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中華民國98年09月02日
慈濟「小太陽的微笑—有愛就有希望」安心輔導計畫,2009年9月2日由下午由高雄慈濟教育志工團隊四十位老師在和春技術學院,帶領安置在此的桃源鄉桃源國小、樟山國小、興中國小、建山國小及附設幼稚園近二百位學童,打拳、認識音符、揉紙黏土,讓老師喘息、家長安心;晚間輔導課業,陪伴小朋友度過第一個「小周末」。
二日下午,在周三下午的小周末,慈濟教育志工團隊出動教師聯誼會(教聯會)老師,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慈青)與大愛媽媽,結合不同才藝的專業人才,分別為低、中、高年級帶來國術、笛子與氣功課程;為了幼稚園小朋友,慈濟則精心準備了紙黏土課程。帶領孩子們走出風災、水患的陰影。
樟山國小二年級小朋友杜聖新標準的弓箭步還讓郭鑫隨當作模範,示範給其他同學看。第一次學國術的杜聖新害羞的說,希望以後老師還要來上國術課。
有十多年國術教學經驗的郭鑫隨表示,二年級小朋友已有一年團體約束的生活,不像剛上小一的孩子,只習慣唱唱跳跳的學習,因此把他們分開來帶才可能有效果。有智慧的老師用愛心與耐心找回孩子的專注力。
「So, La, Si……」教聯會老師透過遊戲讓三年級的同學學會認識音符,這遊戲就像音樂大風吹,坐在不同排的小朋友分別代表不同的音符,老師唱到那個音符,那一排的小朋友就得全數站起來,這樣不但教會孩子認識音符,更是教孩子專心,老師並教導學生學習要「坐端正、專心、不插嘴」,做得到做得好的小朋友就能得到直笛做為獎勵。
揉啊揉,動動小指頭,幼稚園的孩子將紙黏土揉成四個小丸子,慈濟志工媽媽只要幫忙黏上眼睛與腳,五顏六色的毛毛蟲就完成了。問志工為什麼第一堂課特地帶孩子學作紙黏土呢?志工解釋,可以讓孩子訓練到手指頭的肌肉。
新聞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陳怡君
靜思語:教育好一個學生,進而影響他的家庭,就是成功的教育。
0 意見:
張貼留言