可能二三十年內,全球暖化就會導致海水大幅上升、大量平地被淹沒等情況,這幾年氣候失調,熱浪、超強颶風、北極熊溺死、北極冰圈快速縮小、高山積雪消失、蚊子出現在高海拔區等都是警訊。


而根據環保署之資料顯示,2005年台灣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為25,598萬公噸,占全球總量的1%,全球排名為第22位;若以每人平均排放量觀之,我國世界排名則高居第三名達到11.9公噸,遠超過全世界3.9公噸之人均排放量。


過去10年間(1995~2005年),我國CO2排放量以8%逐年成長,如果未能及時採取減量措施,未來(2020年之前)將付出極大之代價。在科學家已證實,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主因的同時,減少碳足跡,多種樹,少製造二氧化碳,宛如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


願意參與的民眾,如果您早起了,也歡迎您於當天七點至花蓮靜思堂的感恩堂(一樓)以連線的方式,聆聽證嚴法師在世界地球日的開示,隨後再參與一整天的減碳活動,相信將是充實又有活力的一天。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曾詩茹 Zeng,Shi-Ru

推動環保有成,慈濟榮獲美國環保成就獎


慈濟志工在美國西海岸推動環保有成,今年慈濟榮獲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第九屆「環保成就獎」,十六日(美國時間)在美國舊金山環保署大樓舉辦頒獎典禮。


「環保成就獎」是美國環保署第九區域頒發的獎項,是為表揚過去一年中對此區域的公共衛生或環境保護有卓越貢獻之三十八個團體或個人,其區域範圍為加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夏威夷、及太平洋群島等地。在今年度第九屆「環保成就獎」總共有一百六十個團體或個人受到推薦,慈濟是在舊金山市市政府環保局局長賈里德布盧門菲爾德(Jared Blumenfeld)的推薦下為名單之一,而慈濟志工落實社區的行動力則讓慈濟脫穎而出成為加州舊金山灣區七個受獎團體之一。


慈濟志工多年來身體力行,落實社區環保,慈濟愛護地球做環保在美國已受到注目及認同。在環保回收中,慈濟志工去年在美國西海岸整年回收物資已超過一百萬磅,光在舊金山灣區與矽谷地區回收鋁罐、寶特瓶、玻璃瓶、硬紙板等回收物,就高達三百七十八噸(為七十五萬六千一百三十五磅)。


在對外活動中,慈濟志工多年來參與舊金山市市政府「綠化城市」、「美化市容」掃街、清潔海灘公園等活動,例如去年協助市政府在舊金山日落區種植五千棵樹綠化社區,也和市政府環保局合作宣導居民做廚餘堆肥。


同時,慈濟志工在美國慈濟人文學校,從幼兒班到高中生教導環保理念、重視心靈環保,更進而影響學生家長,期盼降低欲求、少欲節流,由自身啟發愛心善念,淨化人心,共同拯救地球。


民國七十九年證嚴上人呼籲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志工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變清流、清流繞全球」,成效至今有目共睹,近年來,證嚴上人則一再呼籲重視全球溫室效應,暖化程度已瀕臨危機,世界各地都應該普遍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強開發再生資源,擴大植樹造林綠化等環保之行動。此時此刻,慈濟榮獲美國美國環保署第九屆「環保成就獎」,全球慈濟志工將持續於各地落實環保,保護地球。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 Liu,Xing-Yu

2007/04/14

[天下雜誌] 全球暖化 台灣發燒
The world warms, Taiwan develops a fever

作者︰蕭富元 Xiao,Fu-Yuan (Writer)
攝影:劉國泰 Liou,Guo-Tai (Photo)
「在那座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上,白雪皚皚。它的西峰被稱為上帝之屋。靠近西峰處,有一支凍僵了的花豹屍體。沒有人能解釋,這隻花豹跑到這麼高的地方,是要來尋找什麼。」

海明威在小說《雪山盟》(The Snows of Kilimanjaro)裡,把作家畢生的終極追尋場景,放在這座已經聳立一萬多年的雪山。

兩年前,海明威雪山上的積雪,幾乎融化殆盡。

經歷一○八年來最溫暖的冬季之後,東京在三月中旬飄下第一場嚴重遲到的冬雪。上海、北京、哈爾濱、瑞典、義大利等地也接二連三地破了最暖冬天的紀錄。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上個月公布的氣候報告書,今年冬天是自一八八○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


氣候變遷的反常現象,在台灣也日益成為新聞焦點。


該是春寒料峭的三月,台東卻奇妙颳起破百年紀錄的三七.四℃焚風;四月三日,起飛時天候一切如常,不過十分鐘,風雲驟變,陸軍直升機墜毀在高雄旗山,前一天晚上,高雄才莫名吹出十級瞬間強風,折斷大船纜繩。
人事依舊,景物全非


家住苗栗、在高中教了二十年書的國文老師,在為家中桃花二度盛開嘖嘖稱奇的當下,還得為如何喬出空間同時掛冬夏衣服傷透腦筋。

候鳥不飛、春花亂開、蔬果過剩、北極熊冬不成眠……,那句形容世事變幻無常的成語,到了這個老天失常的年代,恐怕要倒過來寫成「人事依舊,景物全非」了。

自從八○年代末期,全球暖化這個詞彙登上國際舞台後,二十年之間,從環保、政商到娛樂界,沸沸揚揚地把氣候暖化炒熱為「道德議題」,儼然發展為信眾最多的「主流新宗教」。

集兩千多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諄諄告誡,地球持續升溫,擋也擋不住。到了本世紀末,平均溫度最高可能會比現在還要熱六.四℃。

暖化已經把地球搞得天翻地覆,」對於這個全球最熱的話題,環保運動出身的環保署長張國龍顯得更是心焦,他不諱言,自己比IPCC諸公還要悲觀。

台灣似乎也沒有樂觀的條件。

鑽研氣候長達二十五年的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鄭明典就點破,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百年以來,平均溫度增加了一.三℃,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也比鄰近的日本、中國大陸高。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甚至增加將近二℃。

為什麼台灣「燒」的比較嚴重?

這個問題,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已經追問了五、六年。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台灣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一九九○到二○○四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一一%,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就「貢獻」三十四.七噸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三月底,愛河河畔溫潤如玉,造型現代化的街燈,陪著夜色緩緩張亮。做為第一個加入國際地方政府減量聯盟(ICLEI)的台灣城市,高雄市早在三年前,率先在部份路段改用路標、路燈、紅綠燈三合一的太陽能共桿路燈,並要求中鋼、中油等排放大戶減量,希望早日脫離高碳城市榜首的污名。

台灣不但是氣溫升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劉紹臣還發現,台灣的日照時數在十年內,減少了一五%;下毛毛雨、都市起霧的機率也大幅下降。不經意間,那些可以營造浪漫氛圍的大自然背景,都逐漸在消逝中。

日照減少、霧日消失,不好嗎?溫度「才」升個一、兩度就惶惶不安,會不會太杞人憂天?暖化對台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暖化與我又何有哉?

衝擊一: 降雨不均,北澇南旱
台灣持續暖化所引發的氣候變遷,真正要擔憂的是暴雨暴旱交迭。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童慶斌觀察,台灣近年氣候變異極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二○○一年的納莉颱風,台北市單日降下六百五十公釐豪雨,破了百年紀錄;翌年,石門水庫河床乾涸,遭逢三十年來最嚴重乾旱。

「這種一年水災、一年旱災的怪現象,可能會變成常態,」童慶斌預測。

一年水災、一年旱災

這樣的預測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台灣名列世界第十八大缺水國,即使總降雨量並沒有減少,但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長期追蹤分析,台灣北部總雨量增加二○%、南部減少一○%,北澇南旱趨勢顯著;且南北降雨天數逐年降低,使得雨量集中,強度更強,「這是嚴重的警訊

不只是台灣,全亞洲面臨的乾旱風險更嚴峻。因為暖化,「亞洲大水塔」喜馬拉雅山的冰層,二十年之後將僅剩五分之一,屆時,台商主要的佈局地亞洲,會有四億人鬧水荒。

衝擊二: 海平面上升,台灣變瘦

有人說那是危言聳聽。

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裡,全球暖化加速溶解了北極和格陵蘭的冰川,加上海水遇熱膨脹,處於海拔十公尺以下的紐約、東京和上海,將沉沒為海中廢墟。

IPCC顯然站在高爾這一邊。如果採納科學家韓森(James Hensen)等人用電腦模擬出的最悲觀版本,到了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六到三十五公尺。

如果地球挑了這套最悲觀的劇本來演,台灣會是什麼光景?

海水上升,台南完全淹沒?

研究室裡放著一張張電腦模擬的台灣地圖,四月初已經換上短袖的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賴進貴,用他擅長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模擬出海平面上升六公尺後的台灣實境。

受災最重的是台南,幾乎徹底淹沒。就像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攻下鹿耳門、直取赤崁樓那樣,只是,這次海水不費吹灰之力,直接吞下台南。

二十萬年前還是個古大湖的台北盆地,高度僅海拔四公尺,當海水上升六公尺時,水從淡水河直接灌進台北市,不論是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都將泡在「台北湖」裡。

原本每年海平面就要上升○.○六公分的高雄,如果暖化繼續帶動海水上升,最後也滅頂到只剩下一個「壽山島」。

那時,四分之一的台灣人,成為聯合國定義中的「環境難民」。

地震、海嘯機率大增

此外,國際地質學家還擔憂,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海面上升,會釋放地殼裡被壓抑的能量,引發劇烈地質變化,提高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發生的機率。高爾就統計,從一九九三年至二○○六年,短短十二年之間,全球的大地震次數已增加了超過三倍。

面對海水步步進逼,許多國家開始沙盤推演各種可能,從國家安全的層次來思考暖化衝擊。

低地國荷蘭無疑走在最前面。環境規劃局首先要將有十億美元產值的鬱金香花田遷往內陸,把填海造地的國土還給大海;為了因應海水上升的淹水危機,甚至著手計劃萊茵河改道,往北從地勢較高的地方入海。
衝擊三: 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正如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圈受到滅絕式的威脅。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據統計,全球每年有五萬人食用珊瑚礁魚類中毒,台灣民眾嗜食的石斑魚,就是其中之一。

在人類成為環境難民之前,物種難民已經默默展開逃亡。

為了適應未來的暖化,植物社群無言向高緯度地帶遷移,必須「走上」五、六百公里。海水溫度上升兩度,烏魚、秋刀魚、青花魚等漁場也會北移,台灣的烏魚捕獲量正逐年下滑中。台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經過兩年持續觀察,赫然發現,原本不會在台灣現蹤的東南亞熱帶蝴蝶,已北上飛到台灣落腳,入侵溫帶蝴蝶地盤。

由於暖化,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將減少三分之一。童慶斌還以目前的暖化速度推估,七十年之後,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將有四個月完全不會有低於十八℃的水溫,對於只能存活在十七℃水溫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而言,實在是個可怕的壞消息。

衝擊四: 蚊子北伐,公衛拉警報


不要懷疑,對溫度最敏感的,不是北極熊,而是蚊子。只要溫度上升一度,蚊子數量就會增加十倍。

世界衛生組織直陳,暖化不但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也使得瘧疾捲土重來,非洲一千七百公尺的濕冷高地,還因為有蚊子而出現瘧疾病例。

專攻環境醫學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蘇慧貞研究,溫度增加會改變疾病的分布,過去只存在於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北伐」,攻克台中和台北。

「要看登革熱會不會大流行,根本不必去數蚊子,看溫度最準,」蘇慧貞坦承,暖化對公共衛生是極大的考驗。

衝擊五: 夏夜暴熱,冬天點蚊香

一長排書架,琳瑯滿目放著各種與氣候相關的書籍、中英文期刊,以研究氣候變遷著稱的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除了靠研究找到支持暖化的理論,也在實際生活裡深切感受到。

許晃雄注意到,去年台大校園的鳳凰樹分別在六月、九月開了兩次花;在攝氏二十幾度最活躍的蚊子,冬天活動力還比夏天強。「以後可能變成夏天氣溫高到沒有蚊子,冬天反而要點蚊香,」許晃雄搖頭笑說。
除了冬天點蚊香,台灣未來的夏天,也會比現在更熱。柳中明預估,未來十年,台北夏季出現三十五℃熱浪的日子,將從目前的二十幾天大幅增加到四十天,「這代表我們連衣著、用電習慣都要跟著改變。」

浮萍房子

當海浪如預期那樣近在咫尺,想像有一天,我們住在一個浮動的社區。

這不是科幻小說,暖化危機意識最強的荷蘭,正在營造一批能在水上漂浮的「兩棲房屋」,當海水漲高時,房屋也隨之浮升。將來,這個社區可能還會蓋一個像浮萍一樣漂在水上的足球場。

水上社區或許仍是未來,以節能、減碳為核心價值的綠建築,卻早已成為當代建築的主流思潮。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統計,自從八年前推行綠建築之後,台灣至今有一千棟綠建築,總共節省下十億元電費,並降低二十六.五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衝擊六: 保險理賠遽增、經濟受碳限制

厚達七百頁,被英國首相布萊爾視為任內「最重要的報告」——史登報告,去年十月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Nicholas Stern)公布,鉅細靡遺地闡述全球暖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史登預告,只要增溫兩度,全球經濟生產就會減少三%,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為暖化付出七兆美元的代價。

保險公司就是暖化的直接「受害者」。過去十五年,全球保險公司因極端氣候變化的理賠金額成長了十五倍。台灣的氣候災害保險理賠,則從四年前區區兩千七百萬元,增加到前年的十二.七億元,三年成長了四十七倍。

史登計算,世界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就會造成至少八十五美元的破壞。對於企業界來說,「碳含量」跟成本一樣,是一個需要津津計較的數字。

長期盯住世界各國碳減量目標的環保署空保處處長楊之遠提醒,台灣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歐美日,對於減碳的標準日趨嚴格,「而且還在不斷加碼減量中,」他認為這個限碳趨勢遲早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

專研環境教育的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也警告,京都議定書前年生效後,全球已進入「受碳限制的世紀」,減碳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新指標。包括美林與荷蘭銀行、代表三十一兆美元資金的二一一家投資機構,就共同發起一項碳揭露專案(CDP),發信給全球五百家市值最高的企業,要求他們揭露溫室氣體的排放資訊。

「就是有一塊烏雲在那裡,總有一天會飄過來,」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比喻,企業未來終究要面對「減碳」壓力,現在在做決策時,必須把氣候變遷以及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吃「暖」飯產業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暖化對經濟不一定全然是負面效應,吃「暖」飯的產業不斷蓬勃發展,即是最正面的例子。

在創投資金的加持下,全球一八○家溫室效應概念股,今年股價已經上漲一成以上。擁有台灣第一家太陽能電池廠的光華開發科技總經理李春生分析,十年來,太陽能光電產業每年成長幅度超過三○%。

「沒有全球暖化就沒有太陽能產業,」談到暖化議題,曾經風光榮登股王寶座的茂迪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也不得不「謝天」。

倒數五分鐘

暖化還可能創造一些新興的職業,柳中明就舉例,未來的年輕人,要應徵的可能是碳交易員或氣候風水師等新工作,「這不是流行,而是事實,」柳中明斬釘解鐵地說,凡是你眼睛看到的未來,「一定都跟暖化有關。」 一定?

反對將全球暖化無限上綱的科學家,曾以「狼來了」反駁「當權」的暖化派,美國科幻驚悚小說大師克萊頓就是反暖化派的重要旗手。只是,在這場論戰交鋒中,暖化派目前佔了上風。

在十八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背書下,《原子科學家公報》在今年年初,特別因為全球暖化,而將末日時鐘撥快至倒數五分鐘到十一點五十五分,並將暖化與核武戰爭並列為人類文明的兩大威脅。

誠如許晃雄感嘆,全球暖化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沒有是與非,而是一種抉擇,「這就像是為地球買保險,買了不會後悔的。」

對於台灣來說,「氣候變遷的重點不在變,而在於快,」鄭明典一語道破,氣候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一成不變,過去要耗費一、兩萬年才出現的劇烈變化,如今五十年內就可能完成。

有準備、沒準備,差很多,」鄭明典肯定地說。

雖然環保署在署長張國龍一上任就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並在去年送到立法院審查,但在本會期尚未排入議程,政府至今也未對二氧化碳減量提出具體目標和時程。

立志成為全球最環保城市的倫敦,是未雨綢繆的典範。市長利文斯頓宣示,二十年內,倫敦要減少六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有新屋必須「零碳」;市政府還提供「綠色大師」,協助市民過少碳生活。

倫敦也估計,只要海平面上升兩公尺,整座城市就會泡在水裡,因此斥資兩千四百多億元台幣整修強化泰晤士河水閘。

在海水沒有上升、生活還沒有被碳不碳掐住之前,你可能要先要準備迎接一個襖熱難耐的夏天。

英國氣象學者瓊斯(Phil Jones)推測,由於暖化加上聖嬰現象,今年將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不意外吧,這個紀錄,在過去十二年中,幾乎年年被刷新。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浪漫派大詩人雪萊當然不會知道,他離世後的兩百年,冬天遲到早退了,他這首不朽的〈西風頌〉,就快要改成「如果冬天永遠不來,還會有春天嗎?」

2007/04/13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編/楊琬菁 Yang,Wang-Jing

4月22日的地球日(World Earth Day),是1970年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的年度紀念日。

在那個年代裡,美國人大量使用含鉛汽油,製造產業排放濃煙與污泥,卻對於法律制裁及負面評論無所畏懼。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了「空氣污染代表著繁榮的氣息」的概念;「環境」這個單字比起在晚間新聞裡,更常出現在拼字遊戲當中。

地球日的創辦人尼爾森(Gaylord Nelson,後任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發起第一次的全國性環保抗爭,以期「革新政治建制,並強迫此議題被納入全國性議程上」。他回想道:「那是場賭注,但它確實起了作用。」

1970年的4月22日當天,2,000萬名美國人為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期望。地球日活動的全國總協調員丹尼斯‧海斯,籌辦橫跨美國東西兩岸大規模的全國遊行示威。數千所大學院校籌組了抗議環境惡化的活動;長期對抗石油外洩、製造污染的工廠與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有毒廢棄物的處置、殺蟲劑、高速公路的開發,荒野的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的團體,他們突然了解到,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1970年的地球日達成了罕有的政治結盟,並得到來自共和黨與民主黨員、富翁與窮人、都市人與農民、大亨與勞工領袖的各方支持。並促成了美國環保署的成立,國會並通過了乾淨空氣,乾淨水與瀕臨絕種物種法案。

1990年前夕--- 各環保運動領袖聯合要求丹尼斯‧海斯籌辦另一場大型活動。這一回,地球日推行到全球,動員了141個國家共2億人口,並使得環境議題的重要地位登上了世界舞台。1990年地球日大肆宣傳世界各地的資源回收運動,並為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鋪路。

千禧年將近之際,海斯同意領導另一波的運動,這次的焦點放在全球溫室效應與推動乾淨能源上。2000年地球日結合了首次地球日(1970年)欲大展鴻圖之決心與1990年地球日的國際草根運動主義,利用了網際網路來聯繫全世界各地的行動者。4月22日當天,世界各地約5,000個環保團體同時上網,與來自184國的數億人口-- 破紀錄的參與人數--進行互動。活動內容非常多樣2000年地球日清楚而響亮地傳遞這項訊息:這個世界需要快速而果決的行動,朝向乾淨能源的發展。

至今,為了乾淨的環境我們仍持續奮鬥。我們邀您成為這段歷史以及地球日的一部份,發掘你所擁有卻從不曾知道的能量吧,感覺它就在你腳底的草根之間竄動著,或在你指尖的科技流過(電腦與網際網路);引導你的這股力量,為未來世代建構一個乾淨健康且饒富生機的世界!

台灣地球日 網站:http://www.earthday.org.tw/index.htm
※版權聲明:以上文字內容版權,均歸「台灣環境協會」所有 http://www.e-info.org.tw

2007/04/11

證嚴上人開示-地球需要調養療傷
The Earth demand adjusts to keep a treatment


近年來全球氣溫「節節攀升」,導致氣候出現極端變化,天災頻傳。以今年三月初為例,世界各地傳出的異象即不勝枚舉:中國東北,遭遇四十年一遇的暴風雪;日本北部,氣溫一夕驟降二十度;澳洲西北沿岸,突然遭受熱帶氣旋侵襲;中南美洲各國澇旱並存,爆發嚴重的登革熱疫情……。


未來人類恐將面臨更多難以承受的災難,因此天下災難,匹夫有責。其實,大家應該知道如何挽救地球,只是欠缺具體的行動力。在此呼籲大家要「克己復禮,民德歸厚」,期待人人為自我的生活、行動做檢測,降低欲求、力行節約,盡量減少地球的負擔。


由於人類肆無忌憚地砍伐,全球每分鐘有二十二公頃熱帶雨林消失。科學家預估,如果南美州熱帶雨林全數消失,地球的氧氣將減少三分之一,地表溫度會上升攝氏三度,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每年將有一萬種生物會從地球上滅絕,真是令人憂心!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發起──今年要種植十億棵樹,但最重要的仍在於平日要落實環保。我們已受證的環保志工,有五萬七千多人,去年回收紙類超過八千四百萬公斤。相當於每位環保志工每年救了二十九棵二十年樹齡的大樹。做環保是創造資源再利用的機會,種樹護樹可以延續地球的生命,但地球資源再多也有耗盡的一天,所以人人必須少欲節流,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五濁惡世,眾生共業,三災並行,人類的殘酷造成病毒反撲(瘟疫)、氣候失調(饑饉)與自相殘殺(戰爭)。身體失調時,需忌菸酒魚肉,調息養身。如今大乾坤失調,我們更應素食,「戒殺」尊重生命護身業,「謙卑」戒慎虔誠守意業,從克己做起,茹素啟發悲心與愛心。唯有人人調和淨化身心,才能夠保護大地之母。


人們大量消耗肉類,也會間接對森林造成破壞。「素食」可以減少樹木被砍伐的機會,因為人類相關的能源使用中,百分之二十一用於飼養家畜。葷食者平均一年需要一百三十多公畝的農地,種植飼養牲畜的飼料,但素食者只需葷食者的百分之五的農地,即可滿足需求。


人口不斷增加,糧食供應失衡,全球有八億多人營養不良,同時卻有十六億人口體重超重。現代人追求口欲,有售價臺幣一千八百元的漢堡、三千元的松露麵包,以及三萬三千元的披薩。如果能將過盛的營養,用於不足之處,不是很好嗎?


許多人吃得奢華浪費,為了減重又必須花更多鈔票。甚至出現「吃肉不吃飯」的阿金減肥法,宰殺更多生靈,只求擁有窈窕身材。


美國艾特金斯醫師創始的阿金減肥法,強調「高脂、高蛋白、低醣、低碳水化合物」。因為可讓肥胖者的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又不用挨餓,令人趨之若鶩。但這位醫師死亡時體重高達一百多公斤,且罹患高血壓、心臟病,這種減肥法不禁令人懷疑。


大林慈院林俊龍院長曾分析,阿金減肥法會造成肝腎負擔、酮酸中毒、復胖機率大,而且容易營養不均,不是恰當的減重方法。「四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的均衡飲食和「運動」,才是減肥良方。尤其病從口入,現今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症盛行,而素食能遠離病毒又能護生,所以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素食確實好處多多:其一,減少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併發症,可以延長壽命;其二,可以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腎臟負擔,以及罹患癌症的機會;其三,合乎生態,減少消耗地球能源。


「全球暖化」效應的呈現,已經讓多數人警覺到,這不再是個遙遠的警告,而是實際切身的感受。若不趕緊採取積極的作為,過不了多久,人類的生活環境將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


氣候與生態異常等現象,都與過量排放二氧化碳有關。只要大家盡量少開車,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從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回歸到關懷環境的簡樸生活,自己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讓二氧化碳減量。為了保護萬物之母──已經發燒的地球,期待人人都能盡一份心力來維護!

2007/04/04

小花蔓澤蘭攻佔美崙山,花蓮慈青上山「除蔓」


原生於中南美洲「小花蔓澤蘭」會危害生態環境,目前已成為台灣侵凌性最強的外來植物,擁有「生態殺手」或「綠癌」的稱號,近年來也「攻佔」花蓮美崙山,已引起政府和民間團體的注意。

4月1日,花蓮區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在花蓮縣政府的經費資助下和慈濟志工的陪伴下,一百多位來自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東華大學、花蓮教育大學和大漢技術學院的慈濟青年,來到美崙山「除蔓」,為大地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保護美崙山,拯救樹木。」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和花東縱谷及花東海岸國家風景特定區的解說員身兼慈濟志工的陳麗卿激勵著每一位慈青,這是活動主要的目的。陳麗卿師姊表示:「小花蔓澤蘭會纏勒樹木讓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導致枯死,而當樹木枯死土壤維護、水土保持也會進而受到影響。」

小花蔓澤蘭蔓延性強、繁衍能力高,能快速生長,只要開花時種子隨著風一吹接觸到土壤和水分就可生長,而且除蔓時若沒連根拔起,剩下一小根莖節就能繼續生存在一天之內即可生長十幾公分。從去年起,慈青們在陳麗卿的帶領下,已有三次在美崙山「除蔓」的經驗,今天是今年第一次「除蔓」,部分慈青都發現去年除蔓的地方又長了出來,見證小花蔓澤蘭旺盛的生命力。

「年輕人要為地球為社會付出。」現任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花蓮區副總幹事林宗興表示,選擇在美崙山「除蔓」也是身在花蓮唸書回饋社會的具體行動。花蓮教育大學慈青社社長施文心表示:「這個活動讓身體變得健康也同時做到心靈的環保,會繼續下去。」今日花教大的慈青甚至是從學校健行到美崙山,散發了年輕人的活力。

陳麗卿表示:「美崙山是花蓮的寶山,多樣性的生態環境盡在此中,總有一份使命感。」慈濟青年發起「除蔓」活動將年輕的心發揮在保護地球,還不忘勉勵自身做好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和隨身攜帶環保杯碗筷等,不忽視這些日常生活隨時可做的事情,只因為這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力量。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
照片提供︰聯合新聞網 udn.com
(大愛台新聞)同樣為保護大地盡一份心力的,還有這一群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同學。在志工帶領下,沿路掃街撿垃圾,並且做好資源分類,就從學校周邊環境開始著手。

疼惜大地,保育生態,這一群年輕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樣。
范呂釗 花蓮報導

2007全省營隊資訊
2007 Camp

【文書營、創意團康營】讓即將投入營隊之課務、文書長可以提早學習、準備,另也提供機會讓相關領域之慈青互相激勵、成長。

【初階、進階幹部訓練營】涵養接任幹部的內涵、自信,拓展視野;欲報名參加的夥伴,請於4/6(五)前,向社長報名,感恩。

【心靈成長營、初階幹部訓練營】涵養接任幹部的內涵、自信,拓展視野;1.體驗人文精神(落實) 2.回歸心靈故鄉(精舍、志業體參訪)3.找到人生的方向價值。欲報名的夥伴,請於4/30(一)前,向社長登記報名。親愛的朋友,你是否還在疑惑呢?不明白慈濟營隊目的嗎?為什麼要參加呢?

請點選->參加慈濟營隊的價值便可讓你更加明白。

2007/04/02

小花蔓澤蘭纏上美崙山 慈濟青年拔綠癌

摘錄自2007年4月2日聯合報花蓮報導

小花蔓澤蘭危害生態嚴重,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東華大學、花蓮教育大學和大漢技術學院等100多名慈濟青年,昨天到花蓮美崙山除蔓。

慈濟志工陳麗卿去年起帶領慈濟青年到美崙山。她說,小花蔓澤蘭原生在中南美洲,是侵入性最強的外來植物,近年攻占花蓮美崙山,嚴重危害生態。陳麗卿說,小花蔓澤蘭會纏勒樹木,讓樹木無法光合作用、呼吸致枯死,土壤維護和水土保持跟著受影響,一旦未連根拔起,憑一小根莖節也能生存,一天可長十幾公分。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花蓮區副總幹事林宗興、花蓮教育大學慈青社社長施文心說,參與除蔓,身體更健康,也做心靈環保,要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