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更新....)       ◆歡迎來到「後山慈青部落」!【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關懷莫拉克颱風水患,慈濟賑災專案帳號:06692433,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賑災專戶      ◆大愛電視《證嚴法師菩提心要》9/05播出上人教你有法度~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興建大愛村與組合屋,慈濟基金會將在高雄縣、屏東、臺東等地興建組合屋或永久住宅      ◆慈濟基金會持續提供援助,需要救援協助的民眾,請洽慈濟總指揮中心03-8266779轉269、590、373或374,臺南分會06-2792999分機128、129或211,高雄分會07-3987667分機1203、1204,屏東分會08-7385265、08-7363953轉123或124,或就近撥打慈濟全臺分支會聯絡處電話。      ◆救災最重要~李桂鴦放下滿處泥濘的房子投入慈濟,三週後才清理自宅      ◆慈濟關懷高雄營區八八水災受災鄉親,協助鄉親早日適應新生活      ◆印尼強震,萬隆與雅加達慈濟志工攜帶物資前往災區勘災發放      ◆證嚴上人行腳高雄 持續在南臺灣關心災情       ◆更多新聞,請鎖定大愛電視http://www.newdaai.tv/

2009/09/29

2009年生態負債日 警鐘開始響起
Ecological Debt Day


2009.09.26 大紀元時報
記者安琪編譯

今年的全球生態負債日(Ecological Debt Day)於日前開始敲警鐘。換言之,全世界已經進入生態赤字狀態,這意味著人類在今年剩餘歲月生活,都超過環境所能負擔的範圍。而最引人關注的是:全球生態負債日正逐年提前。專家警告說,就像卡奴刷爆信用卡,人類終將面對濫用地球資源的苦果。

生態負債日逐年提前 經濟衰退尤然

生態債務日係指人類資源消耗量超過地球的生態承載力。臺灣環境資訊中心網舉英國新經濟基金會(NEF)的資料,人類於1987年12月19日首次進入生態負債狀態,也就是說,該年地球所能生產的總產值在12月19日便告用罄。1995年則是提前到11月21日出現赤字;2006年再度提早於10月9日。

英國《衛報》引述英國新經濟基金會辛斯(Andrew Simms)的話說,去年早於9月24日即開始顯現生態透支。而今年,消費能力雖受到不景氣的嚴重衝擊,負債日卻未見顯著延遲,只晚了一天於25日便告開始。

富國、窮國生態負債比 大不同

基金會強調,能源的運用固然能大幅改善開發中國家的生活品質;但是能源消耗一旦到達某個臨界點,並未能促進人民的健康與幸福。根據分析,許多國家對能源的消耗業已超過飽和點,呈現出揮霍性的過度消費。

臺灣環境資訊中心網以「誰欠誰的『生態債』?」為文,幫助大眾瞭解「生態債」(ecological debt)的概念。

文中指出形成「生態債」的兩個面向:過度使用資源超過自身負載能力的國家,其所耗損的其中之一是透過貿易,在現今經濟制度下「合法地」使用了其他國家的資源;另一面向則是向後代子孫「吃老本」。

文章還提到不同國家對自然資源,特別像是空氣,海水的自然淨化能力等公共財的不公平使用。它闡釋說:以全世界對公共財(例如大氣層,海水)擁有同等使用(或說污染)權利為前題,從中會發現,有些國家使用或造成的破壞,比其他國家多出許多。這便是一種「欠債」。

《衛報》舉英、美兩國為例,說明其生態負債的嚴重程度。

基金會報告表示,近50年來富國人民生活型態徹底改變,其所耗損的自然資源已超過自身的負載能力。

光是以家電來看,1970年英國平均每戶擁有17個電器用品,爾後到2006年飆升近三倍,達47件。對照於2006年全球生態負債日發生於10月9日,臺灣環境資訊中心網引用NEF數據顯示,英國於該年早在4月16日業已宣告「負債」。

報告還說,富國和窮國對能源消耗比有著巨大缺口。全球7%的人口製造了50%的溫室氣體排放。舉美國來說,在明年1月2日凌晨4點前,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是坦尚尼亞全年產生之總量。

寅吃卯糧 危害重重

在不景氣當頭,各國莫不拼了老本救經濟圖存。在生態負債日敲響警鐘之際,不禁令人反思:促進金融發展是不是增進幸福的唯一不變法則?

報導引述法國總統沙柯吉上週語重心長的話說,數年來,人們堅定地篤信金融世界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漠視於它逐漸積累的各種危機,直到有那麼一天,霎時間我們被帶入一團混亂當中。

事實上,人們過份重視金融資產,以「發展」之名急速資本主義化,使得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其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中時新聞去年報導,歐洲聯盟研究報告估算,由於生態系統退化,每年全世界損失2兆至5兆美元的自然資本。

2007年臺灣環境行動網邱花妹理事曾於comnews.gio.gov.tw撰文評論道,盤點富國對窮國的負債,以「碳債」為例,當今美國消耗的石化燃料是印度的20倍、莫三比克的300倍。最直接受害於大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卻常是第三世界窮人;根據統計,全球96%死於自然災害的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窮人。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去年發表「生命行星生態報告」道出:「如果我們對地球的需求持續等速增加,到2030年代中期,需要相當兩個地球才能維持我們的生活方式。」新經濟基金會同樣告戒人們:目前使用的資源是向地球及後代子孫以「吃老本」的透支方式來支撐現在生活。

辛斯尚且強調,過度消費引發的寅吃卯糧現象,反而將會促使金融系統到達崩潰邊緣,也使得自然生命支持體系面臨危機。生態系統一旦瓦解,這將是各國政府動用任何花費所救不回來的空前災難。

專家:由量化轉向質化的提升

辛斯呼籲將運用於富國和窮國的資源做一番重新分配。他說,目前的現象是,富國過度消耗大量資源,卻未見更令人滿意的生活;而數以百萬窮國人民只需少量的能源,生活便可獲得大幅改善。

新經濟基金會同時建議,現今想要增進人類福址,不該只專注於收入和消費,而是將焦點從量化轉移到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舉凡文化、市政、社區和家庭生活和其他面相,只要能促進長期幸福都是值得努力的領域。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