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9/10/02

【85災後】一樣的月光,在災難中看見原鄉的真情至性


新聞日期:中華民國98年09月30日

雖然失去了依靠,我們仍要感到快樂,
因為我們還有月亮。
雖然失去了立足的地方,我們仍要感到安慰,
因為我們仍有企盼。
~摘自月光《那瑪夏之歌》


莫拉克風災重創那瑪夏鄉,但沒有沖散那瑪夏鄉南沙魯村布農勇士,團結救族人、村人與重建家園的勇氣。

災後的第四十天,慈濟志工隨著南沙魯村的原鄉朋友回到祖靈地,除了向罹難的親友告別,也告別祖靈。因為族人幾經內心的煎熬與掙扎,絕不放棄祖靈地,是為了要復育山林,選擇讓祖靈之地休養生息,有空也會常回來看看祖靈,緬懷罹難親友,這沉痛的選擇,是為代代子孫,能還有機會回到祖靈地尋根。

一位族人朋友說:「我們的心,與祖靈同在,只是將身體遷移至一個新的家園。」

◎四十天後,大部分族人首次踏上那瑪夏鄉南沙魯村

2009年9月17日,也就是八八水災後的第四十天,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南布中會於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民族教會,舉辦八八水災平安追思禮拜,慰悼南沙魯村二十六位罹難者。這一日,依信仰習俗,是重要的日子,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追思禮拜,村人非常重視,從山下回到山上的家鄉參與追思禮拜。

平安追思禮拜就在禮拜堂舉行,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受難親人的遺照,昔日的笑容猶在眼前,無奈一場無情大水,造成天人永隔。牧師用傳統的布農族母語為親人祝禱,村民用嘹喨的歌聲來追思,用默禱祝福,釋放對親人的思念與傷痛。

當天清晨,一臺臺四輪傳動車從燕巢鄉陸軍工兵學校出發,也滿載著村人回家的期待,因為這是大部分村人災後第一次返家,要回家看看受傷的家園,這一趟路,遶道而上,路程比以前多了二倍以上,但難行也得行。

一部部四輪傳動車繞過一山又一山,行走台三線外圍道路再轉台二十線道路,從高雄縣山區進入臺南縣曾文水庫外圍,再經過嘉義縣茶山山區最後終於抵達目的地高雄縣那瑪夏鄉。原來從甲仙鄉進去只要二三十分鐘車程就可到達的路程,這一趟路車程就花了五個多小時,返鄉之路變得既漫長又遙遠。

南沙魯村90%為布農族,族人劉益壽、曾喜秀,兩人感嘆著這次風災中全臺原住民就屬布農族受傷最深,今天是他們在災後第一次踏上自己的家鄉。從早上六點多出發、約十一點多抵達家園,路途中劉益壽覺得自己的心情非常沈重;曾喜秀則是帶著一顆期待的心,當路途越接近、看到山,她的心情就越放鬆。當車一抵達家園,他們就各自急奔著回到自己的家。

劉益壽現年四十五歲,對他來說,從小到大就在山裡長大,大自然就是他的家,也已認定未來自己要將大體回歸給大自然。經歷了八八水災,他說,就像經過了世界末日。走在破碎的家園,劉益壽說他的心就像被大石頭壓著,手緊緊地握著向友人借來的攝影機,透過鏡頭紀錄下受毀的家園。他的家,推滿著土石;在溪底旁的田地也都被沖走。當他走到溪底邊,聆聽流水聲,竟是充滿著悲哀,而不是昔日的清爽,越待就越不安,急急忙忙離開。

劉益壽已經做好心裡準備要搬遷到山下,當他一聽到慈濟要蓋永久住宅,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報名。他指出,現在最主要是重建一個殼,感謝慈濟的大愛,他可以安心站起來,想想往後要走的路,因為活著就會有希望。他表示:「我們的心,是永遠在山上,永遠陪著我們祖靈在山上,不會離開。」村中二十六位罹難者包括了他的堂叔、兩位堂弟,走在破碎的家園時,他為他們虔心禱告。

南沙魯村到處推積著土石,包括農會、戶政事務所、衛生所、民族國小、陸橋等……,均難逃一劫。民族國小學校旁的那托爾薩溪原本只是小溪流,因為八八水災帶來的溪水暴漲、帶來大量的土石,硬是把學校大部份的建築,教室、球場、幼稚園、操場等全部沖走,大部份土地掏空,也沖毀了學校下方的住宅、行政機構與田地,小溪流變成大溪床,留下大量的土石和倖存的建築物。

曾喜秀的家就在民族國小旁邊,家也被沖走,沖得乾乾淨淨。她說,逃難過程她不堪回首,很感動還能回來,心中充滿著期待。一下車,衝回「家」時,竟是空空蕩蕩。她抓了一把土,要帶回山下,她說,要將這些土放在新家(慈濟永久住宅)的庭院裡面種花、種草。就像把山上的根帶下來,也是代表著紀念與回憶。

「還敢回家嗎?後山都已經快掏空,如果有颱風還敢住嗎?」南沙魯村村長劉金和說著。身為村長的他,住家也是在風災中受損,村長夫人更是在風災中截斷一隻腳。但風災以來,他一直不停為村人忙碌奔波,為了族人的生存、生活、生計,他沒有時間悲傷。幸好慈濟永久住宅及鴻海集團提供的就業計畫,讓他能喘一口氣。

村長祕書必勇的家則是幸運的逃過這次劫難,庭院一缸缸的小魚仍自在的游著,垂掛的蘭花也完好如初。回想災難發生時,他就在庭院用餐,馬上與村裡的年輕族人協助背起老弱逃到安全的避難平臺。雖然家園仍在,但他知道不可眷念,因為這裡已經禁不起任何風雨的摧殘。他表示:「有生命才有希望,有生命,財產才可擁有。」他感恩遇到慈濟,願意為他們蓋房子。「在平安的地方住下,要將文化帶到杉林鄉去發揚。」這是村民共同的願景。「讓山休息,保護山林。」村人慢慢凝聚共識,做好準備要搬到慈濟永久住宅。

同樣地,在南沙魯村具有影響力的村人靼虎‧拔拉菲,非常堅定的表示:「要將族人的文化帶下山,除了繼續保留、傳承,還要更加發揚。」他身為高雄縣政府前議員,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再現原本的布農族文化。

靼虎在日前就已經先上山,探望家園,他分享,「回家的路途很遙遠,這已是一條漫長的路!」他兩個家、田地都被沖毀,果園倒是還剩下幾個果實,卻幽默地回應,「現在很好了,我一身輕。」他展現了原住民樂觀的性格,風災後,他常常微笑著,也常讓其他族人疑惑,他說:「痛哭過一天也是一天,高興快樂過一天也是一天,正吻合著我的個性。」

◎土石、風雨交加的那一夜,族人通過族靈交付的任務─「團結救族人」

祖靈的囑附:「當有災難來臨時,布農族的族人一定要團結。」

對於「家」的記憶,多數族人仍難以揮走八月九日驚恐的記憶。因為這場與土石、風雨博鬥,團結救族人、村人的過程,驚心動魄的景象,仍歷歷在前。

時間拉回到八月九日,族人的敘述,還原當時的景況:

當天下午約四點三十分,聽到砰一聲,不到三秒鐘的時間,土石流從民族國小後方傾洩而下,民族國小與村長劉金和的家首當其衝。

村長在第一時間,沿著每一鄰呼叫著大家趕快逃出。村長回憶著:「當時我看到一位母親抱著嬰兒在喊救命,土石已壓著她的下半身了。還好我身後有一位年青族人,我們接力將嬰兒先抱離再將媽媽拉出來,沒想到後面還有一對兄弟,先是聽到弟弟呼喊著:『村長,我要活。』我們將他拉出來時,又聽到後方的哥哥呼喊著『還有我』,當我先後救出四個人,再回頭看,我的家已經被衝走了。」

不過,劉金和很感恩的說:「如果我沒有救那四位族人,也許我的太太也活不了了。」因為,他深信「救人者,必得救。」這是聖經的教導。當時土石流的威力,隨時會連同村長等人一起沖走,但村長說著,當時他只想「要死,就一起死吧!」

當大量土石流衝到村莊時,族人都往三、四鄰跑,村民集中在秀蘭商行旁邊的路以及附近往上的路,人人排成一排、以鄰報數,確認安全的村人。一直到天黑之前,村內的年輕人與青壯人都在救人。約在下午五點半到六點,村民決定撤離到安全的地方,由年輕及青壯人先開路,走路的人攙扶不能走路的人,走到離部落兩公里遠的民族平台。

民族平臺到村莊,平常只要花十分鐘就可以走到,卻因為土石流導致路基都損毀,路程變成要花費至少約四十分鐘。

村人到了民族平台後,發現現場沒有遮雨與起火的物品,族人中的年輕人與青壯者先下山,將三、四鄰的可以用的東西,搬到平台上。這個救命平台,左右寬約有七百多公尺、前後長約為一百五十公尺,約有50公頃,當晚沒水有電,風雨交加,搭起帳蓬,風吹倒了再架起來,總算可以讓260多位婦孺老弱及村人可以棲身,大家蹲擠在帳蓬內,而青壯的族人在帳蓬周圍,以人牆的方式,守護帳蓬內的族人。那一夜,必勇用一個「慘」字形容;長老說,身體是涼的,但心是熱的。睡覺前,長老希望,天亮前村人要先成立搜救隊,再去村莊救人,同時也將村內可以用、沒有被損害的物資、食物搬上平台來。

第二天(十日)清晨,村長及長老決定在下部落救人,以三至五人為一組的方式前進。村長劉金和、村長秘書必勇、村人張繁盛、張輝雄、林柱生五人,聽到一位小朋友在屋頂上的呼喊聲,四人去救人,另一個人則是負責戒備,在戶外高處五十公尺處,隨時通報大家土石流的狀況。就在救人當時,土石流又衝下來,大家為了顧性命趕緊跑命,先放棄救人,當時必勇才跑了約十公尺左右,就陷在土石流裡、動彈不得,幸好這個土石流沒有再闖入村莊其他處。
等到土石流過了,必勇看到林勝恩、林俊雄、林東翰、李保羅四人,這群人一起將小朋友從屋頂救出來,送到民族平台。

每一個救人的故事,在在看見布農勇士的團結。

狂洩的土石流,把族人的撤離衝散開,除了有260多位村民躲在民族平台上,村民靼虎與越域引水共有十九人則是安置在另一端安全的平台上。靼虎眼睜睜,看著土石流毀滅村莊,在饑寒交迫中,他找到了三碗泡麵,十九人輪流吃著,靼虎形容泡麵一碗碗傳下去,大家都不敢多吃、多喝,舀太多、吃太大口,擔心下一個沒得吃。只要人人都喝到一點熱的食物、不要失溫,就還有生存的機會。

南沙魯村,在八月九日下午歷經最大的土石流開始逃難的這一天,用雨水、汗水、淚水,謹遵祖靈的叮嚀,「在災難來臨時,要團結用智慧保護族人。」

八月十一日,民族平台的村人開始獲救,受傷老弱者一批批先被送下來。八月十三日上午,最後一批民族平台的二十二位村人獲救。長老趙清海激動地哭了,因為不知道長輩靼虎是否還活著,下飛機後,才知道原來靼虎當時在另一處的平台上,有獲救、還活著,他表示:「感謝神,照顧我們,我們還可以活起來,把過去的事情都忘掉,重新開始。」

面對這場災難,靼虎說:「感謝上天,村莊被摧毀是在白天的時間,所以所有年輕人、健康的人還有機會去救人,假若是在晚上,今天村莊罹難至少有一百人以上,還好是發生在白天,我們還有機會逃命、救人,感謝祖靈的護佑。」「當我坐上直升機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回到原鄉居住了,雖然大山與森林是我們的最愛。」不怨天、不尤人,一貫樂天知命,讓人動容。

◎用八部合音,療傷止痛;天籟之音,發揚布農文化

災後一個多月後,逢九二一十週年即將到來,慈濟基金會於九月十九日在全球二十個國家、一百一十二個的地點同步舉辦九二一暨八八水災祈福晚會,主場之一的旗山國中,南沙魯村的布農勇士,在現場以布農族的八步合音,為所有的受災鄉親,獻上最崇高的祝福與加油。

這場表演對族人來說,需要很大勇氣。其實,從直昇機下來住到暫時的安置中心,再移居到營區,一路族人分散別離又重聚,災後重建層層問題要解決,原本無法成音。

長老、村長在忙碌中,無心也無力,最終村長與長老,做了最有智慧的決定「要在練唱中止痛,最重要是喚起族人的希望。」不只為族人,也為所有受災的鄉親。村長劉金和表示,八八水災不只是我們受災,還有全國很多原住民都受災,我們用八部合音鼓勵所有原住民都要加油!

當九月十九日晚上,八部合音的天籟之音,猶如從山谷中響起的那一剎那,傳播到全世界,我們知道,布農勇士的奮鬥精神,將成為八八水災後綻放新芽的典範。

靼虎說:那瑪夏鄉的八部合音,取自大自然中蜜蜂群起飛舞的音律,這如同族人團結重建家園的決心,已從八部合音中,再現起飛!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劉星妤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