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7/06/29

企業家志工回饋社會,將慈善與環保結合
Entrepreneurs volunteers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combined with the cha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近幾年來,本會(佛教慈濟基金會)經常需面對來自台灣甚或全球,各專家、學者乃至人道救援組織的詢問或探訪,為何慈濟的援助行動可以如此快速與務實的提供人力、物力的動員,這個解答,除了全球慈濟志工在地化之外,其實在背後是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企業家志工,他們組成「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以自身的專長與長才,善用身邊資源貢獻力量,積極研發環保救援物資,讓賑災工作更有效率。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於2003年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規劃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防災救災以因應緊急需要即時膚慰,以安身安生安人心。換言之,即是希望把食、衣、住、行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但慈濟企業家志工們仍戰戰兢兢,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志工在發生緊急事件或賑災時,第一個面對的常是民生問題,經常前往災區的本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以切身感受表示:「慈濟人到了災區後,那種心情就像地震;什麼東西都沒有的情況下,讓災民們先溫飽,衣服有得穿,維持在基本生存線上才是急切之需。」


人援會食品協力組魏應充(頂新集團即康師傅負責人)表示,考量進入災區時,往往沒水沒電,災民總是又餓又渴,考量方便進食、吞嚥與熱量、營養、飽足感等條件後,則以研發食品粥、真空包裝的米飯(撕開包裝即可食用)、餅乾先行填飽災民的胃,等情況穩定些後,環境條件改善後,再將研發的泡麵等食品引入,就連食物的口味、口感,也會因應地區而有所差異(例如:印尼口味偏辣,則以咖哩口味為考量),災區衛生條件不佳,因此要兼顧健康與衛生的飲食,都需要融入研發過程中,以災民的角度思考,不斷向上提升,不斷修正。


謝景貴主任說道,當災民生活回復到可以自行煮餐時,即進入慈濟賑災模式中後續援助的項目,如:大型食物發放(如米、油等)。而在第一時間的運輸工作刻不容緩,當中運籌帷幄的慈濟志工李鼎銘(基業船務公司創辦人李宗吉之子)說明:「災難發生後的前四十八小時,原則上都用空運,再來看先後緩急如藥品、毛毯、帳篷等,可能空運、海運同步進行。」


災區用水問題,要提供幾千、幾萬人的需求,非家庭用淨水器可解決,因此,研發簡潔、紮實的大型淨水器成了首要考量,慈濟志工於是聯想到海運用的貨櫃,把整個淨水廠搬到貨櫃裏,有進水、消毒、沉澱、過濾等固定的程序,經過思考改良,將濾心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用水的動力把泥沙沖掉,反洗後再重新過濾,以數字來分析該淨水器的效益:一天約可處理五百噸的水,以一噸水供應可以五個人來計算,五百噸水等於二千五百人,省一些只擦澡,一天約可供應一萬人左右,而這樣的研發,無疑讓飲用水的部分得到解決。


而貨櫃型緊急淨水設備還曾於內湖淹水時發揮功能,由於那次的豪雨,連帶倉儲內、慈濟專做賑災便當的中央廚房亦缺水、缺電,通訊全部中斷,此時,慈濟志工自行改良的通訊設備則發揮良能,當時慈濟內湖中央廚房一天要做七萬個便當,將近二個星期的時間,電力則由淨水器上的發電機供給,提供災區的照明,讓溫熱的便當送到災民的手上。除了供水、供電外,機器本身附帶的抽水幫浦,亦可發揮抽水功能,唯抽水動作並不會經過淨化設備,僅是純粹把水抽掉,可說是這台機器的附屬效用。


而當慈濟賑災團剛到達災區現場時,也可使用簡單的保麗龍、錫箔紙和玻璃蓋板,再加上充足的陽光,在直徑15公分圓鍋內裝白米,約悶燒加熱4小時後起鍋,米粒可煮成白粥,這樣的裝備稱之「簡易太陽能悶燒加熱器」;為解決賑災時生理問題,特地引用日本製造的簡便廁所,重量僅只840公克,材質為厚紙板,但承載重量為150公斤,兩分鐘之內即可組合完成,內含的凝固殺菌劑也可將氣味去除以達衛生,再加上一個簡易帳棚,即可達到隱密性。


人援會的研發同時還考慮降低資源的耗損,例如以寶特瓶進行特殊的製成後可成為織品,二十支寶特瓶可以織成一件夏天穿的T恤,八十支寶特瓶則能織成冬天毛料雙層夾克,一百四十支寶特瓶則可製成賑災睡袋等等;而每次在緊急事件中,看到慈濟志工涉水送便當時身穿的連身雨衣,其實是將雨鞋與雨衣兩相結合,讓水無法滲入卻又能保有透氣的功能。而能讓災民暫時安身的組合屋,這群企業家志工也設想到帳棚悶熱、鐵皮屋運送不便等缺點,慈濟志工高明善表示,目前組合屋正朝著以「紙」作為建材,並集雨水回收系統和太陽能板於一體的斜屋頂紙板組合屋發展,這種屋子將地基墊高以避潮與泥濘,整體的重量減輕了,是組合方便並兼顧運送便利性、民生基本用水與用電的全方位考量。


慈濟志工魏應充表示,地球的暖化與水資源的缺乏,糧食的短缺將成為難以避免的世紀災難,以南非來說,他們的主食玉米、馬鈴薯,今年原料至少漲了百分之五十,長年的乾旱使物價飛漲,為了南非貧戶生計著想,食物取得一定得就地取材,慈濟志工經過觀察後發現,貧戶再窮門口都有野生壯碩可食的仙人掌,而仙人掌果實酸酸甜甜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因而有了仙人掌食品的發想,期待藉此帶動當地產業,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出一套製產銷體系,已解決當地貧戶的生活。


在造紙上,人援會也做了創新的思維,傳統造紙必須砍伐樹木,在過程中又需添加強酸、強鹼和漂白劑等化學物,不僅排放廢水,也破壞了生態。而以大理石的廢料、壞料造出來的紙,只需使用無機礦粉(石頭粉)與少量無毒樹脂,即可產出符合環保概念的新紙張,且可回收再利用,亦有裂化、可分解特性,即便丟棄至戶外,其所含主要礦石粉將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極具綠色環保意識。


慈濟志工時時刻刻希望為地球節流,減緩地球的崩毀,而這群企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跟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就肩負些志業責任。「二十一世紀,志工是改變世界的力量。」慈善與環保的結合,正是這群企業家志工在人道救援行動的理想與實踐的方向,而企業家志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資源做了最有效的運用。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曾詩茹 Zheng,Shi-Ru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